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各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2022东城期末】一、基础运用(共13分)为实地感受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果,班级组织了“寻找乡村印迹”系列实践活动。你所在小组负责布置展览并发言。1.展览第一板块讲述脱贫攻坚战的历史背景,同学找到下面这则材料: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在和贫困抗争。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在那个时期的影像中,中国百姓几乎都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模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始向贫困宣战。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卜后继,奉献了青春和热血,带领中国人民在这块土地上,书写着最新最美的图画。摆脱贫困,(园圆)梦小康,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遇)。为了这几千年
2、的企盼,中国各族人民(孜孜以求轻而易举),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有同学对加点字的读音有疑问,根据下面所列的意思,为它们注音。(2分)“楔样”中的“模”应读作“前仆后继”中的“仆”应读作有同学无法确认文段中三处横线应填入的词语,根据文段内容,选出最恰当的一项。(2分)A.园梦不言而遇孜孜以求B.圆梦不言而遇轻而易举C.圆梦不言而喻孜孜以求D.园梦不言而喻轻而易举2 .展览第二板块表现乡村脱贫攻坚、实现小康的过程中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下面是某同学拟写的文字稿: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就有对小康的憧憬。“民亦劳止,汜(qi,庶几,差不多)可小康”(出自诗经大雅),意思是说老百姓太劳苦了,但求可以稍得安康。作为一
3、种社会理想,“小康”在中国人心中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东晋诗人就用“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表达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我们真正了解有着广阔疆域、苦难历史的中国,能其正读懂中国反贫困斗争的艰巨。奔向小康的路上,各级党员干部初心不渝,使命在肩,奋战在脱贫攻坚最前线。2020年新年前后,一场新能肺炎疫情呼啸而至。疫情之下,两支队伍逆流而上,一支是从全国各地汇集湖北的抗击疫情的医疗队伍,一支是奔向全国各地贫困村的扶贫大军。2021年,中国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减贫速度之快、脱贫规模之大、攻坚力度之强,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
4、的中国奇迹。根据语境,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诗人姓名和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陶渊明即使也B.辛弃疾尽管可是C.辛弃疾不是就是D.陶渊明只有才为凸显这一板块,大家想贴出一幅文字内容为“小康”的书法作品。根据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你会在下面作品中选择哪一幅?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旅小康康小康ABCD3 .为开好总结会,很多同学都写了发言稿。下面是某位同学写的文字,请帮助完善。在乡展览馆,我看到了2012年几个村子的照片。那时各村有很多残垣断壁。2013年,县里选配了一位基层工作经脸丰富的中青年干部来担任党委书记。这位党委书记到处找年轻人回来带领大家致富。很多人回来了,带领村民根据本村特点精准
5、致富【甲】有经营头脑的顾叔叔回来了,当上了一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发展种植业【乙】懂旅游的陈叔叔回来了,挑起了二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带领村民发展旅游经济乡里还培训村里的一些贫困群众,让他们成为生态护林员。生态护林员守护着绿色生态,带动了更多贫困群众脱贫。就这样,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收入越来越高,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2020年,所有村子都甩掉了贫困的帽子,这里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胜利。这真是:上联:打好脱贫攻坚战下联:想方设法绘成图横批:实干为民发言稿中【甲】【乙】两处缺标点符号,这两处依次填入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冒号【乙】分号B.【甲】破折号【乙】省略号C.【甲】破折号【乙】句
6、号D.【甲】冒号【乙】句号文中对联横线处所填内容还需斟酌,结合语境选择最恰当的一组,并用正楷字抄写在答题卡的用字格中。(3分)A.聚力同心绿色生态B.聚力同心精准致富C.持之以恒精准致富D.持之以恒绿色生态2022西城期末】一、基础运用(共14分)初三同学在学习现代诗的过程中,组织了系列学习活动。(一)走近现代诗1 .有同学抄录了一段文字来帮助大家走近现代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工期中国几千年的诗歌历程,我们会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无与伦比的辉煌。诗人寄情于自然,胤辱于山水。一树枫叶的怀想,几枝红豆的相思,微风中的燕子,细雨中的游鱼,大溪的孤烟,春江的花月无不传达着古老文明的迷人
7、行的。到了近代,国势日衰,几乎到了亡国灭种之境地。当时的人们如能救亡图存,宁肯抛却一切。中国诗界也要告别传统,迈向现代。现代诗人冲破肯触的束缚,追求形式的自由,打破山林的宇安,装进工业的喧嚣。现代诗歌在与古典诗歌母体的撕扯中呱呱坠地。(1)下列对于文中加点字词的表述,套送的一项是(2分)A. “上溯”原指空间上的逆水上行,文中指时间上的逆时上行。B. “留恋”应该写作“流恋”,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愿意留下,不愿意离开。C. “神韵”与“音韵”中两个“韵”的意思不同:前者指韵味,后者指韵律。D. “宁肯”与“宁静”中“宁”的读音不同:前者读“nng”,后者读“nfng”。(2)文中画线词语“无与伦比
8、”,在不改变句意的前提下,可以用下列哪个词替换(2分)A.脍炙人口B.气冲斗牛C.鹤立鸡群D.举世无双(二)鉴赏朗诵2 .同学们就如何读诗进行交流,发言中用到了很多修辞方法,下列对修辞方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同学甲:读一首含义隽永的诗,难道不像在猜一个美丽的谜语吗?它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有一种独特的趣味。分析:运用比喻和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诗歌能带给人反复玩味的欣赏乐趣。B.同学乙:读诗要读出什么呢?读出身上的伤痕,读出脚下的坎坷,读出眼里的泪水,读出心中的意愿我们难道不是为了读出这些而读诗的吗?分析:运用设问、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方法,艺术地呈现了诗歌带给读者的丰富感受。C.同学丙:读诗要
