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实施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县“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省市有关要求,决定在全县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倡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祭祀雅办、小事不办的社会新风尚。通过宣传、服务和管理,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新风正气,切实减轻人情消费负担,不断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
2、会文明程度,让乡风民风美起来,为“三个XX”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润的道德滋养。二、基本原则坚持价值引领。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坚持用先进文化引领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各地各单位要切实履行好组织者、示范者、实践者责任,深入挖掘和宣传倡导移风易俗的典型人物,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摸清当地不良风气现状,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找出来,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人情往来负担重等问题,对症下药,分类指导。坚持群众主体。推动移风易俗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多听取群众意见,发动群众力量,获得群众认可和支持。通过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
3、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充分考虑群众的内心向往和意愿要求,把惠及群众生产生活落到实处。坚持因地制宜。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内容具体,措施量化,便于执行。尊重客观规律,不搞行政命令,切忌简单化、一刀切。鼓励进行符合实际的有效探索,形成适合当地、切实可行的路径。三、工作任务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同时,建立移风易俗联席会议制度,研究部署工作。开展文明中心户创建。按照“居住相邻、便于管理”的原则,以村民小组、屋场、姓氏为活动单元,推选村组干部、老党员、
4、老干部、有威望的长者为文明中心户,承担移风易俗政策宣传、民主议事、服务群众等职能,建立“村党组织(红白理事会)一村民小组一文明中心户一群众”四级网络,充分发挥文明中心户在移风易俗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成立村(居)红白理事会。以行政村(社居委)为单位,加快村(居)红白理事会建设。一是机构设置。原则上行政村(居)建立红白理事会;规模较大、人口较多的村(居),以自然村(居民小区)、大屋场为单位,成立红白理事会分会;红白理事会为村民(居民)自治组织,利用现有的村级(社区)活动场所开展工作。二是人员构成。红白理事会成员人数为5至7人,由威信高的老党员、老干部、村民(居民)代表和文明中心户担任,基层干部所占比
5、例不超过1/3;理事会设名誉理事长1名,由乡镇挂点领导担任;设理事长1名,原则上由村(居)党组织书记担任;理事会成员原则上由村(居)“两委”会议提名,公示7天后,由村(居)民大会或村(居)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三是议事内容。坚持广泛协商,注重合法有效。红白理事会的议事范围为当地婚丧嫁娶等相关事项。四是议事制度。按照“季度定期议、红白喜事随时议”的原则,红白理事会建立常态化议事制度,讨论红白喜事操办相关问题。五是帮办公示。村部要设立移风易俗公示栏,张贴红白理事会章程、组成人员、操办标准。制作告示牌,但凡有操办红白喜事的家庭,在酒席就餐地要放置告示牌。红白理事会要负责指导协调本地村(居)民红白喜事的
6、操办,并在每例红白喜事帮办结束后,张贴公示xx县红白理事会帮办情况登记表。修订完善村(居)规民约。各村(居)要对现有村(居)规民约内容进行修改完善,将婚丧嫁娶、人情随礼的要求和标准写入其中,以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的方式讨论通过。要在村(居)祠堂、宣传栏等醒目位置张贴悬挂村(居)规民约,使群众内心有尺度、行动有准则。建立结对帮扶制度。落实县级领导挂片(点)、县直单位包村制度,开展移风易俗结对帮扶。原则上,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直单位均要定点联系一个村(居)。结对帮扶方式,按照县脱贫攻坚帮扶点分工开展工作。各结对帮扶领导和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掌握情况,加强指导督促,确保结对帮扶工作取
7、得实效。加强宣传教育。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制作公益宣传画、张贴标语、散发倡议书、广播村村响等方式,加大对移风易俗重要意义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积极开展文明中心户选树试点工作。要结合“三下乡”活动,编排创作一批鲜活的文艺作品,深入村(居)组进行演出及开展“黄梅戏进校园”活动;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民文化乐园、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道德讲堂、文化墙等平台,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使移风易俗真正入耳、入脑、入心。要结合“文明村镇”“五好文明家庭”“XX好人”“感动XX人物”等评选表彰活动,将在移风易俗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优先纳入表彰范畴。要在全县各
8、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移风易俗、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从小养成文明节俭不攀比的好风尚;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带动家长移风易俗。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丧葬用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查处殡葬用品店违规经营、占道经营和无证照经营行为,依法治理违规土葬、乱埋乱葬、骨灰装棺再葬、超标准建墓立碑等行为。大力整治城乡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对办理丧事活动中宣扬封建迷信、进行低俗表演、妨碍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开展主题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组织要把移风易俗纳入计划,组织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单、义务宣讲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移风易俗义务宣传
9、教育。完善保障机制。一是纳入目标考核。制定XX县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考评办法,将移风易俗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评体系,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乡镇,将约谈乡镇党委书记和县直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各乡镇每年与辖区内的行政村(居)签订“移风易俗目标责任书”。同时,将移风易俗纳入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评选的前置条件。二是坚持制度约束。严格执行省、市、县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相关管理规定,县直各单位工作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要向所在单位党组织提交报告;各乡镇工作人员、村两委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要向乡镇纪委提交报告;各行政村(居)普通村(居)民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要向村(居)红
10、白理事会提交报告。同时,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带头响应“移风易俗倡议书”内容。三是落实经费保障。县乡财政要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安排移风易俗专项经费,确保移风易俗工作有序开展。四、方法步骤调查研究阶段(5月底前)。县委宣传部、文明办、民政局要深入村组、社区调查了解群众在婚丧嫁娶、陈规陋习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和措施。动员发动阶段(6月底前)。各乡镇、各部门成立“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领导,明确分工,安排专人负责,制订好方案。召开村民大会、干部职工会,学习各级移风易俗政策规定,熟悉红白喜事操办标
11、准,广泛动员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积极主动,从而形成广泛的行动自觉。具体实施阶段(7月-10月)。围绕移风易俗九项工作任务,逐一细化落实。7月15日前,全县各行政村(居)要成立红白理事会,修订完善村(居)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并张贴上墙。同时,以乡镇为单位将xx县红白理事会情况登记表和XX县XX乡镇红白理事会基本情况一览表汇总上报至县文明办。9月30日前,各地移风易俗工作要有宣传氛围、有工作台帐、有考评办法、有具体成效。检查验收阶段(11月)。10月上旬,由县领导小组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对各地移风易俗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对工作开展较好的,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进展缓慢的,提出批
12、评并限期整改。11月底,全面检查验收各地移风易俗工作。总结表彰阶段(12月)。总结移风易俗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常态化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同时,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五、工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深刻认识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意义,站在助力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担当起历史责任,把移风易俗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坚持高位推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合力抓,从上至下,同频共振,层层传导压力,压实工作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营造舆论氛围。县内媒体要开辟专题专栏,及时报道各地各单位的工作进展,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要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坚持“党委政府提倡、城乡居民自愿”的原则,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全方位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有序开展。注重协调融合。各级党员干部要带头文明节俭办婚丧事、带头节地生态安葬、带头文明低碳祭扫、带头破除陈规陋习。充分发挥乡贤和文明中心户的榜样作用,倡导树立文明新理念。发挥村(居)规民约的教化作用,把移风易俗内容写入村(居)规民约、家风家训、行业协会章程,宣传教育城乡居民树立文明新风尚。加强督促指导。由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委宣传部、文明办牵头组织,协同相关部门对各地移风易俗工作进行督查指导,有力有效地推动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