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经》看儒家思想.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85488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茶经》看儒家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茶经》看儒家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茶经》看儒家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茶经》看儒家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茶经》看儒家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茶经》看儒家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茶经》看儒家思想.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从陶看静思想茶经作为中国茶业的第一部系统性著作,它在中国农林业史上的地位可想而知,但茶经中所蕴含的思想却少有人提及,就算提及,也多以中庸等思想为主。例如孙长龙谈及茶经中的儒家思想时,就从中庸入手,认为茶不仅具有中正、平和的气质,而且人们通过饮茶能够达到消除烦恼、平和心境的目的,这些特性与儒家所倡导的中庸之道思想相契合;儒家思想要求人可以运用中庸之道来作出不偏不倚的观察和对待,这也正是茶所具有的本性(孙长龙:谈陆羽茶经的儒学思想,福建茶叶2015年第5期)。蔡定益在论明代茶书与儒家思想时也提及,唐宋茶书中涉及大量的儒家中庸思想,例如茶经三之造日:“茶之笋者,凌露采焉。”因为此时温度不高不低,光线

2、不明不暗,正是恰到好处(蔡定益:论明代茶书与儒家思想,农业考古2016年第5期)。而这里的“好处”,便是指达到了中庸之道。综上可以看出,大多学者多是以中庸思想为主来讨论茶经中的儒家思想,但该书中所包含的不只是中庸之道,其中也涉及易学、五行等方面的内容。本文试图对茶经中的易学、五行等思想加以阐述,以期进一步补充茶经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一、陆羽生平及思想倾向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注入儒家思想并非是偶尔兴致而起,这与陆羽的生平有重大关系。据新唐书等史籍记载:陆羽幼时被佛门僧人智积所收养,智积一直希望陆羽潜心学佛,但是陆羽独对儒家思想情怀极大,智积为使他放弃儒学而入佛,甚至命他负责寺院的洁厕事宜,但是陆羽仍

3、不改初心,自学儒家典籍。而后陆羽不堪寺院困辱,离寺而去,其后几经波折,认识了复州太守李齐物,得以接受正规教育,才能逐渐显现。安史之乱爆发后,为躲避战乱,陆羽随流民南下,此时又结交了皇甫冉、皎然等人,后隐居于湖州,经常四处云游,积累了众多见闻博识。茶经一书便是他在隐居之后所著。陆羽闲云野鹤般的性格、强烈的儒学思想倾向,以及唐代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氛围和他自身隐居时积累的见识等,为他著述茶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他在茶经中倾注的思想提供了源泉。陆羽将“茶”写成系统性著作,并且在介绍茶时融入自己的学术思想,这显然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陆羽生于公元733年,此时正值开元盛世,社会的繁荣以及宽容开放的思

4、想政策,为陆羽的思想注入了活力。唐代的思想政策基本上是三教合一,“佛道特别是佛教的理论在当时构成了理论发展不可超越的界限”(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学说史隋唐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31页)。而唐朝亦尊奉以李姓老子为代表的道家道教,佛道教虽然占三教之二,但是儒家思想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国人思想的影响早已根深蒂固,因而在三教之中,或是出于思想文化的因素,或是出于政治目的,虽是三教合一,但仍以儒为主,而此时的儒学亦是受到佛、道思想影响之后的儒学,这为陆羽茶经中的儒学思想提供了历史基础和思想环境。除此之外,唐代禅宗兴起,将饮茶作为一种修行手段和生活习惯,继而人人“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封

5、演:封氏见闻记校注,中华书局2005年,第51页)。而南方向来有产茶、饮茶的习惯,随着经济繁荣及南北方交流日益频繁,茶逐渐北传,并进一步传播了茶文化。陆羽在被智积收养之后,智积只喝陆羽煮的茶,以致陆羽离开寺院之后,智积许久不曾饮茶,这既反映了陆羽煮茶技艺之高超,也反映了唐代佛教界对于中国本土茶的接受与喜爱。二、茶经中的儒家思想1 .易学思想茶经四之器在描述茶器风炉一段中说到:“凡三足一足云坎上巽下离于中工为何在风炉足上刻上坎、巽、离三卦?因为“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风能兴火,火能熟水。”(四之器)坎、巽、离为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三卦。周易说卦曰:“巽为木,为风坎为水离为火,为日,为电。”煮茶时需

6、用水,因而坎水在其上;煮茶时需用柴木,巽象木,为风,助离火之燃,因而在下;而离象火,煮茶时,火在水与木之间,所以“离于中工八卦理论本是一种表现和推演人生与自然现象的繁复理论,陆羽取其三卦,将代表水、木、火的坎、巽、离三卦应用于茶器的制作当中,将易学思想融会于他所追求的茶艺之中,他不仅为茶、也更为人寻求一种均衡与健康之道,这是其易学思想的体现。2 .五行思想茶经中提到,风炉三足,其一足云:“坎上巽下离于中”;而另一足则云:“体均五行去百疾。”五行思想自先秦时期起便一直是学人关注的重点,五行观念产生于战国中晚期以前,汉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班固的白虎通义等著述都对阴阳五行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释,唐代阴

