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11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难点: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深入探究“闲人”的内蕴。教学方法朗读法、自学讨论法、阅读理解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过程、小结、作业等)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明确目标1、美丽的月色会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还记得有哪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句吗古人借月抒怀的诗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
2、影成三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唐张九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唐.白居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宋苏轼出示学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在读中品味语言,理解作品意境,把握作者情感。3.学习作者在遭遇人生困境时的旷达胸襟。三、走近苏轼:本文作者是苏轼,我国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出生于四川眉山。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他的词雄浑豪迈,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四、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古韵。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自学指导:结合课文下注释,读
3、准字音,读出节奏。2、老师范读3、学生齐读4、拖音读念、”盖”、但这三个字,读出古文的韵味。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五、检查预习,疏通文意(一)自学指导: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划出不懂的。同桌交流。全班提问,共同解决。解释加红的词语(1)欣然起行()(2)遂至承天寺()(3)水中藻若交横()(4)盖竹柏影也()(5)相与步与中庭()(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课文翻译元丰六年十
4、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照在门上,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存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探究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朝廷。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乌台诗案:经过长时间的审问与折磨,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后经多方努力,才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
5、有职无权的闲官。张怀民此时也因被贬,寄居在承天寺。这真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精读课文,品味感情。(1)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盖竹柏影也Q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月光皎洁、空明、清幽宁静的特点。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如何理解“闲人”7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闲人”:清闲的人、有职无权的人、有闲情雅趣的人情感: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面对人生逆境的豁达乐观。课堂检测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月色入户()(2)念无与乐者()(3)庭下如积水空明()(4)但少闲人
6、如吾两人者耳()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默写填空文中写月光下庭院美景的句是?用的修辞方法是?点明了文章主旨的句子是?4、师生共读小结:闲人方能有闲情逸趣。面对挫折乐观面对九、课后作业1、熟读背诵课文。2、完成相关练习。3、推荐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苏轼东坡志林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清闲的人一-庭中漫步,悠闲自得闲人有闲情雅趣的人-一寻觅知己,共同赏月积极乐观有职无权的人-不被重用,悲凉苦闷豁达开朗教后反思本课教案设计的得意之处,首先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坚持“以读为美,以读为上”的原则,让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积累字词,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情感。其次采用加写作背景,加音频资料等多种形式解读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不足之处:本文的信息量较大,个别环节的处理上有些匆忙。学生应做好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