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能融合技术体系助力碳中和的路径探索.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222408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能融合技术体系助力碳中和的路径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多能融合技术体系助力碳中和的路径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多能融合技术体系助力碳中和的路径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多能融合技术体系助力碳中和的路径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多能融合技术体系助力碳中和的路径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能融合技术体系助力碳中和的路径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能融合技术体系助力碳中和的路径探索.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一、引言2005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家。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2019年达到9.83x1093占全球比重28.8%,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随之呈快速增长趋势,在2018年达到6.8t,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5倍。在此背景下,我国在保障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要以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实现碳中和,挑战前所未有,任务异常艰巨。能源领域是我国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相关碳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近90%,因此能源领域的低碳化发展将是碳中和目标达成的关键。碳排放与能源资源的种类、利用方式和利用总量直接相关。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及主要依赖传统化石

2、能源的工业体系,决定了我国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强度居高不下。同时,我国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与核能等能源分系统间不协调性逐步显现,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强度。因此,必须破除各能源种类及各能源相关行业之间板块分割、互相独立的体制壁垒,重构我国能源及相关工业体系,通过多能融合形成整体优势,推进其向低碳化、绿色化发展。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国家现代能源体系,必须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以变革性技术为引领,突破行业壁垒,跨领域促进各种能源种类及产业之间的多能融合,进而实现我国碳中和远景目标,支撑我国长远可持续发展。二、强化原始创新,促进关键核心技

3、术突破“十三五期间,我国在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核安全与先进核能、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部署了一批重大课题,着力解决我国能源利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带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推动化石能源利用等相关产业技术更新换代,进而推动了碳减排相关工作。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加强原始创新,持续深入研发国际领先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加速发展大规模储能技术、氢能和现代电网智能调控技术,形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适应新能源电力生产、输送、并网和消纳环节的大规模、高比例特性,进而降低发电煤耗,实现电力系统脱碳。进一步加速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突破与集中示范,如突

4、破合成气一步法转化高值化学品、煤制芳烧、煤炭分级分质利用关键核心技术等。从中远期来看,要加快发展煤炭减量利用的关键技术,重点突破钢铁、化工、水泥、有色等难脱碳行业的零碳/低碳流程再造技术,推进工业体系深度脱碳。前瞻部署一批前沿性和颠覆性技术,如先进核能、光电催化制氢、跨系统耦合集成与优化、大规模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等技术的创新与研发,为全社会深度脱碳提供技术支撑。中国科学院在2017年启动了变革性洁净能源关键技术与示范的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促进能源技术革命创新示范。目前取得了一批原创性重大成果。例如,突破了液流电池关键材料制备技术与批量化技术,在大连市建成了全球首套IoO

5、MW级液流电池储能电站示范项目;陈海生团队在压缩空气储能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正在建设一套100MW/400MWh的示范项目;包信和团队研发的一种新型催化技术,利用金属氧化物-分子筛(OX-ZEo)复合催化体系,可实现煤基合成气一步转化直接制烯烧,极大地降低了水耗和能耗,从原理上颠覆了传统费托合成(FT)过程;新一代甲醇制烯烧技术(MTo)实现甲醇单耗降低10%,单套烯煌装置产能从每年60万吨提高至100万吨;李灿团队开发了ZnZroX固溶体催化剂,通过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技术耦合,实现了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备液体燃料(甲醇)。此外,甘肃省正在建设首座第四代熔盐核反应堆。

6、三、跨领域联合攻关,推进多能融和技术体系突破多能融合是打破现有能源领域行业板块壁垒,推动各能源系统间资源优势的合并,重构我国能源及重工业体系,实现高碳行业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可行手段。为助力实现碳中和,笔者提出多能融合战略技术路线图,即三主线、三平台体系(图1)。Cea11andefficientuseoffossilenergyILarge-scaleapplicationofrenewableenergy图L多能融合战略技术路线图。第一条主线是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耦合替代。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约占我国能源相关碳排放总量的70%以上,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20,我国在2019年用于发

7、电及供热的燃煤占煤炭消费总量的60%o使用可再生能源或核能发电取代火电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最有效的方式,但仍需保留一定数量的可灵活调变的火电厂,以保障电力系统稳定可靠。煤炭作为原料将在化工生产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合成气/甲醇作为平台,推进现代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的互补融合,制备烯烧、芳崎、乙醇和乙二醇等。同时,煤化工过程与石油化工过程的耦合可以有效提高碳原子利用率及能量利用效率,例如,甲醇和石脑油耦合转化为轻质烯燃。第二条主线是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是首要任务,未来将占据我国能源结构比重的60%。然而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的主要问题在于其“靠天吃饭,存在间歇性和

8、波动性。需要利用大规模的储能平台来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第三条主线是低碳与数字化智能化集成优化。尽管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的持续增加将有效降低能源系统的碳排放,碳排放强度较高的工业领域,如钢铁、水泥、化工和有色等,是碳减排的另一个重点。除了推进不同工业间的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外,利用可再生能源或核能发电,电解水制备绿氢,对于促进工业转型非常重要。例如,利用钢厂尾气作为碳源制备乙醇,可以促进钢铁行业和化工行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具有经济性的新型循环价值链。初步估算,全国钢铁厂25%的剩余尾气可生产约100O万吨乙醇,减少排放约2000万吨二氧化碳。此外,与传统高炉工艺相比,使用绿氢冶金将减少近

9、八成二氧化碳排放。向煤制烯燃工艺补充足量绿氢可降低该工艺过程碳排放约70%。同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将从生产、运输、分配到消费等方面对整个能源价值链产生巨大影响。四、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形成低碳发展新格局我国能源应用场景复杂,无法用一套通用的模式解决全国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所有问题。选取典型区域或行业进行跨领域集成示范,可以有效地促进技术迭代,系统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我国现代能源体系的建设路径,进而以点带面促进低碳发展新格局的形成。目前.,以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为代表的一批国内能源领域的科研机构与陕西省合作,以能源技术革命为引领,在榆林建设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探索构建符合西部地区资源、环境特征,能支撑西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多能融合能源体系,建设多能融合大型集成产业化示范基地,助推高碳城市的低碳化发展。五、小结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需要统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国家能源体系,不仅需要破除各能源相关行业壁垒,进而形成合力,也需要因地制宜地构建区域低碳化清洁能源供应系统,在突破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区域能源革命促进全国能源革命。只有通过顶层设计、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