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声合唱《桃花红杏花白》的创编分析.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63227 上传时间:2024-04-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声合唱《桃花红杏花白》的创编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混声合唱《桃花红杏花白》的创编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混声合唱《桃花红杏花白》的创编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混声合唱《桃花红杏花白》的创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声合唱《桃花红杏花白》的创编分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混声合唱储血杏花白的创编分析摘要:本文针对混声合唱桃花红杏花白进行创编分析,以作曲手法作为切入点,以情感表达作为主线,旨在给予音乐创作者一定的启发。关键词:调式扩展;合唱织体;民歌创编山西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旋律优美、婉转动听,普及广泛、老少皆知。以它改编的独唱曲成为专业演唱的重要曲目,由芝达林创编的混声合唱更是在国内外广为传唱。混声合唱桃花红杏花白,所运用的多声部创作技法,突出地表现在:调式扩展、调式转换、和声表现手法、曲式结构、合唱织体五个方面。1调式扩展原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调式基本形态为:加变宫的D徽六声调式。例1:经过编创以后的混声合唱桃花红杏花白,在和弦变音的作用下,使六声(D徵调

2、式)扩展为七声调式,使单调式形态扩展为交替调式(D徽七声燕乐、清乐与雅乐)的形态。例2:调式结构的复杂变化使音乐表现力更为丰富,成为民歌合唱作品改编的重要创作手法。让我们进一步分析该作品中调式扩展的技术细节。例3:从例3中我们看出,男低音声部第16小节变化音级还原F和20小节的C音的出现,使原调式中的变宫音变为清羽音。同时,给六声调式增添了清角音,而构成例2所示的D徵七声燕乐调式。此外,在女高音声部17小节与21小节中升C音的出现,恰好给六声调式增添了变微音,而形成例2中所示的D徵七声雅乐调式。在例3的音乐片段中出现的升四级、原位四级以及降七级,不仅增添了纷繁的和声色彩,拓展了调式音列。同时,

3、还构成七声燕乐与七声清乐,以及七声燕乐与七声雅乐等调式特征音,在相邻小节构成的色彩对置和调式交替。此类现象还出现在3138小节,以及3944小节中。2调式转换在我国民间音乐中,常见的传统转调方法有“变宫为角”与“清角为宫。混声合唱桃花红杏花白中,则采用不同于传统的“以宫为羽”的转调方式,由G宫系统转入降B宫系统,构成富有色彩性的小三度调关系。此处还运用了富于表现力的左权方言啊场呀呀呆”作为衬词,并把啊场呀呀呆”的节奏扩大倍,为整首合唱的转调做了有力的铺垫,使得作品的衔接更为自如流畅。例4:上例中,调式色彩由明亮变为柔和婉转,男低音声部从2930小节的G、F、D开始的下行旋律线条,在和声色彩变化

4、的同时,清晰地呈现了具有g羽调式特性的三音列,使调式转换清新、自然。3和声表现手法在混声合唱桃花红杏花白的和声运用中,为了丰富和声音相渲染的特殊音乐意境,作曲家运用了降六级、降七级和弦,构成了对语言逻辑垂音的强调和音乐意境的消染。3.1 对语言逻辑重音的强调在例5中,男低音声部12小节还原F的出现,构成了建立在D微调式降三级上的大三和弦。这个和弦的出现无疑增添了由于调关系的变化而产生的新鲜色彩。更重要的是,色彩变换的位置恰恰出在歌词“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中的逻辑前音寻字的位置上。这就不难看出,作曲家在刻意地渲染词中所表现的,为了寻求真爱“爬山越岭苦苦追寻的内心情感。例5:3.2 对于音乐意境的

5、洎染在混声合唱桃花红杏花白中,48小节女中音声部降G音与男高音声部降D音的出现,形成降B宫系统F徵调式的降二级大三和弦,使之构成了降G宫系统的宫音和弦。这个和弦的瞬息即逝,并不指明调式交替的方向,仅形成了调色彩的对置。这里值得思索的怡恰是这种色彩闪烁的耐人寻味之处。请看例6中,这个和弦的出现正是在“不想旁人光想你呀这一句的重复之时,这无疑是为了渲染歌词所表达的怠境与情感。例6:4曲式结构混声合唱桃花红杏花白,由于音乐内容的丰富变化,回避了原民歌的分节歌式的单一乐段。运用了结构扩展手法、引子衍生手法等,使之在保持浓厚的左权民歌风格的同时,塑造了更为丰富的音乐形象。4.1结构扩展手法左权民歌是对比

6、的、方整的、上下句的四段式分节歌。经过创编后的混声合唱,在结构上同时兼有分节歌与通体歌的双重曲式结构。从旋律上讲,主旋律基本相同为分节歌,却由于合唱织体的不同,使它兼有变奏性的原则,这种变奏性的原则使得分节歌又具有通体歌意味。因此,使其构成了有引子、有连接、有尾声的、带有变奏性的通体歌曲式结构。例7:4.2引子衍生手法“啊生呀呀呆”在左权方言中用来表达对心爱之物的赞美。作曲家说:混声合唱桃花红杏花白的引子音调(见例8),第16小节正是根据原民歌曲调中“啊坨呀呀呆”这句衍生发展而来。引子中,开始的女声声部与男声声部都是在D微调V级上构成了四度音响,女声声部是加大二度的下倚音的长音,男高音声部与男

7、低音声部分别用四度代替Y音的I级与V级的分解和弦。第34小节的女高音声部与第56小节的男声声部构成引子曲调,这里的女中音声部做对位声部,起补充律动的作用。整个引子音调呈示了D微调式的骨干音D、E、#F、G、A、B、D,曲调进行的基本音调是,旋法由下而上波浪式地下行后,落在D音上,旋律主要在dd1八度音区之间进行。例8:5合唱织体混声合唱桃花红杏花白,由于原民歌旋律的风格性较强、民歌旋律的独立性较高、民歌旋律的识别度较广,使得其他声部无甚独立性,只能在节奏上起补充或长音衬托作用。在作品中主要采用和声长音的衬托、固定节奏的衬托、节奏填充式的衬托3种技法进行写作。5.1 和声长音式的衬托在男声声部的

8、79小节、男声声部1112小节、男低音声部3132小节、男声声部和女低音声部3536小节,均出现了和声长音式的衬托,主旋律都在女声声部或者女高音声部。主旨是,用作和声长时值地进行突出主声部的旋律,使主旋律处于显著的地位,这样使得男、女声在音色上做出对比,在声部的连接过程中起到声部递进、承接的作用。5.2 固定节奏的衬托1522小节中,清脆的女声声部采用三度、四度的和声音响,运用八分休止的切分音构成华丽的固定节奏型,形成与主旋律截然不同的节奏特征,以衬托出爽朗、纯净的男声主旋律声部。这种音型简短,加强节奏感,同时填充声部进行中的空隙。5.3 节奏填充式的衬托在男低音声部的第10小节出现节奏填充式的旋律,主要起着基本节奏律动的填充和感情连接作用。另外,在男高音声部与男低音声部的42小节中也出现此种现象。混声合唱作品桃花红杏花白,技术手法精炼、和声色彩新颖、曲式结构丰富等,均扩大了原民歌的表现力,同时亦保持着原民歌浓郁的风格特性。这首作品的创编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参考文献:1芝达林.中国北方民歌合唱曲集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15.2樊祖荫.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3芝达林.蒲剧音乐调式研究.中国音乐,20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