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战国策-燕王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战国策-燕王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战国策燕王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酒三日,反报曰:“赵民其壮者皆死于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乃召昌国君乐间而问曰:“何如?”对日:“赵,四达之国也,其民皆习于兵,不可与战。王曰:“吾以倍攻之,可乎?”日:“不可。”日:“以三可乎?”日:“不可。”王大怒。左右皆以为赵可伐,遂起六十万以攻赵,令栗腹以四十万攻鄢,使庆秦以二十万攻代。赵使廉颇以八万遇栗腹千鄢,使乐乘以五万遇庆秦于代,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敢竭其愿,而君不肯听
2、,故使使者陈愚意,君试论之。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君之于先王也,世之所明知也。寡人望有非则君掩盖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望有过则君教诲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且寡人之罪,国人莫不知,天下莫不闻,君微出,明怨以弃寡人,寡人必有罪矣。虽然,恐君之未尽厚也。谚目: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以故掩人之邪者,厚人之行也;救人之过者,仁者之道也。世有掩寡人之邪、救寡人之过,非君恶所望之?昔者柳下惠吏于鲁,三黜而不去。或谓之曰:可以去。柳下惠日:苟与人之异,恶往而不黜乎?犹且黜乎,宁于故国尔。柳下惠不以三釉自累,故前业不忘;不以去为心,故远近无议。今寡人之罪,国人未知,而议寡人者遍天下。语曰:论
3、不循心,议不累物,仁不轻绝,知不简功。弃大功者,辍也;琴绝厚利者,怨也。辍而弃之,怨而累之,宜在远者,不望之乎君也。今以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愿君捐怨追唯先王复以教寡人。“乐间怨不用其计,卒留赵不报。(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君A岂怨B之乎C愿君D捐怨E追唯F先王G复以教H寡人。IL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反,通“返”,返回,与鸿门宴“岂敢反乎”中的“反”意思不同。B. “以八万遇栗腹于部”与庖丁解牛“而刀刃若新发于硼”两
4、句中“于”的意思不同。C. “救人之过者”与劝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两句中“过”的意思相同。D. “轻绝厚利者”与齐桓晋文之事“故民之从之也轻”两句中“轻”的意思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乐间用三个“不可”回绝燕王,认为燕国不能与赵国开战,而群臣却认为可以攻打赵国。B.燕王写信给乐间道歉,并传达了希望他回国的想法,但乐间回信表示要继续留在赵国。C.燕王引用“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委婉赞扬乐间是仁者、智者,希望他继续为自己效命。D.在鲁国做官的柳下惠多次被撤职却不离开鲁国,燕王想要乐间效仿柳下惠不离开燕国。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5、)(1)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4分)译文:(2)辍而弃之,怨而累之,宜在远者,不望之乎君也。(4分)译文:14 .请简要概括燕王的形象特征。(3分)【答案解析】10. CEG(原文标点为:君岂怨之乎?愿君捐怨,追唯先王,复以教寡人。)11. D(意思不同,轻率地/容易。)12. B(“乐间回信表示要继续留在赵国”错误,根据原文“卒留赵不报”可知,乐间并未回复燕王。)13. (1)忠厚的人不靠毁损他人来增加自己的好处,仁德的人不靠危害他人来求得好的名誉。(“厚”“益”“要名”各1分,句意通顺1分)(2)停止努力而抛弃功业,心怀怨恨而牵累自己,这种情况应该发生在与国君疏远的人的身
6、上,不希望发生在您的身上。(“辍”“怨“远者各1分,句意通顺1分)14. 刚愎自用,不听劝阻。虚情假意,不知悔改。巧言令色,油嘴滑舌。(每点1分,意对即可)【参考译文】燕王喜派相国栗腹带着百金向赵孝成王献礼致敬,饮酒三天之后,(栗腹)返回燕国向燕王汇报说:“赵国的百姓中壮年人都死于长平之战,他们的遗孤还未壮大,您可以乘机去攻打赵国。”燕王于是召见昌国君乐间并问他说:“(去攻打赵国)怎么样?”乐间回答说:“赵国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国家,他们的百姓都通晓作战,不能与赵国开战。”燕王说:“我用两倍的兵力去攻打它,可以吗?”(乐间回答)说:“不可以。”(燕王)说:“我用三倍的兵力,可以吗?”(乐间回答)说
7、:“不可以燕王很生气。左右大臣都认为赵国可以攻打,于是立刻出兵六十万去攻打赵国,派栗腹率领四十万军队进攻部地,派庆秦率领二十万军队进攻代郡。赵国派廉颇率领八万军队在鄢地迎战栗腹,派乐乘率领五万军队在代郡迎战庆秦,结果燕军大败。乐间投奔了赵国。燕王写信并道歉说:“我不才,没有遵从您的意见,所以您才抛弃燕国而离开,可见我的无能是非常明显的了。我希望您继续回来效命,您却不肯听从,所以派使者向您陈述我的心意,希望您三思而行。常言道:仁德的人不轻易和人绝交,聪明的人不轻易怨恨别人/您与先王的关系是世人都了解的。我如果有不当之处希望您能包涵,没想到您公开加罪于我;我有过失时希望您能给予教导,没想到您却公开
8、宣扬我的过失。况且我的罪过,国内没有人不知道,天下没有不听说的,您又暗地里逃匿出燕国,公开抱怨并抛弃我,我有罪是一定的了。尽管如此,恐怕您也没有尽到忠心吧。俗话说:忠厚的人不靠毁损他人来增加自己的好处,仁德的人不靠危害他人来求得好的名誉因此掩盖别人过失的,是忠厚的人的行为;挽救别人过失的,是仁德的人的行为。世间有能掩盖我的过错、纠正我的过错的,不寄希望于您又寄希望于谁呢?从前柳下惠在鲁国做官,多次被撤职也不离开鲁国。有人对柳下惠说:你可以离开鲁国了。柳下惠说:如果自己的做法与一般人不一样,到哪儿能不被撤职呢?既然都是一样被撤职,我宁愿在本国被撤职。柳下惠并不因多次被撤职而丧失自信,所以人们不忘却他过去的功业;他不愿离开本国,所以朝野上下没有人非议他。现在我的过错,本国人并不知道,可是议论我的人却遍及天下。俗话说:评价人不要任意而行,议论事情不要伤害别人,仁义的人不轻率地与人绝交,聪明的人不随便怠慢功业。抛弃伟大功业的,是因为他停止了努力;轻率地拒绝丰厚好处的,是因为他产生了怨恨。停止努力而抛弃功业,心怀怨恨而牵累自己,这种情况应该发生在与国君硫远的人的身上,不希望发生在您的身上。何况我今天并没有罪过,您难道还会怨恨吗?希望您抛弃怨恨,追念先王的恩德,再来继续教导我乐间抱怨燕王不采用自己的计谋,最终还是留在赵国没有回复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