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2.对企业应收帐款管理的思考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62.对企业应收帐款管理的思考毕业论文.doc(3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设计) 对企业应收帐款管理的思考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 对企业应收帐款管理的思考 学生姓名: 所在学院: 电子商务学院 专 业: 财务管理 学 号: 指导教师: 成 绩: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 WTO 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将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正确运用赊销,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显得非常重要。首先,本文简单介绍企业应收帐款的定义;其次,简要分析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说明研究企业应收帐款问题的必要性;再次,分析我国企业应收帐款形成及恶化的原因和对企业的影响;第四,结合公司应收帐款管理的案例,提出一些尽可能更好管理企业应收帐款的对策和建议;最后,文章
2、对解决企业应收帐款领域还应该注意到应收帐款的管理主体、规模等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全文内容做一个必要的补充。关键字:应收帐款 管理 信用AbstractWhile China joins in WTO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unceasingly,correctly using selling on credit,and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 account receivable appears very important.First,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enterp
3、rise account receivables definition;Second ,introduce the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explain the necessity of researching enterprise account receivable question; Third,analyzing the reasons of forming enterprise account receivables and the fluence to enterprise; Fourth, take A company as a study ca
4、se,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the suggestions for managing enterprise account receivable better as far as possible; Finally,this article will simply analyze two important problems in enterprise account receivable: account receivable management main body and scale, make an essential supplemen
5、t to the full text.Key words: Account receivable Management Credit目 录、前言7二应收帐款研究现状7(一)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71、国内研究观点7 2国外研究观点8 (二)研究企业应收帐款问题的必要性8 三、应收帐款形成原因及影响9(一)、我国企业应收帐款形成及恶化的原因分析9(二)、应收帐款对企业的影响11四应收帐款管理措施11 (一)华北制药集团案例11 (二)加强企业应收帐款管理措施12 1提高产品竞争力12 2信用政策的确定13 3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管理14 3应收帐款的收账18 五解决企业应收帐款应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18
6、(一)应收帐款管理的目标18 (二)明确应收帐款管理的主体 19(三)应收帐款的规模20 文献综述22参考文献30致谢32一前言应收帐款是企业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商品或劳务而应向顾客收取的款项,作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应收帐款管理直接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企业一方面想借助于它来促进销售,扩大销售收入,增强竞争能力,同时又希望尽量避免由于应收帐款的存在而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周转困难、坏帐损失等弊端。应收帐款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扩大销售,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赊销是促进销售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企业销售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减少库存,降低存货
7、风险和管理开支。企业持有产成品存货,要追加管理费、仓储费和保险费等支出,利用赊销可以把存货转化为应收帐款,减少产成品存货,节约相关的开支。二应收帐款研究现状(一)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观点从现有的文献中看,一般把应收帐款作为企业的一项债权。吴蓬生从法律的角度,把应收帐款看作债权人与债务人的一种契约,解决手段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张维迎先生从博弈论的角度研究应收帐款形成的原因,解决的方法是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信用制度,进行信用调查,信息跟踪,把握事前事中事后三道关,进行控制管理。闫培金先生从企业内部管理规则与制度财务会计准则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阐述了对应收帐款的产生进行事前预防以及日常的管
8、理。黄群慧则通过对国有企业进行调查,以数据来加以论证,“造成企业之间帐款拖欠的原因主要是,因债务人亏损严重导致的拖欠占 39.5%;因债权人为保住市场份额而赊欠导致的拖欠占 13.7%;因债务人破产被兼并或改制而导致的拖欠占 9.9%;因债务人进行基建、技改而导致的拖欠占7.7%;因销售合同之间的纠纷导致的拖欠占 3.3%;债务人恶意拖欠的占 3%;其他原因占 21%黄群慧国有企业管理现状分析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第185页。”2国外研究观点James c. Van. HorneJames C.Van HorneJohn M.Wachowicz.J.R. Fundamentals of F
9、inancial management (11th edition) Economic Science Press 2003the 192 page 教授认为整体经济环境和公司的信贷政策是影响公司应收帐款管理水平的主要原因。整体经济环境是不可控制的因素,而信贷政策的变量包括交易账户的质量、贷款期限的长短、现金折扣、季节性延迟付款、收账程序等。Ben J. SopranzettiBen J. Sopranzetti. 1999(39)“selling accounts receivable and the underinvestment problem”The quarterly review
10、of economics and finance”the 339 page 教授则从企业的投融资的角度探讨了应收帐款保理的问题。由于企业应收帐款的存在,减少了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现金流量。而应收帐款是具有一定信用的资产,那么可以通过信用评估,与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签订协议,把应收帐款作为金融产品进行交易,从而达到投融资的经济活动的目的。(二)研究企业应收帐款问题的必要性随着中国加入 WTO 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将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在政府的指令下完成,企业缺乏市场意识。政府通过指令、指标、人事调动、打白条等手段来管理应收帐款。但在市场经
11、济体制下,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必须围绕市场、顾客转,使得企业原来隐性的问题开始显性化,逐渐暴露出来。应收帐款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企业平均坏账率是5%10%,帐款拖欠期平均是90多天,而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平均坏账率是0.25%-0.5%,帐款拖欠期平均是7天,相差10多倍。与此同时,美国企业的赊销比例高达90%以上,而我国只有20%。如此大的差距,如何在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因此我们国家的企业必须学会赊销、学好赊销,争取在赢得客户的同时又能将应收帐款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合理的范围内,以迎接国际国内市场的挑战。另外,过高的应收帐款将会导致企业不良资产的增加,降低了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
12、,从而会引起企业相关利益者的高度关注,对他们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对企业应收帐款进行研究。三应收帐款形成原因及影响(一)我国企业应收帐款形成及恶化的原因分析 通过资料搜集和调查,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应收帐款形成及恶化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历史原因。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由于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工厂制,使众多企业不具备真正的企业性质,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政府说了算,于是,企业之间的拖欠非常正常地发生了,而且不还账总是有理的:反正都是国家的。社会信誉度差,企业领导风险意识淡薄。一些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在事先未对客户资信程度作深入调查,对应收帐款的风险未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盲
13、目地采取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只重视账面的高利润,而忽视了被客户拖欠所占用的大量流动资金难以收回会给企业带来风险的问题。企业领导不懂管理,制度虚设、监督失控。有许多企业的一把手不懂财务管理,从而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方法落后;或者没有健全的应收帐款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未能及时核对账目,从而使核算与销售相脱节的问题不能及时暴露,进而造成企业的应收帐款始终居高不下,账龄老化,企业没有监控或失去控制。企业有关领导感情用事,或以权谋私。一些企业的有关领导,在酒桌上随便许诺,甚至在酒桌上签字,讲哥儿们义气,感情用事,殊不知,对方的目的轻易达到了,企业应收帐款也产生了。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企业的有关领导以权谋私,通过对外赊销、给亲友承包工程或给亲友干工程等方式从中渔利,给企业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应收帐款损失。激励机制设计不合理。有些企业为了鼓励销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