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传统锡器保藏展示研究.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92995 上传时间:2024-04-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闽台传统锡器保藏展示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闽台传统锡器保藏展示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闽台传统锡器保藏展示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闽台传统锡器保藏展示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闽台传统锡器保藏展示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闽台传统锡器保藏展示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闽台传统锡器保藏展示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闽台1辙锡器保藏展示研究摘要:千年前兴盛于闽台区域平易近人的锡制物品,现在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锡器是闽台平民生活的象征,是研究闽台区域平民文化的重要资料,期待传统锡器受到重视,将锡制文物更好地留传于世。关键词:闽台传统锡器;锡制文物;保藏O引言千年前兴盛于闽台区域平易近人的锡制物品,现在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除了部分传世品外,如果要近距离接触锡制物品,一般只能在博物馆和庙宇中见到。锡不像金银因为是贵金属受人瞩目。锡具有高度抗酸性质,也常镀于铜、铁及黄铜材质的烹食和盛食器的内里,防止产生铜锈。明清时期锡制物品非常盛行,用锡制造的文具、餐具、雕塑等造型典雅、工艺精致,并常常整刻纹饰或镶嵌金银

2、玉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图1、图2)。锡器曾经是人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器具,闽台两岸的民间故事里还流传着锡花瓶插花花不易枯、锡器能净化水质、解毒的说法,但现代人因为社会变迁、消费观念与居住形式的改变很少使用锡器,庙宇的供器也多被塑料、铝合金等其他材质取代。房屋中也不像过往的“十间张”传统民居有厅堂供桌摆设花盘五供。花盘是闽南语发声,指花瓶;五供则是花瓶与烛台各一对,香炉一个。锡器是闽台平民生活的象征,是研究闽台区域平民文化的重要资料,期待传统锡器受到重视,将锡制文物更好地留传于世。1锡的材质特性和历史情况1.1 锡的物理特性锡的化学元素符号是Sn,英文名词为Tin。纯锡呈现银白色,具有偏暖光泽

3、,较柔软,熔点低只有231.9甚至低于大部分塑料材质,沸点为2270C。纯锡在铸造状态下抗拉强度为2535Mpa,伸张率为55%,展性强易弯曲。锡在大气中不易被氧化,能较长时间地保持明亮光泽。遇强热锡金属表面会生成白色粉末的氧化物,对器物内部起到保护作用。由于锡材质较柔软的特性,使锡在制作过程需添加其他金属,改进金属的延展性与机械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锡与其他金属不同,在锻造过程中无须经过退火定型,可以直接冷锻至预定造型,但过量的反复敲打会破坏锡材质结构,使其更加软化裂开,反而无法定型及焊接。现存锡制文物的锈蚀主要因为杂质较多易生针孔,锡制文物自针孔内处发生锈蚀后由内向外扩张。在口常保管和展示

4、锡制文物时,常可以发现锡制文物因其制造过程、保存环境不佳而导致变形、缺失,最常见的就是因为长时间的氧化过程而产生透明的二氧化锡腐蚀物。这种二氧化锡腐蚀物不管是在展厅还是库房中都容易沾染灰尘而脏污变黑。1.2 锡的保存要求张承志先生1999年在保藏学原理一书中将腐蚀依环境、原理、破坏形式分类。在腐蚀环境中有大气腐蚀、土壤环境腐蚀、有机气氛腐蚀和电解质溶液腐蚀。若以腐蚀原理来分类,有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两种。以破坏形式分类,则可分成均匀腐蚀、局部腐蚀,其中局部腐蚀又可分为点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选择性腐蚀等。局部腐蚀是最普遍常见且危害最大的腐蚀形式。影响腐蚀的主要因素有三个:金属表面状态、温度、

