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家校共育行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地域文化的家校共育行动.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基于地域文化的家校共育行动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生源以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我们班30名学生只有2名是本市生源。调查发现,我校绝大多数学生家长从事着重体力劳动,他们希望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因此尤其看中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是,大部分家长文化程度不高,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也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经常对孩子棍棒相加。在如此矛盾的家庭氛围中,学生容易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亲子关系也日趋紧张。另外,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学生对手机等电子产品严重依赖,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鉴于这一现状,我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基于地域文化的家校共育行动。为了改善亲子关系,减轻学生的自卑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
2、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让家长和学生融入某州生活,我与任课教师们在尊重学生和家长家庭现状的前提下,开展家校联合行动,共育具有家国情怀的环融好少年。家校共育行动的体系建设:全员参与1.打造“三位”立体学习空间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尤其是我校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依赖性更强;“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地位更加凸显,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会让学生的学习充满幸福感而不是压迫感;社会力量也是家校共育的重要资源。因此,本次家校共育行动将以学生生活轨迹为中心,打造以学校为主位、家庭为本位、社会为补位的家校社三方联动立体学习空间,彼此环绕,互为支撑。2,组建“三师”联合育人队伍“三师”联合育人队伍是指以班级为单位,建设由
3、班主任牵头、任课教师主导、“家庭教师”参与的联合教师队伍。班主任全面负责,任课教师职责分明,“家庭教师”由家长担任,大家相互合作,共同育人。家校共育行动的内容架构:五育融合本次家校共育行动主要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精准定位主项目。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抓住现象进行调查,结合资料选定具有某州烙印的亲子实践主项目。第二步,小口切入子项目。以生活经验为起点、以核心知识为拐点、以五育融合为支撑点,设计并实施具有生活趣味的子项目。第三步,盘活资源延伸项目。盘活外来居民资源,分享具有地域特色的家乡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见图1)。图1基于地域文化的家校共育行动的具体内容1.精准定位:选定具有某州烙印的亲子实践
4、主项目任课教师们在中午分饭分菜时发现,学生们在吃“营养饭”(即豌豆饭)时胃口好,食量大。针对这一现象,我在班级里展开了调查,学生们都认为营养饭有豌豆、胡萝卜、香肠、肉等菜品,既美味又有营养,且某州米饭特别软糯香甜。于是,我查阅了有关某州稻米的资料。“苏湖熟,天下足”,太湖平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稻米的主产区。中唐以后,随着塘浦坪田系统的逐步成型,某州成了“天下粮仓”之一。在某州潞村,一件件出自“钱山漾遗址”的耕田器、石犁等文物仿佛都在讲述着一粒粒某州稻米的故事。于是,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教导,鉴于学生爱吃“营养饭”的实际,结合我校地处农村,综合多个学科,我决
5、定以“水稻”为主要载体,将主项目定为“稻述某州,家国情怀”。2.小口切入:设计并实施具有生活趣味的亲子实践子项目(1)设计并实施以生活经验为起点的亲子活动基于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家长文化程度不高的现实情况,我设计了烧制豌豆饭、烧制乌米饭、酿制甜酒酿这三个极富烟火气息的子项目,降低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家长参与度。豌豆饭的制作是由劳动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学校食堂,邀请食堂阿姨做指导,学生动手制作并在午餐时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放学后再教给父母。乌米饭的制作则是由我和学校领导带领学生来到学校生态劳动校外实践基地一一灵粮农场,由农场里的工作人员做指导,让学生感受一粒大米的神奇变化。甜酒酿是在寒假里完成
