《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新时代民生工作的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新时代民生工作的实施意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新时代民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宜府发(2024)1号三江新区、宜宾高新区、“两海示范区管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单位):做好民生工作是践行党的为民宗旨之所系,也是新时代构筑宜宾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所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关于在更高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相关部署要求,在抓好经济发展同时更加突出民生导向,推动宜宾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市人民,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市民生工作大会部署要求,对标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和实现共同
2、富裕本质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宜美家园共同创造为愿景,以“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更加可感可及为导向,注重需求与供给对接、当下与长远结合、普惠与托底并重、建设与运营并举、事业与产业协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到2027年,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更加充沛,保障性住房更加普惠,更高水平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3、。二、主要任务(一)推动物质生活更加富足1 .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增收致富。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做大做强优质白酒和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等主导产业规模,加快布局新型储能、通用人工智能辅助产业等未来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推动就业质量提升。把就业人数、企业吸纳就业量、劳动报酬情况作为招商引资政策匹配和考核县(区)发展质效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力争每年工业领域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左右、劳动报酬增长10%左右。坚持以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推广五粮液酿酒专用粮定制生产等二产带动模式,鼓励支持龙头企业进入农村带动发展,着力优质社会化服务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拉动、二产三产协同带动,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力
4、争到2027年全市82%行政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稳岗增收作用,大力推进建筑业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从业人员收入稳定增长机制。高质量发展服务业,发挥劳动力“蓄水池和新增就业“稳定器作用。2 .构建更加合理收入分配格局。聚焦困难群体实施“托底行动,建立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经济发展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升养老待遇和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水平,力争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尽快达到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聚焦低收入群体实施“提低行动,以就业和公共服务为导向,用好用活公益性岗位,提升就业稳定性。对农村转移人口和城市低收入群体,实施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以技能提升实现收入增长。聚焦
5、中等收入群体实施“扩中行动,对大学生、中高职学生等青年群体,返乡就业创业人员,自主就业退役军人等分类开展职业规划和服务,在学历提升、技能评价、创业帮扶、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更多潜力人群跨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到2027年,力争全市收入群体结构逐步向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结构演进。3 .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和创业环境。通过创新消费场景、挖掘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群众增收。加快推进商业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加大消费券发放力度,精心谋划一批促消费活动,以更多的消费需求拉动生产和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让各类群体创业就业更有底气。营造环境支持创业致富,积极
6、开辟农贸市场、夜市街区等,提升地摊经济活跃度;支持农民进城开展经营活动,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规划专门区域、免费摊位等,支持农副产品自产自销,帮助农民多渠道增收致富。4 .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将城乡融合发展作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有效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通过规划建设一批新型城乡社区,引导农户适度规模化聚居,推动主城区和县城周边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增加城市经济社会活动,形成稳定的内需市场。探索建立更加科
7、学高效的监测指标体系,全面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把收入指标监测统计下沉到乡镇(街道)一级,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情况纳入乡镇(街道)领导班子考核。到202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7万元;中心城区和其他县域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二)促进精神生活更加富有5 .树立文明新风尚。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开放包容创新的时代精神品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典型人物的推评和宣传,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公众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统筹推动
8、文明培育、文明实践,高标准开展文明村镇、社区、家庭、校园等建设,推动城乡文明一体化建设。6 .办好群众文体活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改善群众精神生活为目标,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健全“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展演、周周有活动的活动机制,依托群众身边阵地办好社区春晚、乡村赛事等系列主题活动;依托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举办系列民俗活动,让城市乡村更加热热闹闹、群众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到2027年,常态化开展各类群众文体活动累计达8000场次以上,辐射群众1600万人次以上。7 .建好用好基层文体场地。科学规划建设文化体育场地设施,完善提升基层文化体育空间,用好中小型剧场、文
