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ppt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98970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5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ppt(6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v 10.110.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v 为各种目的修建征地层之内的中空通道或中空洞宣统称为地F洞室,包括矿山坑道、铁路隧道、水工隧洞、地下发电站厂房、地下铁道及地下停车场、地下储油库、地下弹道导弹发射井、以及地下飞机库等。虽然它们规模不等,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要在岩体内开挖出具有一定横断面积和尺寸、并有较大廷伸长度的洞子。所以周围岩层的稳定性就决定着地下建筑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条件。v 地下洞室开挖之前,岩体处于一定的应力平衡状态,开挖使洞室周围岩体发生卸荷回弹和应力重新分布。v如果围岩足够强固,不会因卸荷回弹和应力状态的变化而

2、发生显著的变形和破坏,那么,开挖出的地下洞室就不需要采取任何加固措施而能保持稳定。v但是,有时或因洞室周围岩体应力状态的变化大,或因岩体强度低,以致围岩适应不了回弹应力和重分布应力的作用而丧失其稳定性。此时,如果如果不加固或加固而末保证质量,都会引起破坏事故,不加固或加固而末保证质量,都会引起破坏事故,对地下建筑的施工和运营造成危害。对地下建筑的施工和运营造成危害。v 10.210.2 地下开挖后围岩应力的重分布地下开挖后围岩应力的重分布v10.2.110.2.1 围岩应力重分布的一般特点围岩应力重分布的一般特点v 如前所述,任何岩体在天然条件下均处于一定初始应力状态,岩体内任何一点的初始应力

3、状态(常称为原岩应力)通常可以垂直正应力(通常为主应力)通常以垂直正应力和水平正应力来表示:v v=v0+hv h=N v 式中:v0值可以是零,也可以是常数 v围岩应力重分布的主要特征是:v 径向应力径向应力随着向自由表面的接近而逐渐减小,至洞壁处变为零。v 切向应力切向应力在一些部位愈接近自由表面切向应力愈大,并于洞壁达最高值,即产生所谓压应力压应力集中集中(如图10一3中的X轴方位),在另一些部分,愈接近自由表面切向应力愈低切向应力愈低,有时甚至于洞壁附近出现够应力,即产生所谓拉应力集中拉应力集中(如图10一3中z轴方位)。这样,地下洞宝的开挖就将于围围岩内引起强烈的主应力分异现象岩内引

4、起强烈的主应力分异现象,使围岩内的应力差愈接近自由表面愈增大,至洞室周边达最大值。v10102 22 2 圆一椭圆形洞室周边压力集中的一般圆一椭圆形洞室周边压力集中的一般规律规律v 对于圆形一椭圆形洞室,周边上可能的最大拉应力集中和最大压应力集中分别发生于岩体内初始最大主应力轴和最小主应力轴与周边垂直相交的A、B两点,而两点之间的应力则介于上述两个极值之间,呈逐渐过渡状态(如图10一4、10一5)。可见这两点是判定围岩是否稳定的关键部位只要了解这两点的应力情况,就能掌握这类洞室周边应力集中的一般规律。v 根据弹性理论,圆椭圆形地下洞室周边A、B两点的切向应力可根据下式求得:v v(+N)(10

5、1)v 式中:(+N)称为应力集中系数(=/v)。v A点和B点的和 值列于下表(表101),符号见图10一4。A点B点-12(b/a)+12(b/a)+1-1 表101图10-6洞室周边应力集中系数v 10.2.2.1 10.2.2.1 拉应力产生的条件拉应力产生的条件v 从图10一6中可以看出,v (1)当N1,任何轴比(ba)的洞室,周边上均不产生拉应力,v (2)当N0时,周边上最大拉应力总是产生在最大主应力轴与洞室周边垂直相交的A点,且其应力集中系数与洞形无关,轴比(ba)为任何值时,h v 均等于一1,v (3)当0 N 1时,特定洞形有特定的产生拉应力的临界N值。同时,拉应力仍产

6、生在最大主应力轴与洞周垂直相交的部位亦即当N l时,最大拉应力出现在A点,且N值愈低于临界值,所产生的拉应力将愈大;当N 1时最大拉应力产生在B点,且N值愈高于临界值,该处所产生的拉应力将愈大。v 10.2.2.2 10.2.2.2 最大压应力集中的规律最大压应力集中的规律v 图10一6表明,当baN时,周边上不产生拉应力,且各点的压应力集中系数均相等,为该特定N值条件下,不同轴比洞室周边上所可能产生的最大压应力集中系数中的最小值,故稳定条件最好,当baN时,最大压应力集中产生于B点,且其应力集中系数随两者差值的增大而增大。当ba N时,最大压应力集中产生于A点,且两者的差值愈大,其应力集中系