6、的,由家长作为家庭教师与孩子一起酿制,并在春节期间分享给亲朋好友。在烧饭和酿酒的过程中,家长会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孩子,比如如何生火、甜酒酿的酒曲放入时机等,会教育孩子学会洗碗,将厨房打扫干净;孩子也会将自己所学教给家长,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2)设计并实施以核心知识为拐点的亲子探究作为科学教师的我看到了上述活动中蕴藏的科学道理,设计并实施了以科学核心知识为拐点的亲子探究活动,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比如烧乌米饭时,农场工作人员告诉学生要将南烛叶捣碎,取出汁液将大米染黑。我就会顺势提问:“为什么将叶子捣碎会有汁液流出呢?流出的汁液又是什么物质呢?”这时学生就会展开探究,有的亲子合
7、作,联想到平时吃免菜的时候也会有红色的汤汁流出;有的生生合作,通过讨论链接到科学课上学习到的有关细胞的内容。最后得出结论:构成叶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捣捻破坏了细胞中的细胞膜,里面黑色的细胞液就流出来了。再比如寒假开学后我会在甜酒酿分享会上提出问题:“大家在酿制甜酒酿时,爸爸妈妈是不是告诉你们要加入酒曲啊,为什么要加入酒曲呢?什么时候加入酒曲最佳?为什么?”继续促进亲子探究。(3)设计并实施以五育融合为支撑点的亲子作业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我以实践活动为契机,和任课教师们一起设计并实施了以五育融合为支撑点的班级特色亲子作业,拓宽实践的宽度。一粒种中的学问:粮以种为先,优良的
8、水稻种子是某州市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我和数学教师设计了“一粒种中的学问”亲子作业。我要求学生以“选种专家”的身份帮助农民伯伯精选出优质的水稻种子,并说明选种要求、选种方法等;数学教师则要求学生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以评估选种效果。一碗饭里的劳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劳动教师、体育教师和语文教师设计了“一碗饭里的劳作”亲子作业。劳动教师要求学生烧饭、酿酒、打扫卫生;体育教师要求学生跟着家长去田间收割稻子,体验劳动艰辛,感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则要求学生以“收割水稻”或“光盘行动”为主题撰写一篇文章,并进行班级评选,将优秀文章张贴在班级文化墙。一穗稻里的辉煌:稻
9、作农业是长江文明的支柱和特色,历史教师和美术教师设计了“一穗稻里的辉煌”亲子作业。历史教师要求学生和父母一起观看央视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的第二集水稻,还提供了一些书籍和网络资料,要求学生和家长一起了解历史,讨论现代农业技术,并绘制“水稻”知识地图,知识地图的绘制当然少不了美术教师的指导。3,拓展延伸:分享具有地域特色的家乡文化一系列活动让来自祖国五湖四海的学生和家长感受到了某州稻作文化的璀璨,对某州这座城市也更加了解。某州人会在立夏这一天吃豌豆饭、乌米饭,会在春节期间为亲朋好友泡上熏豆茶、端上甜酒酿等。那么这些来自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学生们的家乡又有哪些地方特色文化呢?我利用班队活动课邀请了学
10、生和家长进行分享,讲述他们的家乡文化。通过交流,学生发现,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但中华民族一家亲,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开放包容。家校共育行动的机制保障:全程开展1 .搭建多种家校沟通平台,助力家校共育畅通无阻家长们可以利用家校联系本、班级微信群、班级钉钉群等平台,通过文字、语音、拍照、拍视频等方式与教师沟通;教师们也会通过电话、微信、面谈、家访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学校会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资源,助力家校共育畅通无阻。2 .实施多元评价机制,实现家校共育良性循环“立体式”多元评价方式不仅能为学习过程指明方向,还能有效评估学习成果。针对盐水选种这个难度较大的亲
11、子作业,我从信息检索、确定选种方案、确定盐水浓度、配制一定浓度的盐水、评估选种效果几个方面设计了较简单的得分评价方式,最终结果是通过累计得到的分数来体现学生作业的完成度。盐水选种评价量表可以使用在盐水选种作业之前,为学生和家长的实际操作提供指导。针对水稻知识地图这个主观性较强的亲子作业,历史教师与美术教师采用了等级评价和描述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通过“制作与过程”和“作品与展示”两个方面综合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既可以避免细化分数所带来的评价困难,又可以避免绝对主观评价所带来的不公平性。水稻知识地图评价量表可以使用在作业完成之后,为学生作品提供合理的评价,发挥择优功能。作业评价量表、各科优秀作业评比、班级“亲子活动家长之星”“亲子探究子女之星”“优秀亲子作业”、学校“环融少年”、区级“光盘小达人”等多元评价机制实现了家校共育的良性循环。本次家校共育行动基于某州稻作文化,将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文化融入其中,滋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做饭、酿酒、割稻子,几乎所有家长都能根据生活经验给予孩子指导,即使文化水平不高也能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盐水选种、知识地图、文章撰写,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向家长简单解说,学习兴趣被激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减轻,自卑心理逐渐减弱。家长在反复沟通中掌握了科学教育方法,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了生活艰辛,和谐亲子关系得以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