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轮:专题四:辽宋夏金元政权的并立和元朝的统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方面习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二轮:专题四:辽宋夏金元政权的并立和元朝的统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方面习题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大二轮:专题四:辽宋夏金元政权的并立和元朝的统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方面习题考试范围:纲要上选必一;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基础点1政治制度相关习题1-13题宋代1-5题.1 .宋初设银台司“享受天下奏状案牍,抄录其目进御,发付勾检,纠其违失而督其淹缓宋真宗时进一步调整其职责,“门下封驳隶银台司这一制度有利于()A.提升政府决策的有效性B.推动中央机构整合C.调和君相间的主要矛盾D.强化地方监察效能2 .梦溪笔谈中记载,“驿传(指邮驿)旧有三等,日步递、马递、急脚递。急
2、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日行五百余里。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宋代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军事理论水平的提升B.中枢管理机构的完善C.文人群体的不断扩大D.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3 .宋代诸州除设知州外,另设“通判某州军州事”,简称通判。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国朝自下湖南,始置诸州通判,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尝与知州争权。”据此可知,宋代()A.地方事权分化B.行政效率低下C.武将地位弱化D.边境防守空虚4 .赵宋王朝一改汉州、唐道的做法,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使司等四司,四司互不统属、长官地位相侔,各自拥有独
3、立的机构和官员,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中央部门,办公地点也不在同一州内。这种制度设计的目的在于()A.提高行政效率B,削弱宰相政治权力C.强化地方管控D.建构国家治理体系5,宋朝新建,天下尚四分五裂。宋太祖制定战略方针,开展了削平诸政权的统一战争。963年出兵两湖,964年平定后蜀,971年平定南汉,974年平定南唐,978年平定福建,979年最后攻下北汉。宋太祖采取这一战略次序旨在()A.防止党项威胁北部边防B.避免统一南方前与辽冲突C.与辽争夺南方富庶之地D.控制南方的水陆交通要道辽夏金6-10题6 .辽朝中央官制有“北面”南面”之分,北面官以契丹制度治理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用汉制治理汉人
4、。在地方上,契丹等草原民族居住地实行部族制,按地域分成十部,设节度使管理;汉人和渤海人居住地设置州县。这一治理举措()A.强化了兵农合一的制度B.拓展了农耕文明的范围C.巩固了政权的社会基础D.推动了羁縻政策的完善7 .辽圣宗曾多次重九登高,“赐群臣菊花酒”,以后相沿不改;西夏第二位皇帝李谅祚即位后,“遵大汉礼仪以更蕃俗,求中朝典册用仰华风这两则史料可以说明()A.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形成B.民族政权实现礼法结合C.华夏认同浸润国家治理D.中华文化推崇经世致用8 .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因“私用过度”,诸宗室贵族将皇帝“扶下殿庭,杖二十毕后来金朝学习中原王朝的礼仪制度,到第四代皇帝海陵王时,情势逆反,皇
5、帝动辄以“杖之”威胁群臣。这种变化说明()A.少数民族政权因为汉化而衰弱B.汉族与女真族之间的和平交往C.中原王朝的政治生态影响周边D.契丹按照自己的理解改造政治9 .金朝史学家刘祁评价大定之治:“(金)世宗天资仁厚,善于守成,又躬自俭约,以养育土庶,故大定三十年几致太平。所用多敦朴谨厚之士,故石堀辈为相,不烦扰,不更张,偃息干戈,修崇学校,议者以为有汉文景风。”据此可知,大定之治()A.践行了因俗而治的传统B.推动了北方社会的发展C.促进了国家统一的进程D.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10 .153年金朝政府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后,积极开展了整修御河漕运水道的工作。从金世宗开始,政府多次尝试开凿通
6、州(今北京东南)至京城之间的水运道路,其最值得称道的是漕河、金口河和闸河三项工程。金朝重视水运()A.保障了京师的粮食供应B.促进民族交流交融C.顺应经济重心南移趋势D.推动商品经济发展TG11-13.11 .汉唐王朝疆域辽阔,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而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这主要得益于元代()A.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B.边疆管理和内地一体化趋势的发展C.驿道上设置驿站和急递铺D.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的有效管理12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除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外,还有若干军事征伐型行省的设置,如征交趾行省、征缅行省等,但随着战争的结束,这些行省就被
7、废除了。这说明元朝行省()A.兼有政治和军事的双重功能B.有利于元朝加强中央集权C.废立与否取决于战争是否需要D.设置灵活且适应元朝统治需求13 .元代驿站的设置,东至鸭绿江以通高丽全境,北抵西伯利亚,南达大越,西经今甘肃、新疆远及波罗的海和波斯湾。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自安南大罗城(今越南河内)至燕京,约百一十五驿,计七千七百余里这一措施()A.促进了元朝疆域的不断扩大B.推动了对外开放的实施C.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D.体现出经济重心的南移基础点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相关习题14-21题科举制14-19题14 .宋代科举考试不仅有进士科,还有制举、词科和武举考试。制举旨在选拔贤良方正
8、能宜言极谏者,且有治国安邦之策论的人才;词科则是为国家预储写作应用文书的代言之土;武举主要考察举子的军事理论素养,欲选拔才兼文武之儒将。据此可知,宋代()A.科举录取人数大幅增加B.注重选拔实用性人才C.科举考试程序日益完善D.选官途径呈现多样化15 .大中祥符二年(1009),北宋殿试进行时,“龙图阁待制戚纶等二人编排试卷,直史馆王希逸等二人封弥卷首,于玉篇中取字为号,乃录本考较这一措施()A.提升了殿试在科举中的地位B.体现理学学术的发达C.有助于增强人才选拔公正性D.推动书法艺术的进步16 .宋朝时官僚群体内部“有无出身是一条重要的分界线,而“出身”一词由唐代与“白身”相对的概念演变为与