9、注意把握诗歌的抒情特点。有的诗大气磅礴,感情奔放;有的诗一唱三叹,委婉含蓄;有的诗描摹细腻,寓情于景分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用整齐的句式清晰地呈现了诗歌抒情的多种类型。D.同学丁:读诗要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如同探索诗歌秘境的拐杖,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领悟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分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知人论世比作欣赏诗歌的“拐杖”,形象地表达了不知人论世,就无法欣赏诗歌的道理。3.有同学朗诵艾青的树,并且分享了自己的朗诵心得,下列说法尊送的一项是(2分)树艾青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生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
10、起注:树写于1940年春天,抗日战争进入了艰苦的相持阶段。A.朗诵“一棵树,一棵树”时,节奏应该是急促的,本来短句就适合快读,这里又使用了反免的修辞方法,表现了轻松而急切的情感。B.朗诵“但是”一词前后可有较长停顿,从看得到的地上到看不到的地下,从“孤离”到“纠缠”,写出了树的生存状态。C.“在看不见的深处”中“深处”一词可以重读,强调从表面来看,树虽然是一个个孤立的存在,但深层的血脉和情感始终在不为人知处涌动。D.朗诵全诗,语气要坚定,语速要缓慢。诗人以自然景观写社会景观,体现了抗战时期中华儿女面对民族危亡所产生的强大民族凝聚力。(三)学习创作4.下框中是一位同学听诗歌创作讲座时所作的笔记。
11、课后,这位同学将笔记整理成文,请协助他完成任务(D(2)1.宜抒胸腹+借助形彖抒情怎样写诗I2.语言简洁,言简义丰13.注意节奏,朗朗上口分行写出(诗的模样)+联想想象(诗的味道)怎样写诗呢?首先,在抒情方式上可以直抒胸臆:其次,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但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做到言简义丰;另外,还要注意节奏,尽可能让诗读起来朗朗上口。诗歌写作要分行写出,具有诗的模样;要融入联想和想象,具有诗的味道。(1)有同学认为根据笔记整理的文字中,画线处的标点符号和文字表述都存在问题,你认为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但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B.;
12、其次,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但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C.,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其次,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D.;其次,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再者,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2)该同学不确定文中处该使用什么关联词,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虽然但B.既又C.如果就D.与其不如5.面对刚刚到来的2022年,同学们想共同创作首诗来表达新年到来的喜悦。请补充下面的诗歌,说出你的心声。(2分)新年的阳光照在脸上,脸上有爽朗的笑照在,照在枝头,枝头有希望的萌芽2022海淀期末】一、基础运用(共15分)2021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学校组织同学们在鲁迅博物馆
13、开展“致敬大先生一一鲁迅”的主题研学活动,你所在班级准备制作一期活动专刊。1.栏目一:仁者猛士。下面是同学们找到的一则介绍材料,请阅读后完成(1)-(3)题。(共5分)鲁迅先生是近代以来我国文化艺术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我国思想文化战线上一面光辉的旗帜。1918年5月,他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我国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以笔为武器打响了反抗封建文化的第一枪。从此,他以先进的思想、犀利的笔锋、战斗的精神,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各种反动落后势力进行斗争,()地批判旧世界,()地呼唤新世界,()地建设新文化。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时刻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承担起“启蒙”与“救亡”的历
14、史责任。他坚持真理,追求光明,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他深知革命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最生动的写照。他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乙】与人民血脉相连,为人民大众呼告呐喊。他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他关注“不幸的人们”,对他们给予极大的同情;他关心青年,特别重视发现和培养青年作家的,常以自己的言行鼓舞青年。鲁迅先生坚定的人民立场、敢于斗争的战斗品格、深沉的爱国情怀,是新时代建设民族精神、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力量的宝贵财富。(1)在文段括号内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不遗余力毫不留情满怀热情A.
15、B.C.D.(2)有同学对【甲】【乙】两处使用的标点符号有疑问,你认为这两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1分)A.【甲】【乙】、B.【甲】【乙】、C.【甲】J【乙】,D.【甲】【乙】,(3)画线句作为总结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修改。(2分)修改:2 .栏目二:博学多才。下面是一位同学参观鲁迅博物馆后写下的一段话。请阅读后完成(1)(2)题。(共4分)鲁迅先生在众多领域都颇有鳏。在文学创作、文艺批评、文化历史研究、古籍楼勘整理等方面,他都有开拓性贡献:他酷爱美术,喜爱钻研汉画像和碑曲,喜爱书籍装帧设计,还是篆刻高手,晚年大力倡导中国新兴版画运动,成就了一批杰出的青年版画家他一生研习丕基,留下600多万著译文字、3万多页手稿,收藏金石拓片6000多张、古今中外版画4000多幅。他以无限的热忱、不懈的努力创造出惊人的成绩,令人感佩!(1)有同学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A.“术”应写为“树”B.“校”应读为“jido”C.“帖”应读为u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