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服务事业十五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服务事业十五五发展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护理服务事业十五五发展规划为推动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根据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健康城市“十五五”建设规划、“十五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十四五”期间护理事业发展概况“十四五”期间,积极围绕健康建设目标,以健康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持续深化医改进程,加强护理事业多元化建设,促进护理事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通过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培养和队伍建设,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持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和提升护士服务能力,基层护理资源可及性持续提升,护
2、理事业快速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策略和持续深化医改进程,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1 .护士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截至2025年底,护士数达到100000人,较2020年增幅达38%o每千人口护士数达到4.6人,护士队伍的发展规模和整体素质不断提升。2 .护理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通过持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实施护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等,护理质量不断提升,患者满意度持续提高,截至2025年底,优质护理服务实现了二级三级医院全覆盖。3 .护理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逐步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为群众提供健康指导、老年护理、康复指导、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服务。随着信息化技术等与护理领域的深度融合互
3、联网+护理服务”等新型服务模式,增加护理服务供给,让护理服务更加专业、便捷、多元化,精准对接群众多样化、差异化健康需求。4 .护理学科影响力不断增强。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地区间的合作交流,加强护理人才培养、业务技术、管理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护理影响力不断增强。“十四五”期间,尽管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与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护士队伍数量相对不足、分布不均;护理服务供给与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护理服务内涵领域需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调动广大护士积极性等相关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完善。(二)“十五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十五五”
4、时期,是全面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对护理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护理事业要坚持以健康为中心,以健康需求为导向,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不断满足群众差异化的护理服务需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护理事业发展提出了新任务。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不断变化,群众对护理服务特别是老年护理服务提出迫切需求,护理服务功能和服务模式需要进行系统转变。卫生健康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为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需要进一步从护理体系、服务、技术、管理、人才等多维度统筹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提高护理同质化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护理事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涉及深
5、层次体制机制的问题和矛盾将逐步解决,符合医疗卫生行业和护理工作特点的制度、医疗服务体系、人才培养机制等将逐步建立,进一步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促进护理事业飞速发展。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与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卫生健康领域的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为推动护理服务模式创新和转变、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护理服务效率、改善护理服务体验、实现护理科学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二、“十五五”时期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健康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加快护理资源
6、均衡布局,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丰富护理服务内涵与外延,增加护理服务供给,提升护理管理水平,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满足群众全方位、全周期、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二)基本原则1 .坚持高质发展。加快补齐护理领域短板弱项,丰富护理专业内涵,促进护理资源扩容,加快构建与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利于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资源配置效率的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护理服务模式创新,实现护理高质量发展。2 .坚持健康发展。把保障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坚持健康至上的理念,强化卓越服务,把满足群众多样化护理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建立完善覆盖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卓越高效护理服务体系。3 .坚持改革创新。深化护理工作
7、制度、技术规范,把握护理工作特点,加大护理领域创新力度,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提高护理管理信息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持续增强护理发展动力,着力推动护理服务业发展。4 .坚持补短强弱。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护理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快补齐护理领域短板弱项,增加妇儿、老年、康复、中医等领域护理服务供给,发展社区和居家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三、发展目标“十五五”期间,护理工作将紧紧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按照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及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护理学会和护理质控中心作用,积极促进地区护理发展。推进完善护理服务体系,持续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丰富护理服务内
8、涵和外延,加快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提升基层护理服务水平,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努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护理服务。主要目标如下。1 .建设一支数量规模适宜、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护士队伍。以实施岗位管理为切入点,对护士的合理配置、绩效考核、岗位培训、晋升实施科学管理,建立护士的专科护理岗位培训机制,提高护士队伍专业化水平。到2030年护士总量达到20万,每千人口护士数达到4.2人,护士队伍的数量、结构、素质、能力和分布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2 .培养一支职责明确、精简高效、领导有力的护理管理队伍,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完善医院护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化