7、数愈高。v 不同条件下洞室周边上最大压应力集中系数,可据式(10一1)或图10一6求得。v 10.2.3 10.2.3 其它形状洞室周边应力集中的一般规律其它形状洞室周边应力集中的一般规律v 10.2.2.1 10.2.2.1 方形一矩形洞室方形一矩形洞室v 图10一7及图Io一8表明,方形一矩形洞室周边上最大压应力集中均产生于角点上,而且这些角点上的最大压应力集中系数随洞室宽高比(BH的不同而变化,在不同的应力场中(N值不同时),大体上都是方形或近似于方形的洞室上的最大压应力集中系数为最低,随着宽高比的增大或减小,洞室角点上的最大压皮力集中系数则线性或近似干线性地增大。v 不同条件下方形一矩

8、形洞室角点上的最大压应力集中系数值,可根据10-7图10一8及表10一3的资料概略确定。v化疗副作用会影响胰腺癌病人的康复吗 v 这类洞室周边上最大拉应力集中仍产生于初始最大主应力与周边垂直相交的A点,不同条件下这类洞室周边上的最大拉内力集中系数可据表10一2的资料概路确定。v 从表列资料中可以看出,这类洞室周边上拉应力产生的条件,与圆一椭圆形洞室十分相似。v10.2.3.2 10.2.3.2 长圆形长圆形(圆拱直墙式圆拱直墙式)洞室洞室v 根据光弹试验的资料,图10一9所示断面上各特征点的切向应力仍可按式10一1求得。图中各特征点的应力集中系数中和值,列于表10-4中.v v 根据上述资料可

9、以看出,在一般情况下,这类洞室周边上的最大压应力集中产生在边墙脚处的E点,但当N值大于7以后,周边上的最大压应力集中则出现在洞室的顶拱A点处。最大拉应力集中仍产生在最大主应力与洞壁垂直相交的边上,故在N1的应力场中。随着N值的降低,拉应力首先出现在洞底的中点F处,其产生拉应力的N值条件为N0.39,随着N值的进一步降低,F点处的拉应力逐渐增大,当N降至小于0.25时,洞室顶拱的中点A点处也开始产生拉应力;在N1的应力场中,最大拉应力集中产生在园拱与直墙的交界点c处,其出现拉应力的N值条件为N2.1。v10.2.4 10.2.4 洞室周边应力与其形状间的近似定量洞室周边应力与其形状间的近似定量v

10、关系关系v 根据森维南原理可知洞室周边的应力状态,v只要其表面是光滑的,主要受其局部几何形态的控制。在如图10一10所示的特例条件下,洞室周边特定点A、B处的应力与其形态间有如下定量关系:v 上述关系式表明,洞室周边应力与其曲率半径呈负相关,而与其宽或高呈正相关关系。实际上,利用上述关系式可近似地计算任一形状洞室周边与主应力垂直相交两点(即A、B点)处的周边应力。例如,在图10一11所示的情况下,只要先求出A、B两点处的曲率半径,即可按前述公式求得该两点的周边应力。A点的曲率半径可直接从图中求出B点的曲率半径可近似地按其内切椭圆的曲率半径计算。按上述方法求得的周边应力分别为:A396P,B-0

11、.17P,与据边界无法求得的数据A30P,B-0.17P),可见,这种简易的近似计算完全能满足工程设计的精度要求。v10.2.5 10.2.5 图岩特性及不连续面对围岩应力的影响图岩特性及不连续面对围岩应力的影响v 图10一12表示圆形洞室围岩不是理想弹性体时的应力分布情况,它表明,当围岩的应力应变关系具有非线性特征,或围岩具有较大螺变特性时,洞室周边附近的切向应力要小于理想弹性岩层时的应力;但当远离洞壁一定医离后,岩层内的切向应力则要大干理想弹性岩层时的应力,其变化情况如图10一12中的虚线所示。v 图10一13表示地下洞室附近断层等不连续面的存在对围岩应力分布的影响,它表明,当洞室附近有一

