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相扑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浒相扑初探.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触卜初探摘要: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名起义为题材的章回小说,数百年来,他始终深受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青睐,是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全书共分117章,讲述了梁山泊108将与腐败朝廷的抗争,相扑作为一种特殊的武技在水浒传中多次出现,水浒传对相扑的技术与规则也有诸多细致的描写,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遍布社会的各个阶层。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水浒传中描写的相扑人物和情景展现,来了解宋代城市相扑的具体场景中所描述相扑之术的真实性。关键词:相扑水浒传真实性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北宋农民起义的历史小说,书中描写的场景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宋代是相扑运动相当盛行的时期,相扑作为一种特殊的武技在
2、水浒传中多次出现,较经典的如燕青打擂。水浒传中擅长相扑的人物既有男性也有女性,既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书中提到的相扑手有:没面目焦挺、浪子燕青、擎天柱任原、高太尉高俅、玉麒麟卢俊义、蒋门神蒋忠、山大王王庆、大虫窝段三娘等众多人物。作者以北宋末年为背景写成了这部著作,文中以第七十四回描写了燕青智扑擎天柱的场景最为精彩。燕青以小搏大,靠步法与任原周旋.“大汉转身终是不便,三换换得脚步乱了”,“燕青却抢将入去,用右手扭住任原,探左手插入任原交裆,用肩胛顶住他胸脯,把任原直托将起来,头重脚轻,借力便旋四五旋,旋到献台边,叫一声:“下去!”,把任原头在下脚在上,直撞下献台来。”1这一技巧又唤做“鸦鸽旋
3、”,数万香客看了,齐声合彩!这寥寥几字,却将燕青相扑之术的精巧表现的淋漓尽致。燕青这一连串灵巧的穿、跃、抢、探、扭、顶、托、旋等动作,完美展现了宋代相扑运动的主要特点。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王朝,历时319年,太祖武将出身,建国后杯酒释兵权,并开始禁武,但太祖对相扑十分看重,以相扑作为练兵之法,并亲自主持各种相扑比赛,开宝八年更是比武定状元,所比并非十八般兵器,正是这相扑之术,让考生以相扑争得状元。由是也推动了民间相扑的习练。后世几位皇帝多以相扑作为宫廷表演和接待外宾之用。据南宋作家吴自牧所作梦粱录所载“角者,相扑之异名也,又谓之争交。且朝廷大朝会、圣节、御宴第九盏,例用左右军相扑,非市井
4、之徒,名日内等子,其中另有诗作“虎贲三百总狰狞,急飕旗催叠鼓声。疑是啸风吟雨处,怒龙彪虎角亏盈。”2宋史礼志载:使人到阙筵宴,“凡用乐人三百人,相扑一十五人,于御前内等子差,”3可见当时宫廷相扑的发展程度。宋代鼓励民间结社,并且出现了一种名日“瓦舍”的群众性性游艺场所。北宋城市“瓦舍”已有“小儿相扑”和“女子相扑,宋仁宗嘉佑七年正月二十八,仁宗皇帝赵祯率领后妃在东京(今开封)最大的宣德广场举办百戏演出,与民同乐。其中便有女相扑表演赛,正人君子司马光曾为之嗔怒,并上书论上元令妇人相扑状,其指出“宣德门者,国度之象魏,所以垂宪度,布号令也。今上有天之之尊,下有万民之众,后妃侍旁,命妇纵观,而使妇人
5、赢戏于前,殆非所以隆礼法,示四方也。陛下圣德温恭,动遵仪典,而所司巧佞,妄献奇技,以污渎聪慧,窃恐取讥四远。”4借此以婉谏仁宗。可见相扑之繁盛,连皇帝都来观赏。如在水浒传第一百零四中描写到:“那女子有二十四五年纪。他脱了外面衫子,卷做一团,丢在一个桌上,里面是箭杆小袖紧身,鹦哥绿短袄,下穿一条大裆紫夹绸裤儿,踏步上前,提起拳头,望王庆打来。王庆见他是女子,又见他起拳便有破绽,有意耍他,故意不用快跌,也拽双拳吐个门户,摆开解数,与那女子相扑。但见:拽开大四平,踢起双飞脚。仙人指路,老子骑鹤。拗鸾肘出近前心,当头炮势侵额角。翘跟淬地龙,扭腕擎天橐。这边女子,使个盖顶撒花;这里男儿,耍个绕腰贯索。两