9、“恩荫”“进纳”等“无出身”“杂出身”相对的概念,这些“无出身”与“杂出身”者需通过锁厅试、“特赐第等形式才能跻身“有出身”行列,“方可执政这主要反映出宋朝()A.科举制的影响力得以增强B.政府注重拓宽平民参政途径C.官僚队伍内部调任规范化D.门阀土族仍然具有较大势力17 .北宋欧阳修在论逐路取人札子中写道:“窃以国家取土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为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又糊名、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据此可知,北宋科举()A.消除了门第观念B,实现了公平公正C.扩大了统
10、治基D.避免了朋党形成18 .宋代许多官员享有荫补子弟或亲属为官的特权,通常情况下,达到一定级别的宋朝官员享有圣节荫补、致仕荫补、皇帝即位荫补等。这说明宋代()A.土族政治得到较快发展B.存在世官制的残余C.重文轻武D.科举制度影响削弱19 .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记载:“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变未极,则治不得不相为因。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下列现象符合“宋其三变”中的变的是()A.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B.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C.刑不上大
11、夫,礼不下庶人D.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官员考核、监察20-21题20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较为健全,监察官员的管理制度尤为严格。如宋代仅御史每月至少必须奏事一次,叫做“月课”,如果上任以后百日之内无所纠弹则被认为是不称职,要被罢黜作外官,或罚“辱台钱这一规定旨在()A.提升监察制度效能B.限制监察官员权力C.完善官吏监督体制D.构建权力制衡机制21 .北宋仁宗时期,宰相陈执中处死家中婢女,遭到御史中丞孙拧的弹劾,“不学无术,措置颠倒,引用邪佞,排斥良善,喑默而罢”,谏官范镇坚持不能“为一婢子令国相下狱”,事后,陈执中虽未罢免,但是声名狼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宋朝()A.监察制度发生重要变化B.
12、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传统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D.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强化基础点3法律与教化相关习题22-25题22 .宋史职官志记载,府、州诸职总理郡政,“宣布条教,导民以善而纠其奸慝”,“有孝悌行义闻于乡闾者,具事实上于州,激劝以励风俗由此可知,当时宋朝政府意图()A.宣扬儒学确立理学正统B,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C.以教代政实行政教合一D.教化民众稳定基层秩序23 .针对少年犯罪,北宋政府规定,对10岁以下的押死刑犯,囚禁时不带枷禁锢;南宋政府规定对15岁以下的少年在身犯重罪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减刑。据此可知,宋代()A.司法程序具有人文色彩B.法律体现保护少年特征C.执法过程缺乏严格监管D.崇
13、文抑武治国特色鲜明24 .宋代乡约是在野士大夫实践政治理想的重要举措。面对民间社会的日益平民化和碎片化,熙宁九年(1076),吕大钧兄弟率先在关中创建吕氏乡约,建立起中国最早的成文的乡村自治制度。这说明了宋代()A.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B.乡约具有强制的约束力C.士大夫具有家国情怀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25 .南宋初袁氏世范侧重于常理上的说教,向“田夫野老、幽闺妇女介绍治家处世与教子的道理:文人士大夫把传统伦理编入族规家训,用以规范族人的言行举止,期许家族长久延续。这反映出当时儒学()A.致力革新文化体制B.体现哲学思辨特征C.凸显社会教化功能D.注重市民阶层需要基础点4变法与改革相关习题26
14、-27题26 .王安石在变法中规定:“前此轮差职役的民户不再服役,改为按土地、家产多少缴纳免役钱。前此无差役负担的官户、僧道户、女户、单丁户、未成丁户以及上五等的坊郭户,一律按其户等减半出钱,谓之免役钱。”这一举措意在()A.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B.为封建政府拓宽财源C.适应放松人身控制的客观要求D.遏制大地主大官僚势力的膨胀27 .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改组太学,推行“三舍法”,按照学生的文化程度,分舍(外舍、内舍和上舍三等)开展教学。升入上舍的学生,学习两年后举行毕业考试,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授官。王安石此举()A.打击了儒生的学习热情B.矫正了科举制度的弊病C.意在提升官员文化素质D
15、.使改革派迅速受到重用基础点5货币与赋税制度相关习题28-29题28 .马可波罗行记对于元代纸币使用有详尽的描述:“用此纸币以给费用,以购商物,以取其售物之售价,竟与纯金无别。臣民位置虽高,不敢拒绝使用“,使马可波罗更为惊叹的是“此种纸币之上,铃盖君主印信,由是每年制造此种可能给付世界一切帑藏之纸币无数,而不费一钱。”据此材料,无法得出的结论是()A.元朝规定纸币为强制流通货币B.纸币在元朝商业发展中发挥作用C.货币形态实现了从金属向纸币的全面转型D.该纸币制度为元末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伏笔29.有学者指出:在宋朝仅凭借商业信用实现割裂货币材质与货币的价值很难成功,正所谓“王者制钱”,交子产生于民间的商品交换,但若无强制意志,纸币的产生与流通不会进行得如此顺畅。该学者意在强调宋朝交子产生与流通源于()A.铜钱流通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B.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双重推动力C.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深刻影响D.赋税和徭役征收呈现货币化趋势基础点6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30-31题30.下表为唐宋税收与货币情况比较。这折射出宋朝熙宁时期()户数(万户)平均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