12、个断层平行于洞壁通过时,任何一个位于断层带内的岩层单元体都要承受径向应力和切向应力的作用如图1013(b),从而使断层面上产生剪应力如图10一13(c)。如果这种剪应力的数值大于断层泥或断层角砾岩所能承受的应力值,则这一单元就会发生位移,从而使得传过断层面的应力较之没有断层时减小了一些,由于这种原因,在洞室和断层之间的狭窄地带往往产生很高在洞室和断层之间的狭窄地带往往产生很高的应力集中,使该区围岩的稳定条件大为恶化的应力集中,使该区围岩的稳定条件大为恶化 v 此外,应力集中程度的增加还会因岩层的各应力集中程度的增加还会因岩层的各向异性而引起向异性而引起。已被某些测量所验证过的理论计算结果指出,

13、各向异性岩层中的应力集中远大于各向同性岩层。v10.2.6 10.2.6 相邻洞室的存在对围岩应力的影响相邻洞室的存在对围岩应力的影响v 由于围岩内某一点的总应力等于两个或多个洞室在该点引起的应力之和,故相邻洞室的存在通常使围岩应力(主要是压应力)的集中程度增高(图1014),对洞室图岩稳定不利。因此,不同的业务部门规定了不同的最小安全洞室间距,例如水电部门规定,无压隧洞相邻洞室的最小间距为1.0-1.3倍洞跨,高压隧洞之间的最小间距为v0.15一0.6倍水头。铁道部门规定,两相邻单线隧道的最小间距按下表(表10-5)确定。围岩类型VI VIVIIIIII最小间距(1.52.0)B(2.02.

14、5)B(2.53.0)B(3.55.0)B5.0B表105注:1.围岩类型根据围岩分类(见工程地质勘察)确定,为硬岩,依次降低;2.B为隧道的跨度。v 10.3 10.3 地下洞室围岩的变形破坏及山岩压力问题地下洞室围岩的变形破坏及山岩压力问题v10.3.1 10.3.1 围岩变形破坏的一般过程和特点围岩变形破坏的一般过程和特点v 地下洞室开挖常能使围岩的性状发生很大变化,促使围岩性状发生变化的因素,除上述的卸荷回弹和应力重分布之外,还有水分的重分布。一殷说来,洞室开挖后,如果围岩岩体承受不了回弹应力或重分布的应力的作用,围岩即将发生塑性变形成破坏。这种变形或破坏通常是从洞室这种变形或破坏通常

15、是从洞室周边,特别是那些最大压或拉应力集中的部位开周边,特别是那些最大压或拉应力集中的部位开始,而后逐步向围岩,内部发展的始,而后逐步向围岩,内部发展的。v其结果常可在洞室周围形成松动带或松动圈。围岩内的应力状态也将因松动圈内的应力被释放而重新调整,通常在围岩的表部形成应力降低区,而高应力集中区则向岩体内部转移,结果就在围岩内形成一定的应力分带,如图1015所示的水静应力场中(N1)圆形隧洞周围的三个应力带就是围岩塑性变形或破坏的发展所造成的。围岩表部低应力区的形成往往又会促使岩体内部的水分由高应力区向围岩的表部转移,这不仅能进一步恶化围岩的稳定条件而且能使某些存在于围岩表部易于吸水膨胀的岩层

16、发生强烈的膨胀变形,造成很大的山压。v 围岩岩体的变形和破坏的形式和特点,除与岩体内的初始应力状态和洞形有关外,主要取决于围岩的岩性和结构。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现将围岩的变形、破坏的类型及其与围岩的岩性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列于表10一6。围岩类型岩体结构变形破坏形式产生机制脆性围岩块体状结构及厚层状结构 张裂塌落 拉应力集中造成的张性破坏 劈裂剥落 压应力集中造成的压制拉裂 剪切滑移及剪切破碎 压应力集中造成的剪切破坏及滑移拉裂 岩 爆 压应力高度集中造成的突然而猛烈的脆性破坏 中薄层结构 弯折内鼓 卸荷回弹或压应力集中造成的弯曲拉裂 碎裂结构 破碎松动 压应力集中造成的剪切松动塑性围岩 层状结构 塑性挤出 压应力集中作用下的塑性流动 膨胀内鼓 水分重分布造成的吸水膨胀散体结构 塑性挤出 压应力作用下的塑流 塑流涌出 松散饱水岩体的悬浮塑流 重力坍塌 重力作用下的坍塌表106 围岩的变形破坏形式及其围岩岩性及结构的关系v10.3.2 10.3.2 脆姓围岩的变形和破坏脆姓围岩的变形和破坏v 脆性图岩包括各种块体状结构或层状结构的坚硬或半坚硬的脆性岩体。这类因岩的变形和破坏,主要是在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岩土与地质勘察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