9、、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3 .加强护理专业内涵建设,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实护理职责,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4 .建立针对老年、慢性病、关怀患者的长期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慢病护理、关怀等服务,扩大护理服务领域,提高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协调性、整体性,面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四、主要任务(一)优化护理资源布局,完善护理服务体系1 .优化护理资源布局。结合人口结构变化、病谱特点及群众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健全覆盖急性期诊疗、慢性期康复、稳定期照护、终末期关怀的护理服务体系。切实发挥大型医院优质护理资源的引领带动作用,依托综合实力强、护理学科水
10、平高的三级医院,通过组建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等形式,健全完善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定位明确、分工协作的护理服务体系。不同医疗机构结合功能定位按需分类提供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三级医院主要提供疑难、急危重症患者护理,加强护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二级医院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护理;护理院、护理中心、康复医疗中心、安宁疗护中心、基层医疗机构等主要提供老年护理、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服务。2 .加大强化基地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依托护理学会和护理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深入基层,切实发挥优质护理资源的帮扶带动作用,有针对性地向各地开展护理继续教育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重点提升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地
11、方病的护理技术水平。利用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有效手段,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在急诊、儿科、老年、康复、疾病等学科的护理综合服务能力,加大开展专题专项培训等工作。3 .增加护理服务供给。推动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盘活资源,将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护理院、护理中心等。增加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的床位数量,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开展家庭病床、居家护理服务,有效扩大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居家护理等服务供给。(二)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升护理服务能力1 .持续增加护士数量。采取有效措施持续增加护士队伍数量,特别是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护士数量。医疗机构要根据功能定位、服务半径、床位规模、临床护理技术
12、要素和工作量等,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工作模式,科学合理配备数量适宜、结构合理的护士人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适时调整护士队伍结构,合理增加相对紧缺专业护士队伍数量。借助护理学会和护理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平台,开展各类护理学术交流和进修培训。2 .完善护士培训机制。探索适合实际的“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考核制度。加强临床护士培训、新入职护士和护理管理人员培训。结合群众护理需求和护理学科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儿科等紧缺护理专业护士的培训。科学合理安排护士培训,减少重复性、负担性安排,缓解护士工学矛盾。3 .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严格落实护士条例等相关法规,关心关爱医
13、护人员,在护士工作环境、培养培训、专业发展等方面创造好的条件,确保护士享受与其他医务人员同等的教育培训。改善护理工作条件,医疗机构为护士提供必要的卫生防护和医疗保健措施。4 .调动护士积极性。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护理岗位管理制度,按照要求在护士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对编制内外护士统筹考虑,实现护士从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健全完善护士队伍激励机制,实施科学的护士考核和绩效考核,强化临床导向,引导护士立足护理岗位,深耕临床护理实践,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绩效考核结果与护士岗位绩效、评优等挂钩,向临床一线护士和基层护士倾斜,多劳多得,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三)持续深化优质护理,推
14、动护理高质量发展1 .持续深化优质护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升行动”,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由住院部扩大到门(急)诊、血液净化中心(室)、手术(部)室、导管室等非住院部门。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夯实基础护理质量,强化护理人文关怀,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实现优质护理服务扩面提质,有效提升获得感。2 .创新护理服务模式。结合分级诊疗要求和群众实际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创新发展多元化的护理服务。统筹区域护理资源,合理引导医疗机构增加护理服务供给,创新护理服务模式,将机构内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居家,为出院患者或行动不便、高龄体弱、老年人提供便捷、专业的医疗护
15、理服务。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健康教育活动,指导民众采取健康生活方式、提供营养、保健、康复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全面助力健康城市建设。3 .加强护理学科建设。以满足重点人群的临床护理需求为导向,运用PDCA.品管圈、6S管理、根因分析等科学的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护理学术平台,构建基于循证基础和临床需求的护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以学科建设带动护理人才培养和护理服务能力提升,切实提高地区间、机构间护理同质化水平。有条件的医院探索设立专科护理门诊。鼓励三级甲等医院,特别是高等院校附属医院加大护理科研投入,探索建立护理科研管理组织,培养一批护理科研骨干。(四)补齐护理短板弱
16、项,提高护理服务可及性1 .加快发展老年医疗护理。结合实际加快落实国家关于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构建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根底的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探索完善老年护理相关指南、规范、技术标准和人才培养大纲。加强老年医疗护理服务队伍建设,开展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培训,包括老年专科护士和医疗护理员。增加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老年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的床位数量,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开展居家护理服务,有效扩大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居家护理等服务供给。2 .提升基层护理服务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护理团队等,切实发挥优质护理资源的帮扶带动作用,通过下沉或输出管理、培训、技术等方式,帮助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能力。加快基层护士队伍建设,增加基层护士人力配置,进一步扩大基层优质护理覆盖面,充分发挥基层护士在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