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与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与方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内剖廖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与方法引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也是我国独有的审计形式。从实施审计制度以来,内部审计一直被定位成“组织机构内部的经济监督”,扮演着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有效的监督人角色。几十年来,内部审计取得的成效足以证明其在行业内部发挥了巨大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起步阶段、探索阶段和规范提高阶段。而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后,在理论与实践、制度与人员素质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202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进行了第二次修订。新法主要作出了五方面的修改。一是加强党对审计
2、工作的领导,巩固和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二是健全审计工作报告机制,更好发挥审计监督对人大监督的支持作用。三是扩展审计监督范围,推进审计全覆盖。四是优化审计监督手段,规范审计监督行为。五是强化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提升审计监督效能。随着党的二十大的召开以及目前我国廉政建设力度的加大,国家出台此类文件和相关要求,提出相关建议,加大资金监管力度,都是为了促进我国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水平的提高。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特点(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多数情况下是依靠财政拨款进行运转,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资金管理中要注重内部预算。但对于单位
3、的内部预算很多时候都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审核与监督。为了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运转效率,进一步实现其自身价值,就必须对其经济资产等状况进行审计,于是萌生了经济责任审计这一模式。经济责任审计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对单位党政领导在任职期间内进行的各项经济活动的职责和义务进行审查的方式。主要是审查相关经济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是否合规、合法、合理,是否具备科学性,其目的是通过建立严格完善的领导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强党政领导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有效地履行各项职能。经济责任审计还细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事前审计的时间节点主要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确认前,
4、事中审计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事后审计在领导终止经济责任或调离后进行审计。各种不同类型的审计虽存在各自利弊,但都是强化干部监督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总的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是为了确保单位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塑造科学发展的理念,时刻牢记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促使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清正廉洁,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也是多样的,最基本的就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收支行为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核。在此方面主要审查经费的来源和使用是否合规合法;是否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往来款项是否真实;债权债务情况是否真实;领导干部是否有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情形;有收费职能的单位或者下属单位是否有乱收费情
5、形;预算外资金收支是否合规合法,在日常经费支出方面是否有随意浪费的行为等。除了对资金收支方式进行审查监督之外,经济责任审计还会对单位的资产状况进行核对,特别是重大金额的固定资产。这些资产及财务的认定报告能在一定程度上全面而深入地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1 .审计内容多样化各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都不仅仅是单一地对单位领导的一种经济行为进行审计,而是包括多种类型、多个方面,包含预算管理、财务收支、采购活动、资产管理、基本建设以及合同控制等方面。每一项具体业务都对应着不同的审计方法,如果不能根据类别区分审计行为,则审计结果也会存在差异。这对审计人员的政策
6、敏感性、解读能力以及资料的剖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审计对象的复杂性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是指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其履行的是社会管理和执法监督等一些职能。包括的内容跨度广,单位类别多,经济活动自然而然存在差异性,单位领导的职责也不尽相同。此外,多数党政领导干部任期较长,而目前我国更多的是进行离任审计,从而导致审计时间跨度长,大大加大了审计风险。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时不能仅停留在财务收支状况方面,更需要通过科学的指标体系来进行考核和内容评价,这样才能使审计结果更加客观、公正。3 .审计的风险性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很大程度上与领导干部的职业生涯和政治生涯直接相关,因此许多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
7、发现的问题不进行如实的反映和汇报,造成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从而引发审计风险。同时,很多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不及时、不全面,一些有经验的审计人员会凭借经验判断进行审计,未按规定进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如果审计人员该取证的没有取证,该谈话的没有谈话,也就无法获得充足真实的审计证据,审计结果的客观准确性自然也无从保障,这类风险是审计风险中最根本最严重的风险。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现存问题(一)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和重视不够现阶段,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够深入,只是单纯地将内部审计作为财务监督的一部分,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存在偏颇。近年来,我国财政部门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进行了
8、改革,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含政府性基金)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政府采购监督和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实施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积极推行预算管理一体化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等很大程度上规避了单位财务风险,使得许多单位领导弱化内部审计的作用,认为内部审计没什么必要。这种认识上的偏颇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二)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设置不到位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采用内部审计的方式,在很多情况下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比如审计机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专业性和权威性难以体现,单位审计经常沦为“任务型”工作。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有周期性特点,
