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2024年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心得体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在2024年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各类住宅小区日益成为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单元。面对居民小区数量多、集聚人口多、矛盾较为集中的实际,我区紧扣主题教育总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注重强基固本,着眼于与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生活小区,持续聚力用劲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推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质增效。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让党组织有底气参与小区治理。我区围绕省委“一核三化五覆盖”目标要求,因地制宜,分级分类扎实推进小区党建,建立小区党组织1157个,其中党支部580个,党小组577个,实现了党
2、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小区全覆盖。2023年以来,重点在制度设计上求突破,加强顶层设计,建立“1+3”政策体系。“1”就是加强居民小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重点从五个覆盖、制度机制、基础保障等7个方面细化22条措施;“3”就是三个配套文件,即加强小区党建工作保障激励的八条措施小区(网格)党群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引开展“五好评选、十星赋能”行动创建“五好小区党支部”实施方案,从政策支撑层面对小区党建抓什么、党建阵地如何建、经费怎么保障以及如何实行星级化管理等方面进行具体化规定,有力有序推进小区党建走深走实。在精细管理上求实效,对小区党支部实行星级化管理。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先行、整体推进、全域提升”
3、思路,开展“五好评选、十星赋能”行动。从党建引领好、群众自治好、各方协调好、为民服务好、社会风尚好五个方面,细化23项评价标准,采取每季一评、集中授星、年终表彰的方式,初步评选五星级小区党支部13个。在确定基础星级后,实行动态管星。一方面用好考核指挥棒,对年度考核评分较高、受到区级及以上表彰奖励或帮建联建其他小区的党支部,予以增加星级;另一方面建立负面清单,对考核评分较低、出现非法上访、群体性事件等造成负面影响的,视情况予以降低星级。推动小区党支部学有榜样、比有标杆、赶有方向。在保障激励上下功夫,让党组织有能力领导小区治理。一是选优骨干力量。按照“四有”标准,从在职党员、退伍军人、离退休党员中
4、择优选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已有193名在职党员、199名离退休人员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同时,注重常态化培训,提升履职能力。赴上海举办1期小区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开展2期党组织书记“话治理”活动,3次小区党建观摩亮晒,让“书记讲给书记听“,推进交流互鉴。同时,对基层治理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党组织和先进个人,进行“双十佳”评选表彰,激励引领更多主体参与基层治理。二是强化资金支持。坚持“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建立“基本保障+重点激励”“工作补贴+绩效奖励”相结合的保障激励机制。对四星级及以上的党支部每年给予5000元的基本工作经费。对评为五星级以上的小区党支部,每增加1个星级,基本
5、工作经费增加100O元。在此基础上,对五星级、十星级两个等次的党支部,给予一定激励性工作经费。对于小区党支部书记,给予一定的通讯补贴。对星级较高的小区党支部班子成员、专职工作者等给予适当绩效奖励。三是建强党建阵地。对新建小区,积极协调开发商按标准配建移交小区党建阵地;对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统筹规划设计,将党建阵地纳入改造计划;对本小区确实难以解决的,引导驻地单位、物业公司等,共用服务阵地。目前,全区共新建、改建以及共用小区党建阵地517处。基本实现了小区党组织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地议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社区事务很多很繁杂,单靠政府是干不了的、也干不好的,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激
6、发全社会活力,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实践证明,推进党的组织体系向居民小区延伸,在小区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有利于充分激发居民群众的主体活力,有利于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根基。基层治理没有完成时,党建引领永远在路上。只有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建强小区党组织,把居住在小区里的党员组织起来,把居民凝聚起来,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才能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创新模式上下功夫,让党组织有方法破解治理难题。针对296个无物业小区物业服务“老大难”问题,我们实施“四个一批”(红色物业帮建一批、驻地单位协建一批、财政补贴过渡一批、
7、社区兜底承接一批),推动实现无物业服务小区“大清零二聚焦居民自治制度化、物业服务市场化,我们探索两种模式,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带动更多小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第一种模式是物管会自管。以馨园小区为试点,探索“双组双建双监督”的方法(物管会和党组织同组、制度和阵地同建、财务和服务同监督),推行物管会自管。在资金管理方面,实行三方共管。由小区党支部书记、物管会成员、业主代表三方在银行开设共管账户,确保资金安全;在资金使用方面,实行多方共决。对小区“三重一大”事项,由小区党支部提议,党员大会审议,楼栋长、单元长会议决议,并定期公布物业费收支情况,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居民对自己所交的物业费和所享受的服
8、务心知肚明、明明白白。第二种模式是居民自营物业公司。以太嘉小区为试点,探索由物管会成员代持全体居民股份,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益性物业公司,开展物业服务。在职能分工上,由小区党支部书记担任物业公司法人,负责把方向、管监督,但不参与具体经营;物管会副主任担任物业公司经理,负责公司日常管理、运营,确保分工明确,相互监督;在运营模式上,采取市场化运营,在收取物业费的基础上,盘活利用小区车位、门面房等公共资源,拓宽造血渠道,反哺物业经费缺口。物业公司在自给自足的前提下,实现物业费略有结余,确保物业服务持续下去。发言完毕,谢谢大家!学习新质生产力心得体会: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推进高质量发
9、展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要求四川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就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深刻阐述和重要部署。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提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J四川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四川发展实践,努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
10、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一、深刻认识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必须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对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理论概括和战略部署。从“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再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体现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概念具有深刻理论意
11、义和重要实践价值。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我们党始终坚持运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指导不断变化的发展实践。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引领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反映我国经济由“量”的积累转向“质”的突破的新时代生产力现状,顺应“两个大局”相互交织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意义重大而
12、深远。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性力量,也是关键路径和动力支撑,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能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有利条件。推进高质量发展必然要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也必将激发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和条件。新质生产力意味着
13、生产力质的跃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有质的区别,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颠覆性变革,要求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上全面创新,实现生产力驱动方式、作用方式、表现方式的全方位变革。简而言之,新质生产力是新型劳动主体与新质劳动客体的有机统一,是一种更高水平
14、的现代化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一道“必答题二这一重大部署涉及领域宽、范围广,有许多新情况需要研究、许多新问题需要解决,必须结合实际认真谋划、扎实推进。要自觉在思想上对标,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作为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推动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自觉在行动上对表,坚定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四川发展实践,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以更大力度推动四川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二、
15、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力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实现良好开局。当前,四川经济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向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发展方向加速演进,但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仍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创新是核心、产业是基础、
16、绿色是本底,紧扣四川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聚焦重点领域大胆探索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聚力推进。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牵引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四川是科教大省,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发源地,目前拥有西部唯一的国家实验室,有普通高校137所、科研院所369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205个,国家大科学装置达10个,近年来参与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党中央赋予成渝地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重大使命,四川有条件、更有责任在科技创新上作出更大贡献。要坚持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把技术革命性突破作为关键引领,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在先进核能、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学、新材料等方面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大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推动科技与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