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茶禅一味”的茶道精神.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93072 上传时间:2024-04-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羽“茶禅一味”的茶道精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陆羽“茶禅一味”的茶道精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陆羽“茶禅一味”的茶道精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陆羽“茶禅一味”的茶道精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陆羽“茶禅一味”的茶道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羽“茶禅一味”的茶道精神.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晒镯A味”摘要:陆羽茶经四之器中介绍了唐代茶具二十四器的制作与功能,其中一件茶器具一漉水囊,蕴含着佛门禅心,在茶经中并没有对其中的佛学思想展开介绍。文章结合陆羽的生平经历及与佛家渊源来说明隐含在陆羽成就中的“茶禅一味”思想。关键词:陆羽茶经;漉水囊;佛阜思想;护生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茶学著作,作者是唐代茶学家陆羽,成书于8世纪中期,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在茶经中,陆羽系统总结了唐以及唐以前茶的起源利用、栽培技术、采摘手法、加工工艺、烹煮技巧、器具分类、品饮方式等内容,阐述茶的自然与人文历史,让茶成了一门专业的学问。陆羽因为对中华茶文化的贡献被后人尊称为“茶圣工陆羽在茶经中对茶文化的

2、论述至今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陆羽是弃婴,被寺院僧人收养,从小得以在佛寺中生活。在唐代,茶文化的兴起与禅宗对茶文化的重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从小在寺院生活的陆羽受到了佛学思想的熏陶,这些思想也在他的茶文化内涵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提到的漉水囊是取水用具,用漉水囊过滤水,将水中极小的浮游生物滤出、放生,这一用具就是佛家护生、慈悲为怀的体现。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写的茶经述评第四章节煮茶的器皿一煮茶器皿与茶汤品质的关系中提到陆羽对泡茶水的品质十分讲究,而且擅长辨别水质。本文拟对漉水囊在后世茶文化发展中没有再出现这一现象做一定补充,并且通过介绍漉水囊的功能来阐述用漉水囊过滤煮茶之水不仅

3、是出于净化水质的目的,还体现了佛家护生的精神,从而反映出陆羽的佛学思想。1漉水囊与其所蕴含的佛教思想漉水囊究竟是何物呢?漉水囊是佛家六物之一,又称为滤水器、滤水袋、滤囊、水罗等。其是比丘在用水时为了保护水中的生物而必须使用的护生用具。四分律卷五十二说:“不应用杂虫水,听作漉水囊。”摩诃僧祇律卷十八中说:“比丘受具足己,要当蓄漉水囊,应法澡盥。”佛家以普度众生不杀生为宗旨,即使是水中微小的、甚至连肉眼都无法看清的小虫子也要保护,禁止伤害。比丘们在僧院或是外出时,如果要用水,无论是河水、江水、湖水、泉水,还是井水,在使用之前必须先用漉水囊进行过滤,放生水中的小虫等生命。陆羽在茶经中记录:“漉水囊,

4、若常用者。其格以生铜铸之,以备水湿,无有苔秽腥涩意,以熟铜苔秽,铁腥涩也。林栖谷隐者,或用之竹木,木与竹非持久涉远之具,故用之生铜。其囊织青竹以卷之,裁碧绿以缝之,细翠钿以缀之,又作绿油囊以贮之。圆径五寸,柄一寸五分。”漉水囊是过滤水的器具,跟日常生活中用的一样。囊的架子用生铜制作,这样可以防止漉水囊沾湿水后水浸后产生苔秽和铁的腥涩味,因为用熟铜制作容易产生绿污垢,用铁器具会生锈导致水变腥涩味。在林谷里隐居的人会用竹子、木头来制作,但竹木制的器具不经久耐用,并且远行在路上时不方便携带,所以制作漉水囊的架子要用生铜。“禅客能裁漉水囊”,禅家能自己制作漉水囊,这一滤水工具在寺院普遍使用。2陆羽与禅

5、家的渊源陆羽与禅家渊源深厚,婴儿时期的陆羽被遗弃在河边,恰巧遇上竟陵和尚智积禅师,被其带回并抚养长大。新唐书陆羽传对陆羽生平进行了简单记载:“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的诸水滨,畜之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污堪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陆羽从小在智积禅师的教导下学习佛法。智积禅师还是个茶道行家,陆羽在其身边为其烹水煮茶。陆羽对有养育之恩的智积禅师充满感恩之情,智积禅师圆寂后,陆羽万分悲痛,为纪念恩师写下了六羡歌:不羡黄金触,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者,不羡暮登台;惟羡西江水,曾向竞陵城下来。另一位与