9、大部分审计任务都是临时抽调几名审计人员组成团队进行审计,这在团队配置上无法达到最优。同时,团队中个人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有人以财务眼光审查资料,有人以监察眼光审查资料,导致审计内容存在很多倾向性问题,审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审计结果可能存在片面性。(三)内部审计时间不同步、范围较窄一般来说,经济责任审计开展的是离任审计,其时间节点往往是在领导干部离职或调离之后进行,很大程度上经济责任审计就无法发挥其有效监督作用。由于审计时间跨度长且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同时,受政策调整以及财务人员更替的影响,常出现重要口径遗忘和新要求无法及时转化落地的现象,造成了审计的滞后性,大大削弱了审计有效监督的作用。(四)内
10、部审计沟通机制不健全我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人员一般只在审计期间和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及财务人员进行沟通,在审计前期或者后期基本不存在沟通行为,这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并无益处。再加之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人员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获取的信息不够全面,影响了审计的最终质量。(五)内部审计缺少通用指标评价体系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要以何种标准进行评价是审计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目前,我国经济责任研究领域缺乏相关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由于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各单位之间存在差异性,导致我们无法使用相同的指标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进行评价。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的直接责任、间接责任、领导责任等缺少完善的考核评价
11、体系,加大了在审计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从而导致无法全面、客观、科学地了解单位领导的廉政情况。三、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一)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与重视可以通过学习审计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政策、参与审计部门以审代训的项目、订阅相关的审计刊物等手段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财务人员以及内审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加强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不断开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新思路,使内部审计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和谐发展保驾护航。(一)完善优化审计机制和环节各个单位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成立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长期稳定的内部审计小组,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全方位多
12、层级防范风险。一是加强审计过程控制,如审计前的调查,和领导的谈话沟通,设计审计方案和审计计划,下达审计通知书,现场审计,填写工作底稿,沟通审计意见等,目的是强化审计过程的管理,降低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二是加强审计人员控制,比如要优化审计团队人员的专业结构,不同的审计人员在财务、纪检、政治敏锐度方面都要有所侧重,争取做到审计全覆盖。三是加强审计人员培训,建立审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和拓展培训制度,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业务实践培训和经验交流,通过交叉学习的方式认清自身缺陷,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三)积极推行多样化的审计方式领导干部一般任期较长,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的离任审计方式无法
13、提高效率,这就要求我们转变审计模式,采用多种审计手段获得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全面保障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1 .积极推行领导干部任中审计,找准审计重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进行后续跟踪和结果反馈,从而缓解经济责任审计的滞后性,有效规避风险。2 .在网络化和信息化为主导的时代,计算机的普遍运用使信息化渗透到各个领域,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使得审计线索的电子化和审计证据的无纸化程度大大加强,审计信息化已在各行业的审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审计工作,面对审计资料多、审计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可以通过计算机分析数据、处理数据,避免审计人员因为主观因素做出判断,提高审计效率,
14、加快审计进程,增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3 .通过问卷调查或外包、购买服务等方式多方位收集审计资料,多层次深入地了解领导干部的职责范围和岗位责任,也更容易发现相关问题和线索。4 .要不断积极尝试内部审计新业务。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网络安全审计、职业道德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治理等方面的咨询业务,都是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尝试的新业务领域。有些业务在理论实践方面还不太完善,但为内部审计创新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有意识地在内部审计发展规划、计划中安排一些新业务,或在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中增加新的业务内容,不仅能够更广泛地为内部审计提升价值,也能为内部审计发展拓展新领域。(四)建立良好沟通
15、机制为了在审计过程中进行更有效的信息沟通,必须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全方位沟通模式。形成“事前、事中、事后”沟通闭环机制,畅通沟通渠道,提升沟通质量。另一方面要规范全过程沟通流程。包括审计前做好准备工作,如明确详细的资料清单、对审计项目提前进行沟通和了解,在获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和支持后,对一些在凭证和账本中可以得到的资料需进行现场查阅,减少被审单位报送的非必要资料,避免其日常业务受到影响,增加大量工作量,多进行沟通和换位思考,有助于信息更加透明,从而顺利的获得相关审计结果。(五)设立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通过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来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能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构架更
16、加科学合理。相关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指标应该根据相关数据进行量化,可以使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秉持科学合理、可参照、易实施的原则设立指标。在定性指标方面可以设立内部控制指标来审核其单位内部框架是否合理;领导在任职期间是否根据法律法规,将上级要求和本单位实际相结合开展工作;是否有假公济私、私设小金库、行贿受贿等违规行为。在定量指标方面可以清晰地用指标来量化领导的经济责任,如预算收入完成率、预算支出完成率、人员支出占比率、公用支出占比率、三公经费占比率,还包括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以及社会贡献方面指标等。结语由于目前我国仍处在经济的高速发展阶段,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体制中存在的机制问题仍应不断思考和完善。面对现存问题,要在立足于单位发展的基础上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审计人员也要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制定和利用科学的评价体系,使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可以真正发挥其有效作用。逐步实现从监督职能向增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