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马光》定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司马光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认读和复现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观察“庭”的易错点,并正确书写。2 .通过教师范读和借助停顿,有节奏、有趣味地朗读课文,3 .运用看注释和看插图等方法,大致讲清楚课文故事。【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教师范读和借助停顿,有节奏、有趣味地朗读课文,运用看注释和看插图等方法,大致讲清楚课文故事。难点:通过读好关键语句和联读等方式与现代文的不同点,感受文言文独特魅力。【教学准备】课件、板贴【学习过程】课前小游戏:看图猜故事1 .依次出示三幅图片(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凿壁偷光)。2 .学生抢答说故事名称。3 .发现共同点:三个都是古代的儿童故事。导入:1.知历史:老师通
2、过看注释知道这篇文章选自700多年前的一本书一宋史,也就是说这个故事流传到现在至少已经有700多年了。2.挑战学:今天要学700多年前的故事。有难度,敢不敢来挑战一下?板块一:书声琅琅,读好古文(一)自由读文,读准读通,初谈发现。1 .老师提出要求,带着问题自由读文。出示提示:自由读课文和注释,至少读三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二)指导朗读,读好长句,随文识字。1 .出示第一组词:登瓮击瓮(1)指名读,读准“瓮”的后鼻音(2)放进句子(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指名读。(3)范读(一儿/登瓮,是跌/没/水中)停顿,指名读,齐读。1 .综合指导,学习“瓮”字。(1)生借助注释,自主理解“瓮”。相
3、机点拨:学习古文跟学习古诗一样,都要对照下面的注释进行学习,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用上这个方法。(2)认识“瓮”2 .出示第二组词:弃去、持石、水迸(1)小老师带读词语(2)分步放进句子第一步:指名读“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放入停顿(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指名读,齐读。第二步:加大难度,放入“水迸”,指名读“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3 .齐读全文(一)师范读,引导学生发现古文诵读特点。点拨:读古文和读古诗有相之处,同样要注意停顿,有起有伏,有轻有重,才能把古文读得有滋有味。(二)多种形式朗读,读出节奏。1 .出示带有停顿提示的课文。群儿/戏于庭,一儿/
4、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2 .生多种形式朗读。板块二:潜心吟咏,明大意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相信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篇古文的意思。请同学们拿出信封,借助注释,把文章大概意思说出来,试一试。一、学习句子: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发现古今汉语相通之处。师相机提炼:“戏”理解为游戏,“庭”理解为庭院。点拨:古文和现代汉语有相通之处,通常古文的一个字对应着现代文的一个词。(二)运用“群儿戏于一”的句式想象说话。引导学生想象“戏于庭院”的丰富画面,运用“群儿戏于一”的句式拓展说话。(三)进一步指导,总结提升。1 .进而想象:他们在庭院里
5、会玩什么?预设生回答:他们在假山他们在树下他们在瓮旁一师仿照古文句式,评价:群儿攀于假山,群儿藏于假山,群儿追于树下,群儿逐于瓮旁2 .过渡:我们学习古文真好玩。让我们想象着群儿的欢笑声,再读这句,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二、学习短句:众皆弃去过渡语:他们尽情嬉戏,突然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一)出示短句,初谈对“众皆弃去”的理解。(二)想象画面,深化对“众皆弃去”的理解。1 .想象众儿当时的心情与做法。师相机评价“一儿一儿一儿”2 .相机点拨:“弃离去”之意。(三)古今对比,感受古文“言简义丰”的特点。小结:同学们刚才丰富的想象,在现代文中也有。(出示现代文片段)而古文中却只用了四个字来描述,那
6、就是“众皆弃去”,小古文就是这样“言简义丰”,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板块三:图文对碰,评人物一、玩一玩,在游戏中巩固知识。(一)读字扩词,获得游戏机会。师导语:大家今天表现这么好,老师要奖励大家玩一个小游戏。这个游戏叫做“图文对对碰”,谁来?想玩,就要给卡片上的生字组词。(六个生字组词)(一)图文对硬,深化课文理解。1 .介绍规则,学生进行游戏。游戏规则:老师随机出示跟故事有关的六张图片,参加游戏的同学发现手中卡片是对应这张图片的,就立刻上台。台下的同学们进行判断,如果图文配对了,就齐读卡片上的语句。2 .快速排序,按序整理成文。3 .梳理引导,大声齐读课文。只有司师:故事是这样发生的孩子们正玩得高兴其他孩子一马光结果4 .熟读成诵,尝试背诵课文。师:我们学习文言文,我们还得熟读成诵,背下来才算是你的积累【板书设计】I文:文I简洁着注舞看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