9、化馆、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以及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体育需求。加快补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等城市更新工作,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社区篮球场、小球场和多功能运动设施,推进社区健身设施适老化、适幼化、无障碍改造,到2025年实现县乡村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优化基层文体场地建管用机制,将群众参与度和使用情况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尺,让基层文体场地作用发挥更加充分,真正成为群众想来、爱来、常来的“精神家园“健身乐园。(三)改善城乡人居环境8 .加强住房保障。重点聚焦、科学研判新市民刚性需求、保障性住房需求和人才安居需求,把农民工纳入
10、城镇住房保障范围,用好用活住房相关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建立国有企业购买二手住房或存量商品住房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机制,采取准市场化机制撬动盘活现有住房资源;科学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探索租赁房退出机制,多层次满足各类群体住房需求。到2027年,累计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00OO套(间)以上。加快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从要素资源科学配置入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进一步优化“房票安置制度,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促进供需衔接、供需匹配、供需平衡,实现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完善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和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因地制宜推进危旧房改造,提升
11、农房质量和乡村风貌水平。到2027年,符合条件的农村危旧房实现应改尽改。9 .提升居住品质。顺应人民群众对“好房子的期盼,引进和培育具有高品质楼盘开发经验的一流企业,建设和管理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高质量住房项目。探索以旧换新模式,有效降低购房成本,激发群众购买改善型住房意愿。开展物业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推动物管企业优胜劣汰。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无障碍环境和适老化公共设施建设,对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改造二次供水,完成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任务。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面源污染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五大提升行动,大力实施乡村美丽庭院行动,
12、因地制宜补齐农村人居基础设施短板,塑造优美乡村空间品质,推动和美乡村建设。10 .优化生活环境。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让城市建设既有高度、更有温度,在城市新区及和美乡村聚居点以完整社区理念为引领,统筹推进宜邻中心建设;在城市建成区探索改造一批宜邻中心(便民生活圈),打造一站式(嵌入式)服务综合体,到2027年累计打造宜邻中心(便民生活圈)27个以上。盘活城市土地资源,充分利用闲置地块、拆违地等打造口袋公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休闲活动场地,到2027年累计建设口袋公园40个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1平方米。强化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设施县域统筹,加快城乡基
13、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科学实施中心城区缓堵保畅工程,加快建设便民充电设施,统筹提供停车场地;加快自然村(组)硬化路覆盖,完善农村客运线路,提升交通的可达性、便捷性。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抓好污染治理,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将宜宾建设成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四)提高生育托育服务水平11 .构建生育友好型环境。加快完成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宜宾医院等项目建设,加大儿童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制定出
14、台生育等支持政策,全面落实生育保险、生育休假和弹性上下班等制度,提升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服务水平,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健全市县两级危重产妇、新生儿救治体系,全面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保障母婴安全。充分发挥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做好膳食营养、生长发育等健康指导。推进婚俗改革,培育新型婚育文化观,积极营造婚育友好环境。到2027年,全市人口出生率力争不低于6.2%0。12 .提升托育服务水平。顺应出生率变化趋势,大力推进托幼一体化,实现多元化普惠托育供给。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加强园舍改(扩)建、增设托班、增加普惠托位,支持机关、企事业单
15、位及其他组织提供托管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性托育机构,探索“便民设施+托育共建模式,开展育婴师技能资格培训,确保托育场所和相关人员符合要求。制定出台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运营补贴政策,确保托育的普惠性。到2027年,全市每千人口托位数不少于4.5个。(五)办好人民满意教育13 .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按照“市域统筹、县域推进、城乡协同、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总体原则,顺应城镇化和学龄人口变化,把握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就学意愿和比例趋势,适度超前在经济功能区、城市新区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一批优质学校,“一校一策稳妥有序推进农村校点撤并,推动教育资源布局更加公平,有效解决“城挤、镇弱、村空等问题。充分利
16、用富余学科教师存量,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到2027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0%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达到98.6%以上。14 .扎实推进“五育并举。坚持“心中有学生的鲜明导向,深入实施“五育并举教育改革,持续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科学确定各个学段目标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引、育、管、评,对标补齐配足艺体、科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教师,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快推进中考改革,降低分数敏感度,推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更加完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更加健全。(六)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15 .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构建优质高效分级诊疗体系,优化调整中心城区医疗资源布局,充分发挥市一医院、市二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总院功能,加强县级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