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党建与业务融合交流会上的发言材料&关于财政资金保障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在党建与业务融合交流会上的发言材料&关于财政资金保障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在党建与业务融合交流会上的发言材料2024年以来,*公司党委始终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突出党建引领业务,业务促进党建,紧紧围绕深化改革、经营攻坚等重难点任务,系统谋划部署推进“大党建”工作,努力以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工作成果。*公司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七个新突破”战略部署,坚持以打造党建“金名片”为主线,重点深化“五引领五促进”,在强领导、促改革、塑品牌、深融合、树文化等方面深耕实作,为企业党建、发展质量持续攀升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强保证。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一、强
2、化政治引领,突出“统揽把向”促进党的领导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党委坚持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统筹企业改革发展大局,引领企业正确发展方向。1.认真学习贯彻重要精神。坚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抓好“两个深入”。一是深入宣贯党的二十大要义。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动员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联系点宣讲,推出党的二十大报告解读专栏,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研读会、知识竞赛等特色活动,推进学习宣贯走深走实、全面覆盖。二是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严格落实“第一议题”、“第一专题”制度,集中研讨、制定举措、督导推动、跟踪问效,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金钥匙”。2.全面推进党的领导融
3、入公司治理。坚持“两个一以贯之”,确保党委领导作用充分发挥。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公司全级次企业落实“党建入章”“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一肩挑”等要求,确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保证党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二是完善治理结构。制定“三会”决策事项清单,修订董事会议事规则授权手册,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建立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确保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董事会“定战略、防风险、做决策”、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o三是规范前置程序。建立公司党委会会议制度和“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制度,完善党委讨论决策的详细流程、结果输出及责任追溯
4、机制。严格落实党委研究讨论重大事项的前置程序,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做到事前沟通、事中讨论、事后总结。二、强化活力引领,突出“保驾护航”促进改革推动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党委注重从把控全局、促进落实、加强宣导三个方面抓紧用劲,系统推动深化改革落地见效。1.统筹谋划,定好改革“总蓝图”。通过党委会会议、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深入思考研究“改革的政治保证是什么,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哪里,改革的基本原则、基本前提、基本标准是什么”5个问题,紧扣“全面市场化”1个核心,明确“产业升级发展+体制机制改革”2个目标,把握“资源、治理、机制、激励”4个关键,构建“一体两翼四突破综合改革框架,制定了改革任务书和时
5、间表,确保改革不偏航不走样。2 .系统推进,打好改革“攻坚战”。建立党委会“研方案、督进度、协资源、解问题”专项机制,研究审议混改、“两定两优”等改革方案,定期听取改革进展情况汇报并强化实绩考核,为改革单位和牵头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人员、经费等资源支持,针对难点问题予以协助解决,推动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3 .全面宣导,凝聚改革“正合力”。定期召开党委务虚会、专题会议,反复强调改革的重要意义,描绘改革的美好前景,统一两级领导班子的思想认识。公司党委班子成员深入联系一线开展座谈,基层党组织通过问卷摸底、“一对一”谈心谈话,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及现实诉求,做好异地工作、编制身份等普遍关心关注事项说明,集聚支
6、持改革、促进改革的内生合力。三、强化创新引领,突出“溢彩创效”促进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党委落实*党建“金名片”建设要求,构建符合企业实际、具有自身特色、凸显实际成效的党建品牌创建路径及机制,深推“五化”建设。1.推动党建品牌谱系化呈现。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不断优化“三维五力”学习型党组织品牌建设,重点围绕“11365”开展工作,着重从“三个维度”(党委、基层党组织、党员)发挥“三种作用”(领导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以“五大工程”(思想政治工程、学习工程、组织队伍工程、创新工程、文化工程)提升“五大能力”(政治力、学习力、战斗力、创造力、凝聚力)。加强约束激励,将“一
7、党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党建责任制考核;加强交流共鉴,定期开展党建工作沙龙,组织基层单位共享典型案例、共研思路方法、共解业务难题。加强联合发力,由公司党委与部分基层单位结对共推,联合选定课题、制定方案、推动落地。2 .开发“新动力党建云”信息化系统。*公司党委自主开发“新动力党建云”信息化系统,已建成宣传资讯、业务管理、学习教育、服务交流“四个平台”,完成*项功能设计开发并全部投入应用,取得了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3 .推进党建创新项目化管理。建立了覆盖立项、实施、验收、激励、推广等环节的全链条闭环式管控体系,按“6对6”排定周期,按政治引领、
8、思想凝聚、组织建设、风纪严明等6种类型统筹管理,从项目名称、内涵、创建机制、载体、项目成效5个方面评估成效,经过两年多推广运行,已建立起涵盖*个典型案例的党建创新成果库。4 .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建立“横纵贯通”一体化全覆盖标准体系,横向覆盖常规基础工作,纵向覆盖书记、委员等各类岗位,导入“星级评价”方式,创建统一式全过程贯标机制,编制完成党支部标准化工作手册,选择不同类型的党支部启动试点推行,助推各项工作标准化执行,各级人员标准化履职。5 .打造“红领人才”专业化队伍。探索党群人才建设路径,全面深化“选育用留”,加强人才历练,引导绘制职业发展能力指引,从专业素质、履职绩效、创新成果等维度对
