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91528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又化(13681840年)晚明大要局【课标目标】通过认识明清时期的世界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了解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重要变化及所面临的危机。【新课导入】fHMtt MXtMBfiUlHHIftHllft KM*I N.AftMiswi sftt3WMJr4*at w Y MMW*4MW2M aw wr MKMWiwy* *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到:“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可以说,明朝中期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具有现代特征的新变化,这是学术界的一个共识。因此,著名的历史学者、复旦大

2、学历史学教授樊树志提出了“晚明大变局”发概念,一时引起人们的共鸣。那么,明朝中后期的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一、经济的发展与局限1、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业:明朝中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玉米、甘薯、烟草等)解说:据著名史学家何炳棣研究的结果,大约在16世纪中叶前后,福建长乐县商人陈振龙,到菲律宾的吕宋去做买卖,于归途中把番.薯的品种带回本县种植。其后到了1594年,当福建发生饥荒的时候,陈振龙的儿子陈经纶,把收成的番薯献给福建巡抚金学曾,并说明栽种番薯的益处。金氏便劝勉人民广为种植,以济饥荒,因此它被称为“金薯,明朝中期,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

3、种繁多,种植广泛。解说: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更多地依赖于市场通过产品的交换来满足自己的生产和消费。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甘蔗、烟草、荔枝、龙眼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一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2)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出现了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活动设计: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如何判断明朝后期中国是否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材料1: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

4、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一一明神宗实录材料2: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一马克思资本论(3)商业: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解说:明清时期有多少白银流入中国,由于统计数字的不完整,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估计。大嘴巴的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认为:“在1800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中国最终从欧洲和日本获得了将近48000吨白银,可能还通过马

5、尼拉获得了100OO吨甚至更多的白银,另外还从亚洲大陆上的东南亚和中亚地区及中国自身获得一些白银。这些加起来,中国获得了大约60000吨白银,大概占世界有纪录的白银产量(自1600年起为120000吨,自1545年起为137000吨)的一半。”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旌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解说: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2、经济发展的局限就全社会来看,男

6、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二、思想领域的变化引言:明朝中期起,思想界出现提倡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代表人物有明朝一哥王阳明、王阳明的再传弟子心学左派李贽、以及明末清初“三大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1、王阳明心学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材料1:“五年壬子(1492年),先生二十一岁,在越。是年为宋儒格物之学。先生始侍龙山公于京师,遍求考亭遗书读之,一日思先儒谓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官署中多竹,即取竹格之,深思其理不得,遂遇疾;先生自委圣贤有分

7、,乃随世就辞章之学。”一一钱德洪王文成公年谱材料2:王守仁做了三年兵部主事,因反对宦官刘瑾,于明正德元年(1506)被廷杖四十,谪贬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前往龙场的途中历经波折,成功逃脱了锦衣卫追杀。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使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为人的内心中自然包含世界运行的规则(心即理)。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圣人的光明品质,人人都是具备,这个光明品质即是良知,良知想从外面的事物寻找是错误的)史称龙场悟道。(1)背景:思想:程朱理学成为官学后,日益僵化。政治:明朝中期,

8、官员腐败,道德沦落,社会矛盾激化。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一一王阳明(2)内容:本体论:“心无外物,心外无理”;方法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材料1:王守仁的心外无物是说,心与物同体,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存在。离却灵明的心,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也没有灵明的心。从一方面说,灵明的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从另一方面说,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如深山中的花,未被人看见,则与心同归于寂;既被人看见,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材料2:王守仁的弟子有一次半夜里捉到一个小偷,便开始对小偷

9、讲说“良知”的道理。那小偷不以为然地笑着问:“请问,我的良知在哪里呀?“当时天气很热,王守仁的这位弟子就请小偷脱去外衣,随后又请他脱去内衣,小偷都照办了。接下去请小偷把裤子也脱掉时,小偷却怎么也不肯了。这时,王守仁的弟子便对小偷说:“看,这就是你的良知啊!”-摘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解说:王守仁认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实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这就是“致良知”。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王守仁认为

10、: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二知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他提出知行合一,一方面强调道德意识的自觉性,要求人在内在精神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重视道德的实践性,指出人要在事上磨练,要言行一致,表里一致。(3)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解说:王阳明心学的历史作用有:发展了儒家学说,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夸大了“心”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2、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三大家”一一黄宗羲、顾炎武、王

11、夫之(1)背景: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君主昏庸、宦官专权、官员腐败、农民起义、明清易代)(2)内容: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材料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的开篇就阐述人类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他说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是为了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也就是说,产生君主,是要君主负担起抑私利、兴公利的责任。对于君主,他的义务是首要的,君主只是天下的公仆而已,“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然而,后来的君主却“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并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

12、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九对君主“家天下的行为从根本上否定了其合法性。材料2:黄宗羲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材料1: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四与人书二十五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顾炎武日知录材料2: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日:“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

13、知保人(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一一日知录王夫之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一王夫之读通鉴论(3)影响: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局限: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活动设计:阅读下列材料,思考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起到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为什么是这样的历史作用?材料1:他们是从明亡的教训中看清了君主专制的弊端,从先秦民本思想中找到了批判的武器。他们的思想无疑是进步的,但他们终究没有跳出儒家思

14、想的圈子。从他们致死不食清朝俸禄的行为来看,他们的救世方案和实用学问,其思想意义和学术意义大于社会意义。至少康、雍、乾一百多年的发展,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思想文化,仍沿袭过去的惯性,几乎看不到他们的影响。一一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材料2:尽管晚明出现了形形色色,看似具有近代因素的社会现象,但都是昙花一现,无生命力可言。究其根本原因,那就是缺乏理性的政治引导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是社会与政治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政权的瓦解不可避免,晚明看似新兴的社会经济现象难以持续。-田淑著:明代内阁政治研究材料3:明清社会转变的根本性障碍,主要不应归咎于生产力结构,而必须追究分配结构以及决定这种配置结构的政

15、治体制。一一王家范著:中国历史通论三联书店P221三、小说与戏曲1、繁荣原因: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2、代表作:(阅读课文,完成下表)作者作品特点明施耐庵水浒传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清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小吴承恩西游记神话小说的杰作。说吴敬梓儒林外史讽刺小说的杰作。曹雪芹红楼梦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戏汤显祖牡丹亭曲孔尚任桃花扇昆曲从江苏昆山一带发源,被称为百戏之祖京剧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四、科学技术1、科技成就一一多总结,少创造(阅读课文,完成下表)著作作者领域本草纲目李时珍中医药学农政全书徐光启.-天工开物宋应星工艺学徐霞客游记徐宏祖的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2、西学东渐:(1)明朝后期起,西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