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芳|发挥议题教学价值_推动思政教学转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国芳|发挥议题教学价值_推动思政教学转型.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发挥议题教学价值推动思政教学转型王国芳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下文未注明出处的引用均来自于此)把“构建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确立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并提出“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的教学与评价建议。议题是新课标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深化课程改革、推动思政课堂教学转型的一个关键问题。拟在议题设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切实发挥议题教学价值、推动思政教学转型谈些看法。一、从教学过程看:议题如何展开当前,一线教师在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探索中,对议题在教学过程中的展开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议题的教学价值,首先取决于议题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
2、。但议题设置完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展开,就成了教学的重中之重。新课标指出,“围绕议题展开的活动设计,包括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境、运用资料的方法、共同探究的策略,并提供表达和解释的机会。活动设计应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线索,统筹议题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并进行序列化处理。”“要针对相关活动,设计可操作的测评。”我们可以从中概括出议题展开的四个维度:活动、任务、情境和评价,具体的展开过程可简要图示如下(图1):首先,议题的展开是一个序列化的活动展开过程。围绕议题的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要对应结构化的学科内容,力求提供序列化的活动设计,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新课标的这一要求,有两层意思:一是议题
3、应该在一个一个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线索的活动中逐层展开,而且这些活动应该是序列化的;二是这些活动不仅是序列化的,而且是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议题在教学中的统领作用。围绕议题,设计序列化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最终使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育和提升。其次,议题的展开是一个序列化的任务执行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在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进行的。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去执行,对学生而言,就是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有什么样的学习任务,才会有什么样的学习活动。学习任务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习活动开展的效果。因此,围绕议题的
4、活动设计,本质上是学习任务的设计。在推进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发挥议题的作用,提高学习活动的质量,必须要在设计更具操作性、序列化的学习任务上下功夫。再次,议题的展开是一个结构化的情境发展过程。活动型学科课程是非常注重情境的,新课标给出了“优化案例,采用情境创设的综合性教学形式”的教学与评价建议。因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就是看学生能否运用学科内容应对各种复杂社会生活情境的问题和挑战。学科内容也只有与具体的问题情境相融合,才能体现出它的素养意义,反映学生真实的价值观念、品格和能力”。基于情境建构的学习任务,才能凸显任务和活动的学习意义:同时,通过学习任务的执行,能够使学生对教学情境及情境
5、背后的现实问题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充分地发挥情境在学科教学中的育人价值。围绕议题开展的活动是序列化的,这就要求学习任务的设计也必须是系列化的;而系列化的学习任务,必然要求作为学习任务依托的情境也必须是结构化的。从这个角度看,议题的展开过程,就是一个结构化的情境发展过程。另外,议题的展开也是一个序列化的评价引领过程。新课标提出了“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的基本理念,活动型学科课程特别强调要“针对相关活动,设计可操作的测评”。也就是说,对每一个围绕议题而开展的学习活动,或者说学生学习任务的执行情况,都要有相应的评价设计,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作出恰当的评
6、价,以评价来激励和引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因为围绕议题的活动是系列化的,因此,与之相应的评价也必须是成系列的。从这个角度看,议题的展开过程也是一个序列化的评价引领过程。议题是起点,学生素养提升是终点,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就是议题的展开过程,其中,活动展开过程、任务执行过程、情境发展过程和评价引领过程就是议题展开的四条线索。当然,这里需要注意,围绕议题设计的活动数量,具体要根据议题本身和教学实际确定;另外,活动跟任务、情境之间的关系也并非一定是一一对应的,有可能一个情境之下有多个任务,而一个任务之下,又可能有若干活动。图1仅是为揭示议题展开过程而设计的一般模型。二、从教学主体看:师生如何参与议
7、题的展开过程,换个角度看,也就是师生的参与过程。如果我们把活动型学科课程中的活动称为广义的“议”,那么可以把目前在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探索中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参与的过程方面,易出现只重视“议中”的参与而忽视“议前”和“议后”的参与。另一个是参与的对象方面,易出现只重视学生参与而忽视教师参与。要充分发挥议题的教学价值,就必须明确教师和学生在议前、议中和议后各自所应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具体可图示如下(图2)教师:设置议题 创设情境 设计任务关注议情点拨议况参与议程评价评估引领发展议前议中议后学生:明确议题明确目标明确要求表达倾听 比较分析 体验感悟评价反思图21.议前师生的参与
8、。教师的议前参与,首先是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设置教学议题。为更好发挥议题的教学价值,教师“要了解学生对议题的认识状况及原有经验,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其次,教师要围绕议题创设相应的情境,“要了解议题的实践价值,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接着,教师要在具体的情境之下,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议中”去执行,并通过任务的执行来开展相应的活动。学生的议前参与: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到三个“明确”:一是明确议题,即学生要对“议什么”有所了解。二是明确目标,即学生要对“为何议”有所了解。三是明确要求,即学生要对“如何议”有所了解。师生双
