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篇)汛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篇)汛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汇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汛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汇编4篇【篇一】为全面做好XX年防汛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我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和市政府主要领导有关要求,结合我镇防汛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标对全镇范围内水库电站、涉水工程、山洪灾害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农村危房、交通隐患点、学校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排查,建立问题清单,抓好工作整改,消除隐患,平稳渡过汛期。二、排查时间XX年5月10日至XX年5月25日三、排查范围(一)水库电站、涉水在建工程、山洪灾害点(二)地质灾害点(三)农村危房(四)交通隐患点(五)学校四、排查内容1、各村防汛应急队
2、伍组建情况。2、防汛预案、值班情况,以及撤离方式、路线情况。3、各类防汛抢险救灾物资储备的方式、数量、地点及管理调度情况。4、防汛抢险设备维修保养运用情况。5、山洪灾害整治及新增隐患点情况。五、工作要求(一)高度重视,周密安排部署。各村、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明确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工作开展。(二)突出重点,彻底排查整治。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深入、细致排查防汛安全隐患,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走过场。对排查处的隐患和问题,列出清单,提出整改措施,做到责任到人,限期整改。(三)严格督查,确保工作实效。镇防指将组织水利、国土、应急安排专人对防汛安全隐患排查情况进行督查,对
3、隐患排查不到位,及时通报各责任领导。(四)工作开展情况请各组在本月25日前将本组排查、整改、落实情况形成文字材料上报镇防指。【篇二】街道、社区是做好防汛工作的“关键一公里”,也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的“第一线”。XX市自2007年起推行“预警到镇、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防汛工作机制,有效增强基层防汛抗灾能力,成功应对一场场暴雨洪涝台风灾害。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基层防汛责任人调整多、变动大,工作责任体系需重塑加强,部分干部群众风险意识淡薄,社区应急能力偏弱,应急通信救援保障措施不足等。为进一步提升街道、社区两级抵御防范灾害能力,决定在全街道开展基层防汛能力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如下。一、总体要
4、求(一)指导思想。以XX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应急水平,着力增强极端天气和突发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建设目标。坚持抓基层打基础,聚焦“工作责任体系、风险防控机制、先期处置能力、应急保障水平、防灾抗灾韧性”五个方面,组织各地整合利用现有资源,以“十个有”为重点(有值班室、有宣传栏、有预案、有台账、有信息员、有预警设备、有队伍、有卫星电话
5、、有仓库、有避灾点),全范围推进防汛能力标准化建设,到XX年完成基层防汛能力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推动构建责任全面落实、上下衔接有序、响应快速及时、指挥高效顺畅、风险管控严密、应急保障有力的基层防汛防台风工作体系。二、建设内容(一)健全工作责任体系1、健全机构。(1)街道完善防汛工作指挥机构(以下简称街道级防指),由办事处主任担任街道级防指指挥长,明确承担街道级防指具体事务的办公机构(以下简称街道级防汛办)和工作人员。(2)社区组建防汛工作小组(以下简称社区级防汛小组),由社区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2、落实责任。(1)严格落实防汛工作“市包镇、镇包村、村包户”的分级包保责任制,明确每一级包保责任人,
6、确保每个社区有街道级干部包社区,每户危险区域转移对象有社区干部包联。(2)街道汛前印发文件明确街道级防指组成人员、辖区各社区级防汛小组组长和成员,并报上级防指备案。(3)建立街道级防指、社区级防汛小组职责清单,落实责任到人。3、完善制度。(1)街道级防指和社区级防汛小组应有固定办公、值班场所,配备电话、传真和电脑(含网络)等设备,工作制度上墙,促进规范化管理。(2)完善值班值守制度,明晰值班职责,严格执行街道级防指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社区级防汛小组应急响应期间24小时巡查值守。(3)完善干部下沉工作机制,制定应急响应期间包社区驻社区干部和社区级防汛小组工作明细,明确“要做什么、怎么做”。(4
7、)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落实基层防汛工作相关经费。(二)完善风险防控机制1、应急预案。(1)按照国家防总办公室、省防汛办有关通知要求(国汛办(XX)1号、闽汛防办(xx)1号),系统修订街道社区两级防汛应急预案,侧重快速反应和先期处置,完善职责分工、监测预警、组织动员、转移避险、安全管控、自救互救、信息报送等内容。社区级预案要根据受威胁的灾害种类,制定相应的应急防御措施条款,确保预案针对性、可操作性。(2)针对短时强降雨、山洪、地质灾害等突发性强、易造成人员伤亡的灾害,应有刚性要求和应对措施。(3)规范预案管理,严格修订、审批和备案程序,街道级防指对辖区各社区预案审核把关,审批后的预案录入村级
8、预案管理系统。各社区应将预案张贴在宣传栏、村务公开栏,广泛告知群众。2、隐患排查。(1)组织对辖区山洪灾害威胁区、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边坡、危旧房屋、排水设施、河道、水库山塘、堤防、低洼易涝点、旅游景区和非景区景点、农家乐、学校、卫生院、避灾点、道路桥梁、渔港渔排、在建工地等有潜在风险的区域、重点防御单位进行排查,掌握风险底数,明确防控重点。(2)对排查发现的隐患落实闭环管理,制定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建立隐患排查整治台账,限时销号。(3)对辖区可能受灾害风险威胁的人群进行排查,对需转移对象进行建档立卡,施行动态管理,建立需转移对象清单和转移避险工作台账,及时录入危险区域需转移对象建档
