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有的人》评课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有的人》评课汇编.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鲁迅?有的人?评课汇编?有的人?评课一今天,我有幸聆听了汪雪敏老师上的?有的人?一课。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写于1949年,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思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比照,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汪老师的这节课上得挺好,下面是这堂课的几个亮点:1、教学的切入点符合学生实际,精而准:从图象、视频入手,恰当运用资料,由纪念引出内容,由有感引出情感,导课自然新颖。2、紧抓诗歌这一文学体裁进行教学:汪老师在教学上把握了诗歌的特点,以
2、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以读促讲,以自主交流推动课堂教学,有效防止了繁琐的讲解。3、视频录音应用合理:运用视频录音,为读诗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气氛,既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又为有感情的朗读蓄势。4、课内和课外延伸比较到位:出示?自嘲?和?野草题词?,请学生找找诗中有哪几个句子出自鲁迅自己写的诗;出示泰戈尔的?某人?,请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这样的做法非常适合高段学生的学习,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提供可行的方向。正如太阳也有黑子一样,一堂课的教学也会有些许欠缺:汪老师在引导理解“有的人一词时,学生说出了很多名字,看似很热闹,其实欠缺对人物的深刻认识。如果老师能相机引导学生提高对人物的认识,说一说其突出奉献,进一步提升
3、学生的认识,相信效果会更好。?有的人?评课二今天,我们城西小学语文教师共同观摩了青年教师许丽霞的?有的人?一课。该老师的课上的很成功。下面是这堂课的几个亮点:1、教学的切入点符合学生实际,精而准:从副题入手,恰当运用名言,由纪念引出内容,由有感引出情感,导课自然新颖。2、紧抓诗歌这一文学体裁进行教学:许老师在教学上把握了诗歌的特点,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以读促讲,以自主交流推动课堂教学,有效防止了繁琐的讲解。3、教师根本功扎实:该教师语言亲切、自然,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是愉悦的。听她的课感觉很轻松。4、课文录音应用合理。运用课文录音,为
4、读诗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气氛。既培养熏陶了学生的情感,又为有感情的朗读蓄势。正如太阳也有黑子一样,一堂课的教学也会有些许欠缺:在引导理解“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一句时,学生说出了很多名字,看似热闹,其实欠缺对人物的深刻认识。如果老师能相机引导学生提高对人物的认识(比方:李素丽),说一说其突出奉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识,相信效果会更好。?有的人?评课三首先感谢这位老师给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课堂,也感谢主持评课的各位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课堂亮点:一、教学的切入点符合学生的实际,精而准老师从副标题入手,请生找出描写鲁迅和恶势力的句子,通过剖析,导出情感。正好切合了纪念、有感这两个方面。由纪
5、念引出内容,由有感引出情感。思路非常清晰。完成了由内容到情感的过渡,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二、紧抓诗歌这一文学体裁进行教学诗歌教学不像其它文章,教不好就教成了三不像的文章。这位老师在教学上把握了诗歌的教学的特点,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以读促讲,以学生自主交流推动课堂教学有效地防止了繁琐的讲解。本节课在读上,老师有很好的铺垫和层次。由初读(扫清生字词障碍、质疑)再读(自主学习,动笔批注,)品读(交流汇报、解析诗句、发散思维)读生活(联系生活)。这样的教学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齐读、开火车读、范读、引读等)在读中认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学生自主交流教学,情境的渲染激发了学生的探讨欲
6、望。三、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点燃学生思想上的火花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尤为重要,这位老师很会引导。如:在学生找出描写鲁迅的句子,师范读后解析三句诗,特别在解析“有的人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这句时,教师的引导非常成功。首先第一个学生谈到女佣阿三,师再问学生,谁对这句话还有感触?这样的话语就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学生还谈到了老师,每个学生的感悟都不同,只要是合理的,我们就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紧接着后面,学生谈到了两本书,就因为老师的引导,学生才有话可说。课堂才充满活力四、教师根本功非常扎实这位老师教学根本功很扎实,生字词教学很到位,如:教学“啊、”当,不但教会了学生的读音,还引导学生如何学
