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制造业技能人才培育调研座谈会上的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市制造业技能人才培育调研座谈会上的汇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职业教育一头连着学生就学、一头连着行业发展,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育制造业技能人才、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大有可为。根据会议要求,下面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政协的指导支持下,市教育局紧扣“产教融合、学城共兴”发展理念,以抢抓部省共建职教创新高地为契机,进一步优配置、强链条、深合作,聚力打造浙东南职教发展新高地,为我市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和强大技能支撑。一是优化整合、要素驱动,全面提升发展水平。坚持高标准制定高质量打造职教发展高地实施方案,着力统筹资源布局、密切校校合作、壮大队伍力量,不断抬高办学的“硬条件”和
2、“软实力”。(一)立足全局,打造职教体系。科学规划职业教育资源布局,成功建成一所集全日制职业教育、职业培训I、产学研联合体、社会公共实训中心等功能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中心,高效整合实现一体化办学。同时,放眼长远谋划打造职教标志性成果,今年将实质性推进高职院校建设,远期建成后两校遥相呼应、相得益彰,为全域制造业技能人才培育提供“发展摇篮”。(二)多方协作,嫁接优质资源。紧扣职业教育长学制改革,对内借力本土名校台职院,探索中高职教育一体化一地化机制,实现优质生源就近输送,更加契合市域产业行业人才需要;对外携手嘉兴学校、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省内外综合性大学、高职院校实施贯通培养,强强联合实施战略合
3、作。目前,中高职一体化招生占比达到*以上,并逐年提升长学制人才培养占中职招生的比例。(三)引育并举,配强师资队伍。基于全市教育系统师训工程,构建梯队式职教良师培养体系,全力打造“双师四能”型教师队伍(“双师”是指双师型教师,“四能”是指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服务能力)。实施“启明星”名师大匠引培计划和“群星环游”计划,每年聘请高水平兼职教师*人,通过柔性引进、校企双聘,实现人才双向流动、两栖发展。现有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90%以上,引进培育全国技术能手*名,省级工匠、青年工匠人才*名。二是科学架构、提质培优,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精准耦合、相互匹配,推动
4、孕育一批企业所求、社会所望、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职教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频共振。(一)建强专业提内涵。聚焦市域“专特精”机床等主导产业,实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改造传统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打造品牌专业,有效构建“以智能制造、现代汽修专业大类为核心,以财经商贸、艺术教育、信息技术专业大类为骨干”的专业结构布局。三年内,专业分类增加至*个,目前建成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个、省市示范性专业*个。(二)建强课程促教学。秉持“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原则,由职业院校会同本地龙头规上企业及上市企业,联合制订教学标准、岗位标准、人才培养方案,一同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
5、等教学模式,形成“认岗、知岗、识岗、熟岗”的实操育人课程结构。截至目前,校企共同开发钳工、数控等校本教材*余本,建成线上特色教学资源库*个。(三)建强平台优培育。携手知名企业、行业协会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搭建模拟实训工厂、创新实验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功能载体,为“预备役”技术工人提供“沉浸式”实践平台。截止目前,共建成现代学徒制校外实训基地*家,引进海德曼企业进校搭建,获评省级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实习实训基地*个、示范性社会培训基地2个。三是需求导向、开门办学,着力发挥服务效能。坚持以提升服务能力为突破口,对接社会需求、增进民生福祉、彰显职教担当,让职业技能走进千家万户、融入各行各业,推动
6、构建技能型社会。(一)立足地方服务人才输送。纵深实施企业“订单班”“冠名班”等多种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形成了政校行企合作育人的体制机制。目前,与龙头企业联合设计了“中职、高职、企业”三位一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从招生到就业的地方“直通车”,相关做法上榜省级典型案例。学校每年向社会企业输送毕业生超Iooo余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达98%,一批技术技能型人才脱颖而出。(二)立足企业服务技术攻关。职业院校也是重要的创新策源地。我们坚持把职业院校师生创新成果转化纳入企业创新布局体系,组建多个“专业教师引领、企业大师支持、学校学生参与”的技术研发创新团队,针对性开展行业技术研究,
7、帮助改进生产工艺。其间,学校师生先后参与小微企业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和工艺革新等工作*项,转化成果并申请专利*项。(三)立足民生服务社会培训。突出育训结合,充分辐射现有职教资源优势,进一步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与经信、民政、人社等多部门合作梳理各线从业人员成长需求,精细制定专项人才技能素养提升方案,并广泛开展技能培训、考证指导、竞赛考核等活动,不断提升各类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一年来,累计开设电工、铳工、车工等20余个社会培训科目,当年完成培训2万人次。二、存在问题及下阶段举措尽管我市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均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效。但同时也发现,尽管上级多次强调职业教
8、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上热下冷”的矛盾局面仍未彻底扭转,家长、学生等社会群体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认同度还比较低;同时随着产业变革的进一步深入,学校个别专业设置未能及时跟上地方产业需求,校企对接不紧密、合作不持续等问题也依然存在;此外,囿于场地资源限制、教学设备落后等原因,中高端培训项目也难以有效开展,直接限制了当前从业就业人员的技能、素养的更高层次提升。下阶段,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重要指示,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办学提升,努力让职业教育“香起来”、让技能人才“多起来”,为助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一是进一步完善“多元赋能、全面成才”的升学路径
9、。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就学与就业并重”的思维观念,注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多元化技能培训,积极挖掘开发学生个体特长、推动个体成长。加快职教单考单招及长学制人才培养相关教学标准等配套建设,助力打破成才“天花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升学机会。二是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坚持把职业教育办在民营企业的心坎上,紧跟行业形势实行专业动态调整。加强引企入校、引校入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以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让企业需求及时、有效地转化为学校育人的标准和方案。三是进一步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出彩”的崇教氛围。以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省级试点为契机,大力宣传职教政策、优秀技工和劳动模范
