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考卷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批考卷体会.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批考卷体会临近一年一度的高考,想起自己曾经参加批改高考卷的过程,也算一段特殊的经历。那年研二,快放暑假前教学秘书来找我们,说今年高考阅卷会从我们研究所和数学系抽调一部分研究生参加阅卷,问有没有愿意参加的。我就赶紧报名了,毕竟高考阅卷这么特别的体验。放暑假后在学校等了些天,终于通知我们正式开始。阅卷地就在学校内一个独立的教学楼,四周有警戒。我们组十个人,同学五人,另外五个是数学系的。第一个半天基本上都在培训和试阅,声明批改纪律,强调批改流程,必须严格按流程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差错。清晰批改方式,客观题都是机读不用管,我们主要是负责解答题。每道题都有严格的解题过程拆分,每个关键步骤都有对应的小
2、分,按步骤给分。因此如果属于计算错误而解题过程步骤正确,只会扣除计算错误那一步小分和最后结果示分,其他的步骤分是有的;如果只有答案正确没有任何解题过程,没有分;如果只有少数解题步骤,最后结果也对,那么正确的步骤分和结果分会给。简单的说,就是甭管能不能做出来,有没有思路先拿着已知条件多写两步,没准能赚两分也是好的。分给我们组的应该是解答题的第二题,属于加了一点区分度但是大部分同学努努力能做出来的,加上是立体几何题,批改比较麻烦,所以工作量比较大。最初的半天属于试阅,确认标准答案、评分标准和实际卷面的匹配程度。几何题容易出现多种解法,我们那道题官方评分标准有两种解法。在批改到一个多小时候,我看到了
3、一个不同解法的,但是结果是错的,我大致看了下解题步骤应该是想当然的用了一个未提供的条件,所以判了不得分。但是又过去大半个小时,看到一个用类似思路而且结果是对的,于是停下来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这条路是可行的,只是用了一个非必修的定理补上了前面缺失的条件。于是找阅卷组组长说明了情况,他让我们都停下来,经过专家指导组的讨论,认可解法正确并且很快更新了批改标准,然后我们又把所有已经批改过的试卷重新过了一遍,找出使用这种方法的,重新确认了得分。感觉解题方法也是有区域特征的,第三解法在大部分试卷中都是凤毛麟角,但是某一批不知道是哪个县市的试卷,这种解法就是常见的存在。每份试卷每道题的阅卷过程:一批试卷过来
4、先放在未批改桌,我们可以过去随机拿一沓试卷回座位批改,批改完的放到已批改桌,同样我们也可以过去拿一沓来复查,复查有歧义的找原批改人讨论后找组长确认修订得分,没歧义的就放到已完成桌。组长其实挺忙的,他得不停的从已完成桌随机抽取做再次复核,最终一批试卷批改完成后送回,指导组还会抽取部分做复核,然后才算结束。任何复核发现的问题此前的经手人都会被记录,三次错误就要停止批改。我批改的速度算是比较快的,熟悉后,先看一下结果正确与否,结果正确就回头确认两个关键步骤写了,并且中间结果正确,基本上就可以给分了;如果结果错误,就必须从头捋了,对一步给一点分。这样,全对的试卷比较省时间,总体来说速度也就加快了。周围
5、的几位同学,大家都是属于认认真真做事的,尤其两位属于一向做事沉着认真的,他俩对每份试卷都非常仔细,按评分项一步步核对,速度慢但求无任何错漏。阅卷的的后一天半我们被指派去支援压轴题组,因为他们进度拖后太多紧急求援。本来压轴题属于比较快的,因为正常得分率低开天窗的多,但是那年的题有点狡猾,让你有就差那么一点点的幻想,好些同学做了半天才死心。因此不少卷面涂改比较严重,写不下了牵引线飞好远。我们只能在一团团乱麻中,努力寻找思路痕迹,尽量把分给出去。全部阅卷完成,开始合分,也就是算总分,大家最关注的是自己手里出来的最高分是多少?时间久了不记得有没有碰到满分的。那时候还不是电脑自动算的,人工算分有可能出错
6、,所以都是两轮复核,到第二轮复核发现错误的有奖励。大家一般算分时,都是一题题加得分的,或者加扣分项算总得分,我是后者。但是复核时我怕有思维定势,改成先一个个加个位,个位错那就绝对是错的,然后再加十位,这样会慢一点但是比较容易发现问题,最终我是发现了三个错,算是小小的奇迹,其中有一位同学少了10分。真心希望每一个考生都能走在自己应有的轨道上。高考阅卷是个高强度的脑力劳动,那几天真的是累得回宿舍吃个饭就早早睡了。每天上午下午各十分钟冷饮时间,其实也没啥就一人一根冰棍,大家一边咬冰棍一边聊天,算是中间仅有的轻松时刻。阅卷结束第二天我就坐火车回家了,开学后教学秘书把劳务费给了我们,我的金额最多,其实大
7、家的差距也就几十块钱,KPI和奖励都是象征意义上的,更多的还是对此的敬畏心和责任感。人生中能有这样一段特殊经历就已经很满足了。重点想给考生说的是:所有的阅卷人的评分自由度都极其有限的。担心有老师或者研究生阅卷判错,不如把卷面写好,思路理清了再下笔,这样很容易看出条理和脉络,相对容易按得分点给分。另外简单说明一下质疑研究生参与高考阅卷不负责任的说法。研究生一直是历年高考阅卷的主力。各个省份,研究生、博士生参加阅卷的比例都在50%以上。我所知道的数据江苏省大概数学70%,语文、英语50%左右,上海整体各科65%左右。河南和山东省各科都在50%左右,他们主要是研究生资源不够。研究生阅卷的都是客观题部分,有明确的结果和清晰的拆分评分标准。高考阅卷是个连续多日的高强度脑力劳动,研究生有明显的体力优势。说真的,在那样的劳动强度下,能帮你认真仔细的寻找得分点的,也只有这些仁慈的小哥哥小姐姐了。参加阅卷的研究生,一般都要求是本省内TOPl综合大学和TOPl师范。他们也都还没走上社会,对高考还有着明显的敬畏心和责任感,而不少老师反而抱怨练练效率不高,说实话卷面上都是陌生的考生,不用脑补老师对其有特别的感情。事实上多年的跟踪和统计,理科类,数理化生,研究生的批阅质量和速度都要明显超过高中老师。其实最基本的一点一一高考阅卷的公平不是依赖于阅卷人,而是由阅卷程序和制度来保证的,任何社会制度的设计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