7、习。如:遇到不会读的字要及时查字典,同时还提醒学生读书是要批注等。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很强,能够沿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这些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处理得游刃有余。五、教师的教学风格富有魅力这位老师的语言很亲切、自然,很有亲和力。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是愉悦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讲究美感。听这位老师的课感觉很舒畅,不像有的老师为了自己的教学内容一个劲地赶。这位老师很会表扬她的学生。一些鼓励学生的话语在她的课堂上飞扬,学生会很喜欢这样的老师,在表扬的同时也给了学生学习的方向,并不是空洞的表扬。这位老师表扬学生的语言很富艺术性。诸如:你很会学习,知道把
8、以前学过的知识和现在的新知识结合起来。虽然是一句不经意的话,但给学生渗透了一种思想。学习时不能孤立,而是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和衔接。应该说这样的课堂确实充满了无穷的魅力。下面谈谈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一、导课时间过长老师在导课上做了四个铺垫1、毛主席对鲁迅的评价2、联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谈谈3、播放课件4、鲁迅遗言。耗时8分半钟,导致后面超时。我感觉回忆一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后,直接播放课件,这样导课可能要精一些。把毛主席对鲁迅的评价可以穿插在品读中,包括鲁迅的遗言。二、感觉学生在答复以下问题时,教师扶持太多,这样不利于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开展。诸如:导课第二环节,让学生联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9、?谈哀悼场面,应该放手让学生答,因为前面都是学过的课文。还有在联系生活谈感想时,师问:有的人仅仅只是鲁迅一个人吗?学生答雷锋,医生,清洁工、黄继光、警察等,老师代替学生答了后面的话,清洁工辛苦地清扫,给人们带来整洁的环境。像这些学生熟悉的人和事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说,教师不能代替。当然,如季羡林学生不太熟悉的人和事,老师可以补充。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完整的话,毕竟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因为是六年级,所以教师在过渡时,要设计一些富有深度的话语引领学生表达。老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也会变得丰富而有内涵。三、教师的语言不够简洁老师经常重复学生的答案,如:导课第二环节,让学生
10、联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谈哀悼场面,学生说了一些词:爱戴、尊敬.,学生每说一个,老师就重复一个。在给“纪念换词时,也是这样,学生说歌颂、赞美。老师也重复。在再读课文这一环节,老师出示了阅读提示,我觉得这个阅读提示可以请学生读,反而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后来老师呢却重复了两次。没有优化课堂教学的语言。四、小组讨论时间不够,讨论不充分。既然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就要落实到位,而且这篇文章也是阅读课文,应该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至少要给45分钟,这位老师只给了2分25秒。这样的讨论根本上时流于形式。如果老师给足学生讨论的时间,让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思
11、考和交流的时间。课堂教学要兼顾全体学生,在答复以下问题时,我们顾不了全体,只有在其它环节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更何况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如果学生交流得充分,会有一些独特的感受的。那么学生在汇报时,就会表现得更好。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交流后的感悟,进行赏读。在读中悟,在悟中更好地表达。其实,这个环节是一个很好的亮点,最容易出彩。值得商榷的二点:1、老师请生找出描写恶势力的话,引读后,接着让生用读来斥责他们,我感觉真正的斥责应该是5、6、7小节的前面的诗句。我觉得在这个环节如果设置一个比照读效果更好,会增强课堂的气势,一局部学生歌颂鲁迅先生,一局部学生痛骂恶势力,以此激
12、发学生的情绪,激活学生的热血。比照的手法能够突出爱憎清楚的情感,也许是因为时间的原因,也许是比照手法运用的不到位,导致后面的情感稍微欠缺些火候。文章的线索其实很明了,就是表达一个爱与憎,通过比照的方法进行表达。文章中有三处比照,一是生死价值的比照,二是两种人对人民态度的比照,三是人民对两种人的态度比照。抓住第一个比照这个主轴,向第二、第三个比照发散,最后再回到第一个比照,情感上的升华就会更明显。2、我感觉教师不应该随意打断学生读课文。当学生在读错生字时,应等学生读完后再指出,在读前老师也布置了让全部同学认真听,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时机检查同学们是否认真听了。读完后找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地方,如果学生找不出来,老师再点明。这样其他学生下次也会认真听的。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某位同志在做报告时,读错了一个字,难道也要把他的报告打断,来纠正这个字吗?我想从尊重学生的角度来讲,放在读完后纠正更合情合理一点。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请大家多多指导,说错的地方请大家海涵!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