10、,不断加强面向广大群众的体验教育和面向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有效增进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价值认同,对职业教育的就学认可,使尊重劳动、崇尚技能蔚然成风。同志们:刚才我们审议了委员会工作规则、机构组建方案、项目责任分工方案和年度安排,大家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会后,请基层治理办根据会议精神及时修改完善,按程序印发实施。下面,我就做好今年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再强调三点意见。一是高位统筹谋划,绘好城乡基层治理“一张图”。城乡基层治理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把困难不足想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到一些、把工作举措做得更细致一些,充分运用一切有利条件,坚决克服一
11、切不利因素,绘好城乡基层治理新蓝图,画好部门协同配合同心圆,做到谋定而后动、蹄疾而步稳。要做好长期规划。县委基层治理办作为城乡基层治理的统筹协调机构,要切实肩负起牵头统筹、组织协调、督导落实的作用,尽快以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为遵循,对接落实好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城乡基层治理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将未来几年的主攻方向、基本脉络和职责任务梳理出来,加快编制中长期和阶段性规划任务。特别是对全县城乡基层治理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建立资源统筹和人、财、物投入保障机制,督促指导乡镇、相关县级部门做好各项工作。对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亮点做法,要以基层治理“三色清单”精准推进
12、机制、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等为依托,尽快以点带面推广开来,最终转化成整体效应。同时,也要注意选树一批在城乡基层治理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基层干部,充分激发基层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要突出治理重点。城乡基层治理的重点落脚在乡镇,要紧扣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抢抓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机遇,巧借脱贫攻坚收官东风,把着力点聚焦到优化职能配置、提升治理效能上来。特别是要积极推动向乡镇放权赋能,扩大其在农业发展、农村经营管理、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方面的服务管理权限,进一步发挥乡镇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要深入推进现代乡村治理制度改革,完善村党组织领导村级治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农村
13、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机制。要深入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支持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兴业,大力引进乡村规划师、乡土人才、高校毕业生等专业人才。要突破治理难点。长期以来,我们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上距离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大家要围绕这些长期以来想解决但未能解决的“顽疾痼症”,凝神聚力、攻坚克难,争取实现新的突破。比如,要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着力破解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难点堵点,从应急机制、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群众动员、智慧治理等方面深入研究、系统谋划、大力推进,不断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水平。二是高效组织推动,下好城乡基层
14、治理“一盘棋”。城乡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需要进一步厘清各责任单位、治理主体的定位关系和事权划分,加快构建职责边界清晰、组织领导有力、推进机制健全、高效协调运转的工作格局。委员会扮演着总策划、总指挥、总协调的角色,既要牵头抓总、做好顶层设计,又要分解推动、杜绝大包大揽,做到统分结合,统而有序、分而有效。要聚焦全局性重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原因,通过蹲点指导、经验推送、信息反馈等方式督促各责任单位开展工作。要抓好县域统筹,强化工作经费和参与力量的保障,指导有关单位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配套建立运行机制和工作细则。要探索城乡基层治理工作政策支持路径,研究出
15、台相关配套政策,着力破除权责不对等、资源不下沉等瓶颈障碍问题,引领有关部门协同解决“大事”,引领辖区组织参与社区共治解决“小事”、基层群众自治解决“私事”。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着重协调解决“一个方面做不了、多个方面做不好”的事情,研究解决普遍存在、长期积累、反复出现的问题。各责任单位要严格对照分工方案和工作安排,主动认领工作任务,建好重点工作台账,对标对表抓好落地落实。要坚持问题导向,因势利导、统筹谋划、精准施策,确保各项任务推进到位、落实到位,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研究、亲自谋划、亲自推动,明确1名分管领导负责、业务股室具体落实。要统筹安排力量、整合优势资源,切实做好
16、对本系统的业务指导,帮助提出符合我县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的具体措施。要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实现协同效应的最大化,确保“物理融合”切实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三是高标督办落实,拧好城乡基层治理“一股绳”。城乡基层治理是一个时代性课题,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要求,对我县实现高质量超常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家要把这件事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推动工作落地落实。要压实工作责任。今天的会议正式按下了全面开展城乡基层治理工作的“启动键”,委员会全体成员单位要深刻领会其内涵意义,提高政治站位,“一把手”必须亲自抓落实,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主动认领、担当作为,对职责范围外的工作要积极配合、出谋划策,把人员统筹到位、压力传导到位、责任压实到位、任务落实到位,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为构建全县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贡献智慧和力量。要严实工作作风。城乡基层治理工作是厚植党的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