6、陆羽往来密切的僧人就是皎然禅师,他们称得上是莫逆之交。皎然,俗姓谢,字清昼(一说名昼),湖州长城卞山(今浙江长兴县,属湖州市管辖)人,在安史之乱开始前入杭州灵隐寺,安史之乱后正式剃度受戒,当时三十五岁。没过多久,皎然回到家乡的寺庙一吴兴杼山妙喜寺。除了潜心研窕佛法之外,皎然喜好诗歌创作,写了不少与茶有关的诗。唐代至德元年(756),陆羽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来到浙江吴兴(今湖州),那时的他刚好24岁,皎然将陆羽接到妙喜寺居住,两位同道中人“清淡终日”,促膝品茗。从皎然留下的不少诗句中就能感受到当年他与陆羽交往的故事,他在九日与陆处土羽饮茶诗中写道:“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7、九月九日重阳节,和陆羽等几位友人登高品茗赏菊,审美情趣相同,超凡脱俗。陆羽由智积禅师教养,后与皎然成为莫逆之交,与佛门往来密切,这让陆羽精通佛法、心存善念。茶心即禅心,有了这些生活经历、佛学熏陶,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对漉水囊的介绍就是陆羽茶心和禅心的表达,体现了信佛之人护生、尊重生命的善良之心,留下茶禅一味的美好体悟。3陆羽之后的茶人对茶具的介绍陆羽之后的茶书著作里就没有再提到漉水囊这个滤水茶器了。代表宋代茶文化发展的茶学著作之一的茶录由蔡襄创作,该著作的下篇论茶器介绍了九种茶具,分别有茶焙(制茶时烘茶所用)、茶笼(密封茶叶)、砧椎(初步碎茶的工具)、茶铃(炙茶时用来夹茶的工具)、茶碾(将椎碎的

8、茶碾成茶粉的工具)、茶罗(将碾磨后的茶末过筛的茶具)、茶盏、茶匙(点茶搅拌击拂的器具)、汤瓶(点茶时烧水的水壶)。蔡襄,字君谟,在朝为官三十余年,政绩颇丰。蔡襄曾在福建担任转运使,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负责监制“北苑贡茶”,着力提升贡茶的质量,创制小龙团等极致奢华的茶饼,茶录就是为了回应仁宗皇帝的询问创作的。蔡襄监制的茶达到了奢华、口感体验的巅峰。宋徽宗赵佶创作了历史上唯一一本由皇帝写的茶学著作一大观茶论。该著作分为二十篇,分别阐述了茶的产地、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辨、白茶、罗碾、盏、绻(点茶、分茶、斗茶时使用的茶具)、杓(取茶粉)、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包焙等内容,全面记录了北苑

9、茶的生长、采制、点茶、品鉴、存储等方面的知识。在水这一篇,作者写道:“水以清、甘、洁为美若江河之水,则鱼鳖之腥,泥泞之污,虽轻甘无取。”赵佶强调了对水质的讲究、不同水源地水质的评价等,并没有提到漉水囊这一滤水器。宋代还有一个代表性的茶学创作茶具图赞,是南宋审安老人撰写的。书中描绘的茶具有十一种,并且很生动地用拟人的手法命名每一件茶具的姓名、字、雅号。由于宋代官职文化发达,这些茶具都用官职来命名,体现出当时的上层土大夫对茶以及茶具文化的喜爱。韦鸿胪,指焙茶的竹器;木待制,指用来椎碎茶饼的茶槌;金法曹,指茶碾;石转运,指石制茶磨湖员外,指舀水的茶勺涉枢密,指筛茶粉的茶罗;宗从事,指茶帚;漆雕密阁,指盏托(漆雕是复姓),用来承载和稳定茶盏;陶宝文,指茶盏;汤提点,指汤瓶;竺副帅,指茶第;司职方,指擦拭用的茶巾。漉水囊不仅用于滤水,还是佛教护生用具,只有在陆羽茶经中做了介绍,这与陆羽本人佛门成长经历、所交往友人以及超然不入仕的性格有关。陆羽的茶经著作,成为中华茶文化的历史瑰宝,在茶书中提到的类似于漉水囊这一“禅心”用具,让后世习茶者在学茶的同时也能体悟到佛学思想,修身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