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五年级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32页例1、例2、例3,以及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5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从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2 .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培养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发展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体会几何直观的意义和作用。3 .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自然数的理解,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有序列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一个数的倍数。教具准备:12个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
2、作业纸。教学过程一、操作探究,初步感知交流:学习数学离不开数,今天我们就要对数展开研究。看,这里就藏着一个数,你知道是几吗?指出:12是一个常见的自然数,我们可以用图形把它形象化地摆出来。提问:用这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想想可以怎样摆?能摆出几种?能不能用一个乘法算式把摆法表达出来?学生思考后同桌合作摆一摆汇报交流:摆法一:每排4个,摆成3排。乘法算式:4X3=12摆法二:每排6个,摆成2排。乘法算式:2X6=12摆法三:每排12个,摆成1排。乘法算式:1X12=12还有其他的摆法吗?小结: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我们可以摆出三种不同形状的长方形,相应得到了三个不同的
3、乘法算式。引导:其实通过乘法运算联系起来的这三个数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指出:以4X3=12为例。3和4都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也是4的倍数。学生跟着说一说。交流:这儿还有两道乘法算式,你能照样子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一说。在2X6=12中,2和6都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在IX12=12中,1和12都是12的因数。12是1的倍数,也是12的倍数。看来大家不仅会倾听,还善于表达!揭题:从12个小正方形出发,我们认识了因数和倍数,这里有两个新知识,我们先来研究因数的知识。设计意图从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操作开始,引导
4、学生抽象出乘法算式并揭示概念,学生经历了“先形后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感受“以形助数”、“以数解形”的过程与方法,积累并丰富探索认识数的方法与经验。二、探索方法,深化概念1.循序渐进,寻找因数设问:12的因数有哪些?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吗?(板书12的因数:1,2,3,4,6,12o)追问: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找到12的因数的?明确:根据3X4=12找到了3和4,根据2X6=12找到了2和6,根据1X12=12找到了1和交流:一道乘法算式,可以找到几个12的因数?指出:利用乘法算式一对一对地找,就能找到12的所有因数。设疑:看一看这些12的因数,你有什么想问的?预设:5、7、8为什么不
5、是12的因数?交流: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你能借助图形或者算式来解释吗?预设1:每排摆5个,能摆成2排还余2个,不能拼成长方形。225=2.4,结果是小数,不是自然数。明确: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都是指不是O的自然数。追问:为什么不能是0?0乘任何数都得0,没有研究意义。设问:我们通过乘法算式找到了一个数的因数,刚才同学用除法进行了解释,你们觉得合理吗?为什么?预设:合理,同一句口诀既可以解决乘法,也可以解决除法。乘法和除法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交流:看来寻找一个数的因数,我们可以通过乘法,也可以通过除法。练习1:寻找15的因数。设问:你能找到15的所有的因数吗?先想一想准备怎么找,可以在作业
6、纸上把你的想法写一写,最后把你的答案写在横线上。交流:你们都是怎么找到15的因数的?一共找到了几个?展示预设:乘法算式1X15=15,3X5=15除法算式151=15,153=5练习2:寻找36的因数。展示预设:有遗漏或者有重复的设问:找到的是36的因数吗?36的因数只有这些吗?怎么找不遗漏?不重复?为什么不再找下去了?明确:6X6=36这道乘法算式只能找到一个36的因数。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从1X36=36想到6X6=36。除法也是一样。交流:有序思考才能带来数据的全面和准确。指导学生一对一对有序地寻找36的因数。指出36的因数的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比较:刚才,我们一起找了12、15、36的因
7、数,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都有因数1,1是所有因数中最小的。最大的因数都是它本身。设计意图借助整理12的所有因数,寻找15、36所有因数的问题,引导学生经历自主尝试,互动交流的过程。重视组织学生反思与总结,明确基本思考方法,突出一一列举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2 .方法迁移,寻找倍数。过渡:刚才我们从12入手展开对一个数因数的研究,那让我们继续从12开始研究一个数的倍数。交流:让我们继续借助图形,看,这是1个12,可以用12X1=12这样的乘法算式表示,12就是12的倍数。设问:再来一个12,现在有多少个小正方形?怎么列式,你能找至U12的倍数吗?依次出现3个12,4个12。交流
8、:如果有足够多的小正方形,还能继续摆吗?能找到多少个12的倍数?设问:想一想,我们又是怎样找到12的倍数的?预设:12的倍数就是由12乘几得到的数。指出:一个数依次与不是O的自然数相乘,所得的数就是这个数的倍数。明确:12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般我们写4-5个就可以写省略号了。12的倍数同样也可以由一个集合图表示。追问:现在你会找一个数的倍数了吗?练习:寻找3、5的倍数。交流反馈,形成板书。比较:仔细观察这些数的倍数,你又有什么发现呢?明确: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设计意图充分考虑到找一个数的倍数与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9、存在某种相似性,借助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探索经验,迁移到求一个数的倍数上来,通过说不完、写不完来体验、感受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借助发现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的经验概括出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3 .借助数轴,建构联系。过渡:我们以12为例认识了因数和倍数。在数轴上,你能找到12的因数和倍数吗?设问:12的因数应该在哪个区域找?比划一下。交流:在这个区域我们能找到12的最小因数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其余的因数都在1和12之间。设问:12的倍数在哪里?比划一下。交流:在这个区域,我们可以找到12、24、36,随着数轴的无限延伸,我们还能找到更多12的倍
10、数,12是其中最小的。设疑: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个12被点击了两次,这是为什么呢?预设:12既是12的因数也是12的倍数。指出: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它本身。交流:对于左边的这几个数而言,12是它们的倍数,对于右边的这几个数而言,12又是它们的因数。追问:12是因数还是倍数,它的身份是固定的吗?能直接说12是因数,或者12是倍数吗?交流:当12遇到6,它就是6的倍数,当它遇到24,就是24的因数。指出:因数和倍数指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谁也离不开谁。设计意图借助数轴,引发学生发现因数、倍数的共同特征,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再引导学生辨析因数和倍数的异同,使学生明确因数和倍
11、数的关系,感悟概念的本质意义。三、梳理延伸、提升认识回顾梳理:学到这儿,让我们来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展开学习的?我们借助12个小正方形,一起从乘法算式出发,认识了因数和倍数,探索找到了求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在数轴上理清了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下面让我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卡片游戏吧。游戏环节:第一个环节:任选2个数,运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说一句话。追问:为什么卡片1的点击率这么高?第二个环节:只留下卡片5,利用手中的卡片,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把其他三张卡片请回。第三个环节:请卡片5发出召集令,邀请5的倍数按顺序排成追问:刚才我们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为什么现在只邀请到45?明确:在一定的范围内,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就是有限的。第四个环节:发布一个下课指令,让所有同学都能下课。明确:1是所有数的因数,1的倍数请下课。设计意图以生动而富有趣味的活动,以层层递进的追问形式,以“问”促“思”,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既巩固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在乐中思考,“育”“娱”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