9、立卡系统。3、风险管理。(1)街道防指和相关行业部门加强指导,推动街道、社区两级建立风险动态管理机制,提升风险早期识别能力,按照“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要求,做好日常排查和应急巡查,及时更新清单台账。(2)建立风险监测网格,各社区在汛前排查基础上,对各风险点、重点防御单位落实网格员,明确日常监测、应急巡查要求,做到风险动态监测全覆盖。4、信息报送。(1)健全信息报送制度,各社区至少分别明确1名信息员负责防汛工作动态、灾险情等信息的收集、统计和上报工作。(2)灾险情发生后,社区一般应在30分钟内将相关信息上报街道,街道一般应在1小时内上报市防指。灾险情稳定前,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即时
10、滚动上报。(3)因灾造成人员死亡、失踪的,除通信、交通中断等极端情形,街道应在接报后30分钟内口头、1小时内书面报告市防指。书面报告严格执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防汛防台风因灾死亡失踪报告制度的通知(闽委办发明电(2016)91号)有关要求。(三)增强先期处置能力1、监测预警。(1)街道应完善信息发布渠道,通过微信群、QQ组、短信等多种方式,将预警信息、工作指令及时传递到本级防汛工作指挥机构每名成员、防汛责任人、每个社区级防汛工作小组、包社区驻社区干部、网格员和预警员、锣长。(4)社区应配齐“村村响”应急广播、手摇报警器、铜锣、口哨等预警设施,明确预警员、锣长,确保能及时将预警
11、信息传递到户到人。(5)完善预警接报反馈机制,街道接到灾害预警、风险提示,应及时上报落实情况。有条件地区可探索突发灾害预警“叫应”机制。2、转移避险。(1)街道汛前将汇总的风险点、危险区域需转移对象台账分解给各包社区驻社区干部、各社区级防汛工作小组、各转移责任人,确保每名干部、工作人员熟知风险点、避灾点分布情况,掌握需转移对象清单。(2)组织有关社区向危险区域需转移对象建档立卡户发放转移避险“明白卡”,明确告知“何时转、谁来转、往哪转、怎么转”,并组织转移避险演练,确保群众熟知预警信号、转移路线、避灾点位置。(3)对辖区内留守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弱势群体,应提前“一对一”落实应急情
12、况下的转移避险措施。(4)完善转移避险工作机制,根据指令、预警,提前下沉干部,进村入户组织动员,开展巡查排查,转移受威胁人员。转移避险工作应积极主动,不能局限于上级部署,一有苗头,果断迅速组织人员撤离避险。3、队伍建设。(1)街道应统筹考虑应急能力建设需求,整合辖区中青年干部、基层警务人员、治安巡逻队员、专职消防员、民兵、预备役人员等组建应急队伍,承担防汛防台风期间辖区突发灾情险情先期处置、抢险救援工作。(2)街道按不少于15人、社区按不少于5人的标准分别组建应急队伍,多灾易灾地区可视需要增加队伍人数。(3)街道定期组织应急队伍开展业务培训和专项训练。(4)街道应为参与一线巡查的防汛责任人、网
13、格员和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为参与抢险救援的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4、宣传培训。(1)街道应制定宣传计划,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提高民众防灾减灾意识。(2)街道应及时、准确发布防汛救灾信息,主动回应关切,正确引导舆论,及时发现、宣传防汛抗灾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做好防汛抗灾期间有关影像资料收集。(3)街道应按市防指部署,组织本级防汛工作指挥机构成员、各社区主干、网格员、预警员、锣长等参加相关培训。(4)要加强“第一响应人”培训,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现场处置技能,进一步提高民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5、应急演练。(1)街道、社区要结合应急预
14、案,定期组织演练。街道每年至少开展1次综合性或重点灾种专项演练,社区每年至少组织危险区域需转移对象开展1次自主转移避险演练。(2)演练侧重检验应急处置流程熟悉程度、协同配合能力,可采取桌面推演、现场演练、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做好演练相关资料的汇总、存档。(3)街道应加强暴雨洪涝、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等情形的演练。(四)提升应急保障水平1、应急通信。(1)落实应急通信保障措施,按照“应配尽配”原则,街道要配备卫星电话。(2)根据应急部、工信部印发的关于加强灾害事故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意见(应急2018)51号),优先选配“天通一号”卫星电话。2、应急物资。(1)街道要有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的防汛救灾物
15、资仓库。(2)社区要有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的防汛救灾物资仓库。(3)街道级防指根据人口比例、地方主要灾种,参照XX市基层防汛防台应急物资储备标准(试行)明确本街道和所辖各社区的具体储备标准,备齐并及时补充消耗的安全防护、应急救援和临时生活保障物资。有条件地区可视需要配备汽(柴)油发电机、排水泵等大件应急设备。3、避险设施。(1)街道要有12个规划安置人数不小于100人的集中避灾点。(2)常住人口800人以上的社区至少要有1个规划安置人数不小于40人的村级避灾点。(3)避灾点要制定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配备卫生消杀物资。(4)完善避灾点布局,根据需求在自然村增设一批
16、紧急临时避灾点,作为群众身边的“安全岛”。(五)提高防灾抗灾韧性1、恢复重建。(1)街道应提前制定救灾应急工作方案,明确生活保障、应急抢修、卫生防疫、灾情核查等工作分工和责任。(2)灾情发生后,有序组织做好受灾群众安置救助、卫生防疫、报灾核灾工作,及时发放应急生活物资,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3)应组织力量抢修交通、电力、通信、供水等受损基础设施,完成应急加固修复,最短时间内恢复交通、供水、供电和通信等公共服务。(4)灾情稳定后,应科学制定恢复重建规划,组织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2、复盘总结。(1)重大灾情后,街道级防指应组织开展复盘总结,深入查找防范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形成总结报告市防指。(2)加强复盘总结成果运用,完善相关制度,补齐能力短板,夯实工程基础,不断提升防灾抗灾能力。三、任务分工(一)应急管理部门:指导修订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