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推进会上的研讨交流发言党课讲稿调研报告共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推进会上的研讨交流发言党课讲稿调研报告共4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讲稿: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调研报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区教育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实施党员教师“固本培元”工程,青少年“夯基育苗”工程,以党员干部、青少年、教师为重点,立足校园主阵地,强化学科融合;聚焦政治引领、文化建设、主题活动三维度;通过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典型示范四大途径,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2、意识教育有形有感有效。一、聚焦思想教育,筑牢“压舱石”。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牛鼻子”,制定区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指导意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指导各学校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开发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校本课程。创新线上交流载体,推出“石榴籽育人小课堂”、“立德育苗”、“润心课堂”、“思政大讲堂”等;组织开展“身边榜样说”、“讲红色故事”、“讲好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等宣讲活动,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爱国主义思想根植于学生心中。二、聚焦文化建设,下好“先手棋”。持续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引擎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一校一品”的办学特色中,学校通过更新教育
3、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文化建设,让“石榴红”、“迷彩梦”、“我是家乡代言人”、“葡小萄”等德育品牌得以涌现,努力打造“中华美食小厨房”、“中华民族服饰馆”、“雷锋精神展厅”、“葡小淘”劳动实践基地等“育人阵地,红色教育、国防教育、法治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长廊,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师生“五个认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主题班会、演讲会、座谈会等方式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设“篆刻”、“国画”、“剪纸”、“中药”等非遗社团课程,让中华传统文化深入校园,滋润心灵,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文化自信。三、聚焦主题活动,激活“新引擎”。立足校园主阵地,抓实“有感”教育
4、,利用“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等时间节点,开展“石榴籽一家亲”、“石榴花开心向党”、“民族团结我来讲”等主题活动,依托区教育基地,组织学生走进X青少年创意园、X族家居博物馆、X科学技术馆、老年公寓等基地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探寻黄河文化”、“传承非遗瑰宝”、“红色基因共传承”、“学雷锋承家风润童心”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全面促进各族师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区现有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4所、市级3所、区级8所。展望未来,我区教育局将继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凝心聚力绘就民族团结发展壮美画卷,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开长盛。讲稿:牢牢把握
5、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志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定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2023年又将其确定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与重点任务,对于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一、铸牢中华民族共
6、同体意识与新时代民族工作重大成就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根据对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科学研判,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并将其确立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7、。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民族工作面临一些新形势新任务,在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等方面都面临一系列挑战。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结构出现重大变迁,新兴阶层不断涌现,思想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外部干预渗透破坏日益加剧,一些长期累积的深层次问题开始显现,一些新的苗头性问题也开始出现,对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形成重大冲击,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伟大复兴面临严峻挑战。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论断。在当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五个并存”的时代特征,指出要
8、处理好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并反复强调加强精神力量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提出要把党的民族政策贯彻落实好,把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抓好,没有正确的思想认识不行;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确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将其确定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和发展,成为引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旗帜和灵魂。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论断的引领下,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9、、发生历史性变革。实施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产业扶持、资金投入、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提升等扶持政策,我国民族地区整体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阻碍当地脱贫致富的“穷根”被逐渐斩断。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民族地区312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全面小康。全国民族自治地方420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迎来历史性变迁。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通过脱贫攻坚奔小康,各族群众有了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好的医疗卫生条件、更优质的生活环境。新时代10年间,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
10、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10.2%o民族地区的人均寿命大幅度提高,西藏人均寿命10年间提高了4岁。一些新中国“一步跨千年”的“直过民族”又经历了一次从贫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大力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内涵更加丰富。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2014年、2021年)、两次中央统战工作会议(2015年、2022年)、两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2014年、2020年)、两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2015年、2020年)、两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2016年、2021年)及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等一系列会议,形成了
11、党中央关于做好民族、宗教、西藏、新疆等方面工作的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铸魂等工程,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五观”,使“三个意识”“四个共同”“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等观念在各族群众心中深深扎根。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推进,极大增强了各族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对中华文化可以实现现代化并且继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向前发展的自信心明显增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持续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在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
12、度自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坚定“文化自信”,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指明了方向。新时代的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丝路精神、探月精神等,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生动写照,为构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提供了精神动力。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不断丰富和凸显,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升级,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从2010年到2020年,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从1505万增长到3371万,流动率从13.5%增长到26.9%o少数民族人口向东部地区集聚趋势加强,人口数
13、量从1102万人增加至1631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比重从9.8%提升至13%o各民族流动人口的大幅度增加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大融居的格局更加稳固,为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加深厚的社会基础。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保、就业等公共事业的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各族人民群众共享日益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我国建成了全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医保体系、社保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普通话普及率从70%提高到近81%,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比例超过95%,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了坚实基础。不断完善民族领域的政策法规,
14、加强民族工作能力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原则推动新时代涉民族工作制度和政策法规稳步调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后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等重要法律法规,中央相关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对涉民族宗教工作的政策法规进行梳理研判,及时推动立改废释等工作,不少地方对原有强化民族差异性、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规文件予以修改或废止。教育法增加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内容,全国各地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为了更好体现民族政策的公平性,对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进
15、行调整,缩小加分幅度,在区域内更加精准合理。认真总结民族工作领域的经验教训,有效防范处置重大风险隐患,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针对民族工作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及局部地区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的现实,防范化解民族领域的重大问题隐患、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安定与长治久安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新疆、西藏,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治藏方略,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活动得到有效遏制,西藏实现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新疆呈现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网络舆情得到有效管控。与新中国成立后高度重视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相比,与改革开放以来贯
16、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注重发展经济相比,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以处理好“四对关系”为根本方法,更加注重精神力量建设工作,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开创了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促进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新时代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健康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局面更加巩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二、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推进“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中产生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一论断为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发展举旗定向,纠正了民族领域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和实践偏差,有力促进了民族政策法规的调整完善和民族工作的健康发展。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必然要求”概括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