6、个似迎风贴扇儿,无移时急雨催花落。”1说明了女子相扑是动作花哨且技术巧妙,并不是蛮力抗衡,同时也说明了相扑中不光是以小搏大靠技巧,这更是说明了相扑在宋代的时候是男女相形,刚柔相济的。而在水浒传中还描写了一些以技巧取胜的战例。第七十三回,李逵“被燕青抱住腰胯,只一交颠个脚捎天:第八十回,燕青与高俅相扑,“高俅抢将人来,燕青手到,把高俅扭得定,只一交,颠翻在地褥上,做一块半响挣不起。这一扑唤做守命扑。5第六十六回中焦挺与李逵的相扑也是以纯技巧取胜,先后一拳一脚放倒李逵两次,否则以李逵那样魁梧的身材,焦挺想赢他还真不容易。燕青在与任原比赛之前就故意示弱,在客店见到任原时面对任原的挑衅,“燕青低了头,
7、急出店门,听得里面都笑”,与任原的“相扑世间无对手,争交天下我为魁”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比赛中,燕青以静制动,“只瞅他下三面:这就给任原造成了错觉,以为燕青会攻击他的下三路,暗忖道:“这人必来弄我下三面。你看我不消动手,只一脚踢这厮下献台去。”结果燕青反其道而行之,攻击其上三路,打败了任原。正如其所说“相扑的有力使力,无力使智”“不怕他长大身材,只恐他不著圈套”,这些都体现了相扑中的斗智思想。而且当时已经有了以相扑为题材的壁画,同时说明了相扑是以巧取胜的运动,倒地即分胜负,不用扑杀或撞下台来。水浒传第七十五回,燕青禀宋江道:“小乙自幼跟着卢员外学得这身相扑,江湖上不曾逢着对手,今日幸遇此机会,三
8、月二十八日又近了,小乙并不要带一人,自去献台上,好歹攀他撷一跤。”卢俊义也证实了燕青的本领:“我这小乙,端的自小学成好一身相扑,随他心意,叫他去。至期,卢某自去接应他回来。”燕青的相扑既然是跟卢俊义学的,卢俊义自然也是相扑高手无疑,对燕青的信任其实也是自信的表现。北宋末年虽各地纷争不断,战争频发,朝廷腐败,但民富力强,宫廷与民间皆存在相扑活动。南宋时就有了全国性的竞赛,据梦粱录所载“若论护国寺南顶峰露台争交,须择诸道州郡体力高强、天下无对者,方可夺其赏。如头赏者,可得奖品旗帐、银怀、彩缎、锦袄、官会、马匹罢了。顷于景定年间,贾秋壑秉政时,曾有温州子韩福者,胜得头赏,曾补军佐之职。”6宋代敦煌壁
9、画更有太子练武图相扑细部,另有山西省晋城宋墓南社相扑图,皆为宋代相扑之实证。角力记中载有宋诗一首题墙上相扑画“黑汉勾却自汉颈,自人捉住黑人腰,如人要辩胜负者,直须墙隙始一交”杨万里在角抵诗中这样形容“角抵罢时还罢宴,卷班出殿带花回”可见宋代上至宫廷军队,下启街巷黎民,皆有习练相扑者,可见水浒传中燕小乙之相扑术也并非凭空杜撰。相传水浒传全书是由施耐庵及其弟子罗贯中合作完成,前七十回为施耐庵所著,后四十几回则由其弟子罗贯中在施耐庵去世后所增补,作者成书背景也多与自己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有关,两位作者均生于元末明初的动荡年代。元朝由北方的游牧民族蒙古族建立为防止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反叛,遂实施禁武政策,禁
10、止民间习练相扑,据元史记载“诸弃本逐末,习用角斗氐之戏,学攻刺之者,师弟子并杖七十七。”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男儿三艺”(骑马、射箭、搏克)是蒙古族男儿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不单男儿练习搏克,女子也善其道,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海都之女艾吉阿姆用搏克选婿,结果无一男子胜他,因此他赢得了万匹骏马,在草原上传为佳话。元朝虽禁相扑,但蒙古族所特有的摔跤运动“搏克”却快速发展起来,且蒙古族贵族非常喜欢“搏克”并有自己的选手和摔跤队。元政府为了防止汉人复辟,以蒙古贵族为地方长官,掌管各地,因此搏克也随之传人中原。“搏克”传人中原后,相扑逐渐边缘化,技艺与“搏克”相融合,促进了后世摔跤的改革。元朝末年朝廷吏