9、方在议前做好充分准备,是确保议题有效展开的前提和基础。2 .议中师生的参与。教师层面:一是教师要关注议情,即对学生的活动开展情况加以全面、全程的关注。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放手让学生去活动,但放手并不是放任,更不是不管不顾。二是教师要做好议况点拨,即当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碰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当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方向偏差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三是教师要参与议程,即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作一些平等的交流与探讨。议题之“议”不仅仅是学生之议,也是师生之议,教师也是议的主体。学生层面:学生首先是表达倾听,方面要勇于表达自
10、己的想法、观点,提出自己的方法与建议,另一方面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想法、观点、建议等。表达和倾听是议的关键,没有表达议便失去了前提,没有倾听的表达只是没有意义的自言自语,也远离了议的真义。其次是比较分析,即学生要在倾听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合理性和不合理性等。最后,学生要在比较、分析的过程注重体验与感悟,因为“学生的活动体验是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3 .议后师生的参与。议题教学价值的发挥,还跟议后师生的参与状态有关。教师的议后参与重在评估评价,一方面要对具体的活动开展情况作出整体的评估,并通过评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期为进一步的教学改进和课堂转
11、型提供借鉴;另一方面要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作出准确的评价。教师开展评估评价的重点在于引领发展,即要通过评估评价来更好地引领、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学生的议后参与重在评价反思,一方面要对活动的开展,特别是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反思的过程中要有所内化和提升,即通过自我评价与反思,最终来促成自我素养的提升。议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议的过程包括议前、议中和议后。不管缺失了议的哪一个主体,忽略了议的哪一个阶段,都会影响到议题教学价值的发挥。三、从教学方式看:活动如何定位新课标指出,“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活
12、动等方式呈现,即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显然,议题的展开及其教学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活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警惕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活动“形式化”或“浅表化”,把新课程倡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变成了单纯的活动课程;另一种是活动“万能化”或“唯一化”,似乎新课标下的思政课堂教学只剩下活动一条路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准确定位活动,特别是要处理好两对关系。1.活动与内容的融合。新课标指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要使活动成为教学设计和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形式”。活动再重要,但毕竟只是“形式”,一旦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其承载的“学科内容”,活动型学科课程就难免
13、沦为活动课程。这就需要我们真正想清楚究竟应如何活动、为何活动这两个问题,切实落实“活动内容课程化”的要求,实现活动与内容的统一。我们可从新课标的“教学提示”中获得些启示。以新课标必修模块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个“教学提示”为例,在“以怎样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为议题,探究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主要阶段”之下的三个活动提示都是“如何活动”和“为何活动”的有机统一、深度融合(见表1)o新课标的其他“教学提示”中提供的诸如“回顾”“讲述”“朗读”“讨论”“调研”“查阅”“搜集”“制作”“举办(比赛)”“统计”“参观”“访谈”“评析”等具体活动之后,也都是有明确的学科内容指向的。新课标提供的活动形式是非
14、常丰富的,我们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用,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都必须努力做到活动与内容的深度融合。活动如何活动为何活动可绘制展板,标识各种社会形态比较它们的差异可采用图说等方式阐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原理,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可列举实例反映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证实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表12.活动与讲授的结合。“本课程的教学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活动体验是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活动在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自主学习、合
15、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也只是“多种方式、方法”中主要的几种,活动体验也只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而非全部途径,更非唯一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转型,必须要处理好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议题式教学的实施路径和方式;另一方面,又必须认真总结、继承思政课教学中长期以来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因此,我们不能把围绕议题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与原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简单地对立起来,不能把自主学
16、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强调活动体验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对立起来。我们要善于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把新课标所提倡的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理念与长期积累下来的优良教学传统和成功教学经验结合起来,互为补充、各扬所长,该议时议、该讲时讲,该合作时合作、该独立时独立。总而言之,围绕议题的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并不排斥甚至否定讲授等传统方法;相反,要充分发挥议题的教学价值,绝离不开教师必要的讲授。从某种意义看,活动型学科课程对教师的讲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挥议题教学价值,推动思政教学转型,需要我们准确定位活动,坚持活动和内容的融合,避免活动的“形式化”和“浅表化”;做好活动和讲授的结合,避免把活动“万能化”和“唯一化”。四、从教学效果看:议境如何提升议题本身的质量,是影响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的基础性、根本性因素;教学过程中议的质量,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