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劳动教育》十四五课件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劳动教育》十四五课件第一单元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劳动教育第一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的作用,体会接受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认识劳动的价值,培养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2 .使学生树立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实现,以及劳动创造了一切的观点。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体会劳动的艰辛,促进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等良好品格的形成。3 .引导学生艰苦奋斗,坚持劳动,让学生深刻理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劳动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肯学肯干肯钻研,立足岗位成人成才,做到知行合一,找到人生的幸福。教学重、难点:重点:1.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 .
2、劳动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难点:在劳动教育中如何促进学生技术技能和人生的提升,深入领会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李强是某中职学校学生,在听到学校要到农村开展一次集体劳动时,就和同学们抱怨说:我到学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将来我从事的职业是工程或者技术类的,现在的任务就是学好技术,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到劳动上。教师提问:1、你同意李强的观点吗,为什么?2、你认为参加劳动有意义和价值吗?教师明确:同学们都不同意李强的观点,这是非常正确的,同学们也认为劳动是光荣的,有用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总结一下劳动的作用。(二)讲授新知1 .了解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我们人类是从
3、什么进化而来?教师明确:古猿教师讲授(1)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基础,也是人类最原始的生存本能。我们人类的祖先是一种在森林中生活的古猿,最初它们和自然界其他动物一样,只具有受动物本能支配的活动能力。大约在1200多万年前,由于大地和气候条件的巨大变化,森林面积减缩,古猿不得不由树栖人类进化过程示意图逐渐改到地面生活。新的环境和生活条件使古猿逐渐适应地面的生活,它们的后肢渐渐用来专门支撑身体和行走,前肢得了到解放,慢慢地它们学会利用前肢把自然界的某些物体(例如树枝、石块等)打制成工具,这种活动即形成了最早的劳动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在劳动中需要相互交流和传递信息,这样语言产生了
4、;在长期的劳动中,它们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日益丰富,进而促进了人脑的形成;它们逐渐在劳动中开始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从而完成了由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所以,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教师提问:同学们对手机和电脑已经非常熟悉了,谁能简单说说手机和电脑的发展史吗?教师明确:手机的发展史:20世纪70年代末,第一台商用手机MotorolaDynaTAC8000X问世。这款手机采用的是模拟信号的技术,重达1.1公斤,需要用手持住电话机才能打电话。经过半个世纪的创新和发展,手机已从
5、早年在股票经纪人手中流行、砖头大小的“大哥大”,演变为如今可以揣在兜里、聚合多种功能的“口袋电脑”,并朝着全场景应用等方向迅速迭代。模拟手机数字功能手机早期智能手机现代智能手机电脑的发展史:第一代计算机是指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期的计算机,主要由电子管组成。这些电子管体积庞大、易损坏、散热困难,所以第一代计算机的体积较大,功耗较高。第二代计算机是指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的计算机,主要由晶体管组成。晶体管比电子管小巧、可靠、节能,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和速度。第三代计算机是指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期的计算机,主要由集成电路组成。集成电路将多个晶体管、电容、电阻等元器件集成在一
6、个芯片上,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和可靠性。第四代计算机是指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的计算机,主要采用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将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使得计算机体积更小,功耗更低,性能更强。第五代计算机是指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的计算机,主要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技术。VLSl技术将数百万个晶体管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使得计算机的性能、功耗和体积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代次起止年份所用电子元器件数据处理方式运算速度应用领域第一代19461957电/管汇编语言、代码程序儿几万次/秒国防及高科技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而级程平设计语言几万儿卜万次/秒】二程设计、数
7、据处理第三代19651970中、小规模集成也路结构化、模块化程序设计、实时处理儿十万儿百万次/秒工业控制、数据处理第四代1970至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由路分时、实时数据处理、计弊机网络儿仃万上亿条指令/秒匚业、生活等各方面当前计算机主要采用多核处理器、图形处理器、固态硬盘等先进技术,不断提升计算机的性能和速度。同时,计算机也逐渐向着便携、高效、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例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未来电脑将采用更加先进的无线通讯技术,提高计算机的通讯速度和稳定性。通过这两个例子,说明劳动创造了社会,劳动促进社会发展。教师讲授(2)劳动创造了社会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通过劳动过程而相互联系着。人类
8、通过劳动利用自然、适应自然,在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满足了自己基本的生存需要。人类从最初寻找避风遮雨的山洞、制作防寒保暖的衣服、加工狩猎的工具、采摘植物果实等简单的劳动中,逐渐的掌握了知识、积累了经验、具备了技能,从而提高了生产能力。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当人类的劳动能够充分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的时候,人类就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了。这个时候劳动帮助了人类积累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人类社会也开始了它漫长的发展旅程。所以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就是劳动发展的历史。同样,现代人类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最终都要靠劳动来实现。离开了劳动,知识就不能形成力量,人才无法成长,创造就会失去方向,进而社会无法进步