11、治腐败,横征暴敛,苛捐杂税繁多,黄河泛滥,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人民奋起反抗,各地农民纷纷起义,这为作者写农民起义奠定了基础。施耐庵生于元末,逝于明洪武三年,而据传水浒传前七十回为施耐庵所著,其去世后弟子罗贯中为纪念师恩为水浒传作得后四十几回,并整合问世。由此可推这第七十五章为罗贯中于明朝初年所著。明朝初年,天下初定。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试图恢复唐宋王朝的体制,提倡相扑。明时相扑,虽不如唐、宋之兴盛,但不论宫廷、民间、军队之中,均有相当程度的开展。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本人亦善相扑之术。据传,一日朱元璋路遇滁州陈也先,朱元璋因看不惯陈也先自称拳棒打遍天下无敌手,所以上得擂台与之比武,很快陈也先便被摔倒
12、。然而此拳术在当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此消弱了相扑的重要地位。所以,在唐宋时期,击、摔相结合的相扑则一直未能达到鼎盛时期。相扑在明朝被列入六御之内,成为军队训练中重要军事技能之一,军队中设有专门研究相扑的机构。据泸州备考记载“江北人徐翁以卖鱼虾为业,市人或侮之,举手则为翁所扑,由是渐知翁名。少年强从之习角抵,亦即指授。”可见这徐翁显然是当时民间的相扑高手。由此可见明朝相扑开展也是相当广泛。施耐庵与罗贯中皆生活在这样一个年代,相扑的盛行也为二人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现实素材。且宋朝留下大量书籍,为作者的写作提供了史料。其中周密的武林旧事、吴自牧的梦粱录、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调露子所著角力记等书中均有
13、对相扑(角抵)的大量记载。梦粱录中有一篇题为“角抵”,专门记载宋朝时期的相扑技艺,而角力记则是宋朝初年专门写相扑的一本专著。7元朝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脱脱帖木儿组织编撰了宋史,在这部宋史中也大量的出现了对宋朝相扑的描述。而元朝达到鼎盛的元杂剧也为作者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可见作者素材所取有史可查。可见这相扑之术并非作者凭空捏造。(古时相扑又被称之为角狐、角抵、角力、争交、损跤、摔角等,虽名不同,但其实质相近)在水浒传中有不少的相扑高手,如浪子燕青、没面目焦挺、蒋门神蒋忠、玉麒麟卢俊义、擎天柱任原、行者武松、太尉高俅等,这些人有善有恶。作者在文中均对众人的相扑之术有过描述,但对于燕青的相扑之术用了大
14、量的文字进行描述,在全文标题中唯一一处描述相扑的便是这一燕青智扑擎天柱李逵寿张乔坐衙”。可见作者对燕青的喜爱。燕青这个名姓和这个人物也并非作者凭空捏造。宋元时期所著的大宋宣和遗事中,燕青便已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员头领之一。同一时期龚开所著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燕青亦在其中。在元杂剧水浒戏中燕青也有呈现,其中便有同乐院燕青捕鱼燕青射雁梁山七虎闹铜台鲁智深喜赏黄花欲豹子和尚自还俗等一系列作品。江湖另传燕青拳,且燕青拳有是可查,出自少林。据传,由宋代周侗精于燕青拳,后传于弟子林冲、卢俊义,二人皆是此拳高手。卢俊义后传拳于燕青,后梁山泊众好汉接受封赏后,燕青归隐山林,将所习练之拳法功夫传于后人,后人将此拳称
15、之为燕青拳。而本人有另一种猜想,作者所生活之年代,燕青拳在江湖中的名声以冠绝于耳,作者借燕青之名,以弘扬社会正能量。综上所述,水浒传中所写相扑之术,有史料可查,作者有着良好的写作背景,已有成型的史书作为根据,民间亦不乏相扑习练者,燕青其人在作者以前便有江湖传说和文学作品,另有燕青拳传习,为作者的写作提供了良好的根据,可见这水浒中燕青的相扑真实性颇有根据与说服力。参考文献:1明施耐庵,水浒传M.杭州: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1852.2亓庆凯,水浒传中李逵形象生成史D.渤海大学,2017.3宋吴自牧,梦粱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4元元脱脱等.宋史M.中华书局,1977.杨子华.水浒与宋元的游艺民俗j.哪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0).司马光.司马公文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7宋吴自牧.梦梁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