5、时间。周宝中先生2007年在文物修复和辨伪一书中提到,锡器收藏保存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8左右,不得低于13,以预防锡疫产生。对已出现锡疫的锡器应隔离单独保存,以避免锡疫的蔓延。并且特别指出锡器保管不能使用橡木材质的收藏箱,因为橡木会渗出有机酸挥发糅酸,会腐蚀锡器中的铅,导致锡器的铅不断析出并呈粉状表面脱落。1.3 锡的使用历史锡是人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青铜就是一种铜锡合金,在铜中加入锡,可以使青铜材质性能得到显著改善,熔点降低,从而铸造出精细的青铜制品。中华先民制作青铜可追溯到夏商之际。锡石容易还原,冶炼比较简单,商代时已能够炼锡,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就曾出土较完整的锡块。宋史食货志中详细记载了

6、宋代全国锡矿的分布和官民共同参与分租承包的开采模式。福建泉州安溪县青阳下草埔宋代冶铁遗址就是当时官方设立的冶炼机构,该遗址在北大考古学院的发掘中出土了大量含锡器物;被学术界认为是从福建出港的“南海I号”南宋沉船是目前发现的我国保存现状最佳、遗存数量最多的古代远洋贸易商船,其上也有大量出水成型的锡器和锡锭等半成品。这些考古发现说明锡作为中华民族与世界交往的重要商品和文化信息是福建海丝文化重要的一环。中国古代炼锡使用竖炉,以木炭作为燃料,人力鼓风,熔融的锡即可以从炉内熔出。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载有炼锡方法:“凡炼煎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精熔化。火力已到,砂不即熔,用铅少许勾引,方使

7、沛然流注,或有用人家炒锡剩灰勾引者。其炉底炭末瓷灰,铺作平池,傍安铁管小槽道,熔时流出炉外低池。”这段炼锡文献反映了中华先民在明代对处理锡矿石和各种类型锡矿已有丰富的经验。2闽台传统锡器腐蚀损坏的表现2.1 低温环境引发锡疫锡在摄氏18C以下就可能开始变为粉状灰锡,但非常缓慢。如果温度下降到零下30C锡器会突然崩塌粉碎,这一现象被学术界称作“锡疫工纯锡有三种不同物理状态的同素异形体:平常所见的器物是白锡;如果环境温度低于13.2,锡会有改变形态趋势,但转变的速度很缓慢;温度越低此变态的趋势越大,当温度在零下33转化速率加快,白锡会转变成性质脆弱的灰锡,体积约增大20%,锡器开始崩碎最后成为粉末

8、。值得注意的是,锡疫是会互相传染的。当灰锡与冷冻状态白锡接触,白锡就会迅速转变为灰锡。锡器中含有铜、锌、镁、铝、镒等金属元素时会加速锡疫过程;如果锡器中含铅、金、银、钿、锌等金属元素则会使锡疫过程减缓,当含量达到临界值时甚至可以抑制锡疫发生。锡器在潮湿环境中保存或埋藏地下会氧化,渐渐失去本身的明亮光泽变成呈灰暗色粗粒状的氧化亚锡,如果不阻止腐蚀则会转化成白色粉末状的氧化锡。锡器中含铜量较高时则会出现绿色腐蚀产物。2.2 锡器腐蚀损坏原因分类根据多处场所的锡制器物保存情况分析,可以发现导致闽台传统锡器腐蚀损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灰尘积累。主要来源为空气中的粉尘和香灰堆积,由于重力、静电吸

9、附和空气流动等物理现象影响,附着于物体表面。灰尘常见于锡器器物上半部累积,香灰则多见于使用区域。灰尘大部分是多孔性粒子,具有高吸水性及导致其他污染物吸附的特性。第二,使用痕迹。香烛纸烟燃烧产生烟熏,使锡器变黄褐色,表面不再具有光泽,这一类型最严重的是锡制烛台,日积月累下的蜡烛烛油附着,形成多种损坏的蜡渍痕。第三,外力冲击。锡器表面受外力作用而形成摩擦痕,多为尖锐物体的刮伤,呈线性或面层状的外物摩擦痕;次等是外力冲击形成凹陷或损坏等痕迹,可能对锡器内部结构造成损坏;最严重的是外力作用下锡器形状发生改变或扭曲,影响文物安全。第四,内部应力。锡器在保管环境下自行开裂或变形。锡器因为材质较柔软导致内部