9、标检视不足,针对性投入重点课题加强淬炼。制定并印发“红领人才”建设方案实施细则,加强人才评价、激励,进一步明确考评周期、方式、标准及结果应用途径,着力打造党性强、素质高、结构优、能力硬的“红领人才”队伍。四、强化价值引领,突出“融合互促”促进发展推动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党委聚焦“创价值”关键,在思想认识、责任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促进融合并形成实效。1.系统推进融合落地。坚持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是加强战略融合。坚持党的领导引领企业正确发展,同步研究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党建规划,每年至少召开1次党委专题务虚会,提出符合战略需要的新思路、新方向、新打法,有力促进企业不断破局攀高。二是加强
10、业务融合。公司党委制定“深度融合”专项实施方案,紧扣深化改革、科技创新、市场拓展、管理提升、党的建设等重要任务,固化“年度工作会议、季度党群工作例会”机制,定期评估融合效果、动态调整融合举措、统筹做好融合策划。三是深化思想认识融合。公司党委引导提高“深度融合”意识,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每年至少开展2次学习研讨活动,组织基层书记、党务工作者骨干学习分享案例做法,集中畅谈感想、交流心得、寻求思路,进一步坚定“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抓好发展是第一要务“关键理念,以“互融互促”的态度和认识,一体化推进党建、经营各项工作。2 .完善责任联动机制。持续优化党建、经营责任关联体系,推进党建责任制考核结果应用于
11、综合绩效。各基层单位季度、年度综合绩效成绩=80%经营绩效成绩+20%党群绩效成绩,年度党群绩效成绩在及以上方可具备各类先进参评资格,领导干部个人绩效、薪酬与党群绩效“强挂钩”o完善各级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责任清单,在任期和年度考核中强化对党员干部履行党建、经营责任情况督查和应用,助推责任“双落实”。3 .探索融合方式方法。探索拓展党支部和党员作用发挥机制、载体,编制多个工作指引,给出融合创效“方法包”“工具箱“,驱动各基层党组织自定主题、自选方向、自定方案,聚焦如何嵌入、服务经营工作,积极开展党建主题活动,形成各具特点、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其中,牵引变压器车间党总支策划开展“挖潜增效”主题创
12、岗建区活动,选取*条一线产线、*名党员骨干为创建对象,按“基础指标+重点指标”分配创建任务。各岗区结合自身特点,开展难题攻关、师带徒等工作,亮身份、比业绩、优服务,示范带动其他党员和群众创价值、做贡献,为完成车间年度生产任务提供有力支撑。五、强化文化引领,突出“守正创新”促进内生感召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党委发挥品牌文化工作独特优势,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激发奋进力量。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深推文化传承工程,围绕庆祝建党103周年和主题教育等重要节点,积极策划开展典型表彰、火炬传递、成就展示等活动,鼓舞人心士气,激发奋斗热情。4 .加强*公司品牌推广。深推全媒宣传工作,开展公司提级*周年非物质文化
13、成果发布会、系列座谈会、高峰论坛等活动,央视新闻联播节目专题报道了公司*智能化组装产线,科技创新成果获人民日报头条关注,进一步扩大了*公司品牌影响力。5 .加强干事创业氛围营造。创设干事成事环境,推崇用心想事、精心谋事、全力干事、奋力成事的“成事精神”,建立广大员工高度认同的企业价值观,引导其积极投身企业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公司党委通过持续深化“五引领五促进”,着力推动党的政治、思想、组织、队伍、纪律、群团建设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提高了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证。关于财政资金保障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一、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
14、央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教育投入总量大幅增长,201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实现跨越式发展,对于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领域财政经费投入规模逐步增长,在义务教育阶段,通过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经费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国已有29.1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基本办学条件达到“20条底线”要求,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94%o实施城乡统一“两免一补”标准和生均公用
15、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钱随人走”惠及近1300万农民工随迁子女。针对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超大班额”的难题,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针对边远贫困地区缺师少教的短板,出台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对乡村特别是老少边穷等地区义务教育扶持力度。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教育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首次全面、系统、清晰划分了教育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模式,加快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具有重要和深远意义。通过教育财政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财政支出结构,解决我国优质教育需求旺盛与教育资源相对短缺
16、之间的矛盾,是教育财政政策面临的挑战和棘手问题,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二、我市教育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财政投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大,学生人数增长较快的情况下,增加财政教育投入规模,保障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确保各项教育保障政策落到实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城市学校办学质量有效提升。近期通过走访调研我市部分中小学、中职学校和对标先进地区,认为我区教育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一)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1、校际义务教育水平不均衡。由于各省市各地区发展状况不均衡,我国在教育事业的投资上多有限制,教育部为带动教育建设发展采取了办好一批重点中小学引领区域学校发展的方式,这种方法随着我区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市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无论是从师资力量还是办学设备都存在明显差距,受时间累积作用这种差距还在逐步拉大。我市重点学校办学规模大,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