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试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试用)》.docx(7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试用)一、适用范围本导则依据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外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先进适用经验方法,结合河南省实际编制。本导则适用于河南省行政区域内各行业(领域)企业开展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制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细则、工作指导手册时应遵循本导则规定。其他单位可参照执行。二、编制依据本导则主要依据安全生产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南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2、办法(省政府令第173号)、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河南省深化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行动方案等相关要求编制。三、总体目标在全省建立先进适用的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确保风险有效控制、隐患及时消除,最大限度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实现企业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的法治化、常态化、标准化、清单化和信息化;实现企业本质安全提升、政府安全监管水平提高,生产安全环境普遍改善,安全事故总量持续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从根本上取得事故防范工作的主动权。四、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引用文件必不可少。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导则。凡是未注明
3、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导则。主要的引用文件如下:GB/T23694-2013GB/T27921-2011GB182182014GB/T33000-2016风险管理术语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6441企业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AQ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五、术语和定义(一)风险发生危险事件和危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
4、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二可能性义严重性。(二)风险点伴随风险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设备和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三)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可单独或共同引发事故(事件)的内在要素、根源、状态、行为,或其组合。包括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隐患。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量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如人员高危作业、吊装物、可燃或有毒气体、压力容器等;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措施失控的各种(人、机、物、环、管)不安全因素,
5、是第一类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前提。如人的失误、物的故障、环境不良、管理缺陷等。(四)可接受风险根据法律义务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可接受程度的风险。(五)重大风险风险值超过准则规定标准的风险类型。(六)类别风险同一行业(区域)共性风险的集合。通常表现为行业(区域或场所或部位)与事故类型的组合。(七)点位风险在某以地理坐标上类别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八)风险准则风险评价(评估)的依据或原则(九)风险辨识(危险源辨识)发现、确认和描述风险的存在、空间分布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十)风险分析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理解风险性质,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十一)风险评价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
6、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预判,以确定风险等级大小,分析论证现有管控措施的充分性,以及是否可接受或可容许的过程。风险评价的过程也是风险分级的过程。(十二)风险分级企业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确定风险可接受程度,根据评价结果划分风险等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十三)风险评估对风险的总体认识,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分级、风险评价和管控措施有效性判定的全过程。(十四)剩余风险原有风险应对之后任然存在的风险。包括尚未识别的风险
7、。(十五)风险集成将多个风险综合为一个风险,以便更全面的把握总体风险。(十六)风险管控处理风险的措施和过程。是风险控制和隐患治理的总称。(十七)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的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从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和管控责任。(十八)风险管控措施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采取的管控方法和措施。通常包括:工程技术措施、行政管理措施、教育培训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十九)风险信息包括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二十)风险清单企
8、业各类风险信息的汇总集合。主要包括:作业场所清单、设施设备清单、作业活动清单、安全责任清单等。(二十一)风险矩阵通过确定后果与可能性的范围来排列显示风险的工具。(二十二)风险描述对风险所做的结构化的表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危险源、事件、原因和后果(二十三)隐患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二十四)隐患排查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
9、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二十五)隐患清单企业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的要求,以条理化的形式对相关管理活动的内容进行细化、量化,一条条清晰明细的罗列出管理内容或控制要点的所有不符合项,简单、方便、快捷地反映出动态化的管理痕迹,并能追溯整个管理过程的来龙去脉,更能体现安全生产管理的透明度、开放度和清晰度。(二十六)隐患治理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二十七)隐患信息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隐患信息公告、隐患信息报送、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验收复核、摘牌销案、建立台账、闭环管理等全过程记录信息的总称。(二十八)风险管控与隐
10、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双重预防体系是构筑防范安全事故的前后两道防火墙。通过这一系统性的风险管理工程,把每一类风险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把每一个隐患都治理在形成之初,把每一起事故都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一道防火墙是管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第二道防火墙是治隐患。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二十九)双重预防体系评审通过获取客观证据,确定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而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分析研究的全过程。六
11、、体系架构双重预防体系工作文件包括导则、细则和工作指导手册三个层级。(一)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规定企业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用标准要求、总体目标和工作程序等。(一)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细则规定本行业(领域)企业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的具体任务,具体目标,对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分类分级、隐患治理、信息报告、复核验收、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等工作程序提出具体要求,明确本行业(领域)常用的风险辨识及风险评价方法,以及风险控制措施和隐患治理措施的选择与实施。(三)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学习借鉴本行业(领域)、本区域同类型试点单位的经验做法
12、,制定本单位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工作方法、实施步骤,明确风险点划分、隐患点排查、风险隐患的辨识排查、分级分类准则、确定风险管控措施和隐患治理措施等具体规定,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记录文件等。七、构建原则(一)组织有力,制度保障企业是双重预防体系工作的责任主体,应当成立负责双重预防体系工作的领导小组,设置专职或兼职管理部门,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并明确:1、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双重预防体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2、各分管负责人负责分管范围内的双重预防工作;3、分管安全负责人组织日常监督检查,负责双重预防工作的跟踪考核;4、各分厂、各科室(部门)、区队(车间)、班组、岗位人员的双重预防工作职责。双重预防
13、机制工作至少应包括以下制度: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2、双重预防体系教育培训制度;3、双重预防体系运行管理制度包括奖惩制度。(二)全员参与,分级负责企业从基层作业人员到最高管理者,都应参与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管控及隐患治理;根据风险及隐患等级,确定落实管控措施责任单位的层级。(三)注重实际,自主建设企业是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是实施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应依据本导则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配套制度,强化过程管理,建设双重预防体系,确保实效性和实用性。原则上应自主完成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小微企业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创建工作,应抓住关
14、键环节,突出重大风险隐患的管控治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适当减少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层级,增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四)体系融合,协调统一企业应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紧密结合,在标准化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重点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工作。通过全面辨识风险,夯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基础;通过标准化体系规范运行,促进双重预防体系有效实施;通过风险管控消除隐患;通过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改进风险管控内容和方法,降低或消除事故发生风险。(五)精准考核,严格执法地方政府应把建立双重预防体系工作情况纳入生产经营单位社会诚信管理和政府相关部门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根据诚信级别实施差异执法,对拒不落实而造成
15、严重后果的生产经营单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降低单位及其有关负责人安全生产诚信等级或者列入失信者名单,通报有关部门并定期向社会公告,实施联合惩戒。各地应建立双重预防体系跟踪督办制度,定期通报工作情况,加强检查指导、开展专项督查,严格执法监督,对消极应付、工作落后的通报批评、责令整改确保双重预防工作取得成效。八、可视资料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应形成以下可视资料:(一)建立各类风险清单、管控责任清单和风险数据库;(二)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三)制定重大风险管控措施;(四)设置重大风险公告栏和警示标志;(五)制作岗位风险管控清单和岗位风险明白卡;(六)绘制企业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七)绘制企业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八)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和管理制度;(九)建立隐患排查清单、岗位责任清单和隐患数据库;(十)制定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方案。(十一)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和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并实现与监管部门信息系统对接。九、构建流程双重预防体系构建工作程序主要包括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人员培训,划分并确认风险点、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编制风险隐患清单、制定风险分级管控措施、排查治理隐患、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等(工作流程详见附录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