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距离和时间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距离和时间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10距离和时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距离和时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研究了运动和静止的有关问题后,进一步引领学生学习测量物体的运动,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或进行户外运动的形式对物体的运动进行简单的测量,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测量和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等知识,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开始从被动的学习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对于新的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对于科学现象也非常感兴趣。从知识层面上讲,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对物体运动的快慢已有感性的认识,但并不知道要用速度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如何科学地理解
2、速度的概念,如何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正确地引出速度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核心问题,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习目标1 .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的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2 .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关心新科技等社会问题。3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测量并
3、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难点:对小车的运动进行定量测量。评价任务1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2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教学准备秒表、卷尺、车模型、记录表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课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运动其实就是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该怎样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呢?学生交流。3 .在开运动会短跑时,我们是怎样来判断运动员运动的快慢呢?你们实际测量过距离和时间吗?学生交流。4 .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测
4、量并研究距离和时间的关系。(板书课题:距离和时间)二、新知探究活动一:测一测。1.谈话:同学们,我们到校园中去进行测量活动吧。5 .师生来到操场,共同进行测量活动。组织学生在学校操场的百米跑道上进行跑步测量。也可以在跑道外的篮球场区域,组织学生进行四驱车比赛测量(学生进行其他测量也可以)。6 .测量中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实际的去测量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时间,并做好记录;二是在实际测量中,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玩”上而忽视了对时间和距离的测量和记录。7 .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把时间和距离的关系表示出来。学生小组内整理自己的记录,讨论、交流并把时间和距离的关系进行整理。活动二:分析测量结果
5、。1.谈话:根据刚才的测量和记录,我们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学生分析、讨论并交流。2 .谈话:怎么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呢?学生讨论并交流。3 师生达成共识: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知道物体的位置、方向和快慢。学生纷纷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并相互进行交流。4 .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学生分析、讨论并交流。5 .谈话: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跑的距离远,说明运动的速度快,反之,运动的速度慢;相同距离比较所用的时间,用的时间越少,说明速度越快,反之,运动的速度慢。6 .谈话:研究我们的测量结果,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学生分析、讨论并交流。生1:同样是跑100米,某某同学跑用的时间短,说明他跑的快。生2:我的
6、小车在相同的时间内跑的远,说明我的小车跑的快。7.教师提出:你5秒钟走8米,10秒钟走多远?20秒呢?学生据刚才的研究讨论交流,进行预测。学生通过实地测量对自己的预测进行检验。三、拓展延伸1.根据自己5秒钟走的距离和从家到学校的时间,估算从家到学校的距离。2.查阅列车时刻表及铁路沿线之间的距离,分析一下看能发现什么?板书设计距离和时间时间(秒)距离(米)距离(米)0时间(秒)教学反思为了使课堂探究活动顺利进行,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小车,带到课堂上玩一玩,不要局限于教科书中列出的玩具小车。另外,教师也要准备相应的活动材料,在活动中要和学生一起探究其中的奥秘,这样既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
7、的师生关系,又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活动效果。测量并记录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教科书只是提供了两个代表性的实例,一个是测量人的运动,一个是测量玩具车的运动,目的是提示学生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和良好的合作意识。教学时,既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以到室外进行,不必拘泥于教科书上的场景。教师可以任选两场景中的一个组织学生展开测量活动。在教学中,要注意两点:一是要让学生实际去测量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时间,并提醒学生做好记录。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选择具体的方式。在实际测量中,小学生往往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玩上,忽视对时间和距离的测量
8、和记录。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切实地去测量。分析测量结果引导学生在分析图表的基础上发现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保持和发展学生对研究周围常见现象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需要将运动的时间、运动的距离等数据结合起来才能说清楚。在处理这个环节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你想怎样来描述物体运动中的变化?”、“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什么?”等问题,在提问题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等多角度提出问题,要尽量让学生多提出问题,并给予鼓励。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之间交流图表,看看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这样就会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