7、阳五行思想仍经久不衰。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五行之间相生相克,五行在不同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为何茶经曰:“体均五行去百疾”?因为五行与人体五脏相匹配,这点在难经中就有相关记载:“三十三难曰:肝青象木,肺白象金。”(凌耀星主编难经校注,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第62页)白虎通义性情中亦有关于五行与五脏相匹配的叙述:“肝,木之精也肺者,金之精心,火之精也肾者水之精脾者,土之精也。”陆羽吸收这些思想,并且将之融入自己的著作茶经之中。可以看出,陆羽书中体现的五行思想并非毫无根据,他是将五行、五脏与医学相融合,结合时代需要选择性继承了唐以前五行思想中的部分内容。而五行、五脏之间相互制衡

8、,进而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这也是中庸之道的一种体现。五行之间相生相克,五种元素形成一种协调的格局,换言之,即人体五脏相互均衡协调,便不会产生疾病,即可达到陆羽所说的“去百疾”。古人亦有将五常与五脏并列提及。白虎通义记载:“五脏,肝仁,肺义,心礼,肾智,脾信也。”人体五脏缺一不可,而人性五常亦缺一不可,陆羽所说的“疾”不单单指身体的疾病,也指人性中的劣性、恶性等精神和道德问题。如此看来,陆羽所言“体均五行去百疾”亦是倡导时人遵循儒家仁、义、礼、智、信等行为准则,以此来修身,进而达到精神层面的“去百疾工3 .茶道、茶德前文说到陆羽在茶经中融入了易学、五行等思想,这些思想既代表了陆羽儒学思想的

9、倾向,但其中又有佛道二家的影响,反映有唐一代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氛围。茶经中的易学、五行思想大多偏向自然,这恰好与陆羽的自然观相契合,例如对于茶器材质的选择,他多以木、竹、铁器为主,而木、竹本是自然植物,只需稍加制作,便可产生出精致的茶器。这点与陆羽的自然主义观相契合,即无需外界人为的干涉,自然而然,这与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相似,可以从中看出道家的影响。纵观整部茶经可知,在陆羽看来,茶已不仅仅是一种植物、一种饮品,他将俭朴、君子等思想赋予其中,进而提出一种“茶人”概念,进而引申出茶道、茶德等概念,而君子的操守,便是茶人的品格。“茶道是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进行礼仪教育、道德教化,直至正心、养性、

10、健身的一种手段。因此,可以说,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结晶,是生活,是艺术,是哲学。”(姚国坤:茶文化概论,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年,第93页)。所以饮茶不仅仅是一种日常生活行为,它更多的是通过这种生活方式使人体会饮茶所带来的道德教化。如茶经中提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一之源)“茶性俭,不宜广。”(五之煮)这不仅仅是解释煮茶时水不宜过多,而致茶味稍减,体现茶的“俭”,也是说明饮茶之人应是具有俭德的君子。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后人亦纷纷效仿夫子这五种品德,而“俭”即为其中之一,由此也可察之,陆羽所倡导的“俭德”与儒家思想的“俭”相契合。佛教也讲究饮茶,例如

11、前文所提及的收养陆羽的僧人智积亦喜爱饮茶。佛教饮茶重的是通过自身对茶的品饮,进而感悟出出家人的清静之心,他们亦是通过此种方式来修行、证道。在此便要提及茶德。中国人素来有饮茶、品茶的习惯。韦应物在喜园中茶生说到:“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饮茶可以清除心中的尘世烦物。欧阳修提及茶时也说:“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双井茶)欧阳修认为茶中自蕴含着君子之德,而且这种德不会轻易随环境变化而改变。由此观之,茶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饮品,更重要的是给予人一种君子的品德,以此来警醒世人,为人之道,应注重自身的修养,茶如君子,而儒家素来讲求“君子”之道。因而陆羽茶经所强调的俭德,则是以茶性本所具有的朴素之

12、性,倡导一种朴实古雅的茶文化本质”(赖功欧:茶哲睿智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第54页)。进而将这种古朴的茶文化本质运用于个人的品行修养之中,这正是高雅的儒家的理想人格。将茶文化与儒家思想相联系,将茶质朴的本性与儒家的君子理想人格相联系,陆羽不仅将自己对茶的喜爱赋于茶经,同时也将自己对儒家思想的体悟融入茶经。据说,唐代刘贞亮言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其中“以茶利礼仁、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可作为陆羽的用茶以修身思想的注脚,这也是他一直追求的“茶人”、“茶道”、“茶

13、德”三品的深层次韵味。三、结语陆羽在茶经中体现了儒家思想,其中包括易学、五行学说,以及该书中提及的茶人、茶道、茶德等蕴含君子德行的概念。陆羽在茶经中涉及易学、五行思想的目的是“去百疾”,即使人远离身体以及精神上的疾病;后面提及的茶人、茶德的概念,更多则是从精神层面来警醒世人注重对自身品德的修养,进而达到一种修己及人的境界,二者内外结合。因而茶经中所体现的不仅仅是中庸之道,它将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相结合,使人内外皆无“百疾工纵观茶经全文可以探知,茶经系统介绍了茶的相关内容,包括茶的始源、煮茶过程、器具等,陆羽想通过这些介绍使茶在某些方面予以规范化,同时也借茶在道德、做人等层面对人予以一定的行为规范,这既是出于社会安定的需要,更是出于对人自身修养的重视。饮茶不只是一种习惯行为,在陆羽看来,茶更多的是用来“品”,它代表着一种修身、修性的方式,在品茶的过程中让人慢慢感受茶中蕴含的“精行俭德”,以及茶人所具有的君子品德操守,进而以茶品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保健养生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