10、结构断裂损坏,影响文物整体的完整度、稳固性,且损坏区域可能二次脱落,造成文物本身结构的完全损坏。第五,腐蚀。最轻微的是在锡器均匀全身布满的整体性腐蚀,是锡金属电解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正常现象;次等是瘤状凸起或者点状凹陷,腐蚀作用仅限于部分区域,外形明显,方便进行预防修复;再则是云状腐蚀和裂痕,锡器表面出现大范围的、明显的不规则腐蚀痕迹或者瘤状凸起、点状凹陷,处理不当会导致锡器开裂;最严重的就是锡制器物本身酥脆化,自行解体。以上大部分锡器文物的腐蚀损坏是能被修复止损的,腐蚀太过严重则必须要尽快处理,不然将会伤害到整件文物甚至整批锡制器物。最重要的事是只要将环境控制好,就能有效地预防收藏或展示时可能发

11、生的腐蚀损坏情形。3闽台传统锡器预防性处理闽台传统锡器的预防性处理分成微环境管理、展示包装、定期巡视三个部分。3.1 微环境管理3.1.1 湿度保管或展示锡器的展柜和囊匣中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55%之对于常年湿润的福建地区来说,锡器保藏微环境不可大于55%,尽量保持空气的干燥。如果锡器已经出现锈化现象或开裂状况,需要保藏机构打造支撑架进行辅助保藏。3.1.2 温度锡器保藏微环境第二应注意的是温度。为了预防锡疫的发生,锡器保藏微环境的温度应该要维持在18C以上,尽量不低于13,其环境温度不可以太低。2021年1月7日,福建省71个乡镇温度低于0,闽北地区的三明市泰宁县新桥乡以零下8.3C最低,

12、闽南的泉州市区内最低温度低于0。这种温度情况说明福建地区有很大可能发生锡疫。而且现在博物馆外展活动频繁,如果包含锡器文物在内的巡展前往我国北方地区布展,就要特别注意对锡器在运输中、展示中的保藏环境进行预设,防范锡器损坏。如果参展的锡器出现了锡疫的话,应将出现锡疫的锡器文物独立保藏,以防止锡疫的蔓延,造成更大的损失。3.1.3 污染闽台传统锡器大部分由锡铅合金制成,保藏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会污损锡铅的含硫和甲醛的材质。博物馆中含硫的污染源常为隐性存在,除了空气中的硫化物,来源还包括石材、瓷砖、橡胶和包裹文物的织物,甚至是细菌产生物。另外保藏闽台传统锡器中常见的香炉、烛台两种器型要避免香烛和香灰的

13、残留。3.2 展示包装由于闽台传统锡器大部分由锡铅合金制成,材质较柔软,容易受到机械性损坏,保藏时最好两名文物保管员一起处理,避免堆叠存放,尽量将闽台传统锡器保藏于有内衬棉布的订制囊匣中,以避免摩擦、挤压或碰撞对锡器文物造成机械损伤。3.3 定期巡视对展柜和保管柜中的闽台传统锡器进行定期清洁和巡视,制作巡视纪录表格。一般保藏环境应该每半年或一年巡视,如果出现严重损坏和污损定期巡视的间隔需相应地缩短。4结论下一步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准备以多地多机构的闽台传统锡器为研究对象,发挥优势与学校院所合作,参考南海一号出水锡器保护的科学分析方案使用三维超景深显微镜对闽台传统锡器进行表面的直接观察;对锡器文物表面没有腐蚀的位置进行清洁后使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元素组成分析;用专用小型手术刀刮取锡器表面腐蚀物的粉末,同时对文物已经脱落的腐蚀产物碎屑进行标本采集,用于X射线衍射及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将小型锡器残片固定于样品台上,进行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直接扫描;将包含金属基体的部分用剪刀剪下,磨抛后用扫描电镜观察断面。这样严密的对闽台传统锡器及其腐蚀产物进行分析研究的科学检测方案,将为探究高湿度保存环境下锡器的腐蚀特征和今后工作中为闽台传统锡器提供更好的保存环境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艺术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