9、,国家就不能富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都离不开辛勤的劳动。由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到人类社会文明、科技的高度发展,再到如今我们利用尖端科技轻而易举地将飞船送上太空,无时不在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而劳动也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2 .了解劳动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名句吗?教师明确: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教师讲授(1)劳动塑造品格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从失败到成功,辛苦的劳动是必经之路。人在劳动过程中获得幸福感、成就感,
10、通过劳动磨练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的品格。品格的训练不是靠知识传授所能够实现的,必须要靠劳动实践来完成。通过劳动实践来培养自信心、责任心、独立性和创新意识,进而促进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2)劳动激发智慧我们在课堂中所学习的任何一门课程都是人类在劳动中积累、总结出的宝贵知识,我们在家庭中所使用的任何一件物品都是人类在劳动中积累、总结出的科技成果。劳动不仅促进了人类四肢的进化,更促进了人脑的进化。劳动的过程不仅仅是动手的过程,它更需要认真地观察、细心地关注,思考如何去做好这件事,并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创新。我们就是要在重复的劳动过程中积累经验、启迪智慧、增长才干。(3)劳动增强体魄生
11、理实验证明:在新鲜的空气中劳动,能提高人的生命力和大脑的思考能力。参加适度的劳动,能使肌肉和筋骨得到锻炼,能促进新陈代谢,增进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能提高抗病能力,从而增强体质、强健体魄。同时,劳动还可以培养我们实践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劳动在培养完美体魄上所起的作用,同运动一样重要。许多劳动都能显示体力与技能、技巧多种多样的结合。(4)劳动创造美美不仅存在于自然界和艺术中,而且存在于人们的创造性劳动中,是劳动创造了美。受社会所欢迎的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探求科学知识的欲望,对生产技艺精益求精的进取心,征服自然、排除困难的坚韧意志和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这些都是存在于在劳动之中的美
12、。作为青年人,我们要积极主动地通过劳动去发现美、懂得美、理解美、创造美,从而使自己获得真正的美。劳动凝聚智慧和力量,劳动创造时代的辉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在劳动中积累知识、提高技能、锻炼健康的体魄、培养高尚的情操,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3 .理解接受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教师提问:多年来,上海市延安中学不断开展“一日宿舍劳动”,“一日志愿服务”,“一日农家生活”,“一日社会实践”等活动,大家认为这些活动有意义吗?教师明确:这些活动引导了学生厚植热爱劳动、终生劳动的观念。通过“一日宿舍劳动”培养了独立自主能力,”一日志愿服务”培育了公共责任意识,“一日农家生活”感悟幸福生活不易
13、,“一日社会实践”了解国家社会发展,学校从劳动观念、劳动情感、劳动能力、劳动精神等四个方面,优化职业体验课程,带领学生走近普通劳动者,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树立了服务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教师讲授(1)劳动促进正确观念的形成劳动教育重在引导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能辛勤劳动并以此为荣,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信念。劳动教育是贯穿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程,从小历经劳动磨练,”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才能无愧历史,创造未来。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
14、的人。品德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踏踏实实地磨炼达成。劳动教育对于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要付出努力、耗费精力。要取得劳动成果,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从而可以培养人的自信心、责任心、情感和意志等思想品质。从小培养自信、自强就要从劳动教育开始。朱子家训中讲“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就是培养自己动手的习惯,养成我能做,我会做的自信心、自强心。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劳动创造了社会,推动了历史进步,是人作为人之最本质最显著的特征。因此教育需要从劳动开始,也需
15、要在劳动中认识自然、认知社会,进而认知人类自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加强劳动教育,是回归我们自身主体性的教育方式。因此接受劳动教育是遵循我们身心发展规律的,有助于让我们在劳动中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形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和尊重劳动的理念,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更有助于培养我们公共服务意识,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劳动促进技术技能的提升劳动是创造的基础。在新时代,技术技能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至关重要。从国家层面来讲,技术技能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生活的保障。从个人层面来讲,在技术越来越发达的新时代,如果不能掌握一门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就难以安身立命;如果没有技术观念,不懂得技术的重要性,不论从事哪一种工作,都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在结合学科和专业的基础上,接受生活、生产、社会服务等内容的劳动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我们的技术技能。在生活性劳动实践中,我们学会掌握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技能,如:做饭、整理衣服、床位整理、花卉养护等技能。在服务性劳动实践中,我们学会掌握服务社会所必需的技能,如:植树、应对疫情、疏导交通、紧急救护等方面的技能。在生产性劳动实践中,我们学会掌握劳动生产所必需的技能,如:电烙铁等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理解所生产的产品包含的原理知识,以及生产中所涉及的技术设计、材料性质、工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