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藏象学说的形成.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46637 上传时间:2024-04-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藏象学说的形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医学:藏象学说的形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医学:藏象学说的形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医学:藏象学说的形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学:藏象学说的形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藏象学说的形成.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医学:藏象学说的形成藏象学说的形成,以内经的成书为标志,而历代医家不断有所补充与发展。其形成的基础,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 .古代解剖知识的积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对脏腑的形态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上古俞附治疗疾病云:“乃割皮解肌,决脉结筋,搦脑髓,操荒爪幕,流浣肠胃,漱涤五脏J此案例因系传说,似乎不足为凭,但若着眼于其所论述的解剖程序,则不难发现这一传说背后翔实的解剖知识底蕴,说明当时已积累了一定的解剖学知识。灵枢经水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J说明在当时解剖学方法是认

2、识人体结构的基本方法。灵枢肠胃及难经四十二难详细描述了人体脏腑的解剖形态、重量、色泽、容积等。据日本学者山田庆儿考证,这是对“莽诛翟义之徒,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夸剥之,度量五脏,以竹筵导其脉,知所终始”(汉书王莽传)结果的记载,故其对人体解剖结构的认识和描述,远比当时的其他医学要详细准确得多。解剖学方法在藏象学说形成中的意义,首先是通过解剖观察建立了脏腑器官的概念,尽管最终建立起来的藏象学说不以脏腑器官的解剖形态为指归,但其理论构建却以这些初始解剖概念为起点。其次,解剖实践促进了人们对脏腑生理功能的认识,如心主血脉、肺主呼吸、肾主水液、胃主受纳腐熟、大肠主传化糟粕、胆藏精汁等,都是以解剖知识为基

3、础的。2 .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长期观察由于古代解剖知识的粗疏,无法满足揭示生命的高度复杂性这一医学需求,借用解剖方法难以建立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在中国古代哲学的精气、阴阳、五行理论及其思维方法的文化背景下,古代医家采用了“以表知里”、“司外揣内”的认识方法,即通过对活的生命体的功能变化的观察分析建立重视功能态的医学理论体系。根据“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原理,采用“司外揣内”、“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及“取象比类”的方法,通过对活的生命体的整体观察,分析人体对不同环境条件和外界刺激所作出的不同反映,来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是藏象学说形成的主要依据。如在已知肺主呼吸的基础上,观察到人体体表

4、受寒时会出现鼻塞、喷嚏、咳嗽、声音嘶哑等呼吸道症状,从而推论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肺主声等论点。又如在已知心主血脉的基础上,发现情绪紧张、恼怒、羞愧时常伴有心跳、脉搏加快、出汗等变化,以此推导出心主神明、在液为汗的结论。3 .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与总结通过医疗效果来探索和反证机体的生理病理,是使藏象学说的具体内容不断丰富充实,并发展成为具有指导临床普遍意义的基础理论的重要依据。如食用动物肝脏可以治疗夜盲,多次重复的经验则产生了“以脏补脏”的治疗方法,并佐证了“肝开窍于目”的理论;用补肾填精的方法,能治疗生长发育障碍、生殖机能减退,及促进骨折愈合,反证肾有藏精,促进生长发育、生殖及主骨的功能。又如

5、外感入里化热,常会出现腹胀、发热、气急、鼻煽、大便不通等症,运用导滞泻下之药治疗,往往便通、热退、喘平,从而推导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脏实可用泻腑治疗的结论。当然,被临床实践证伪的假说或理论,则被淘汰或修正。如脏与脏的关系中,按照五行之间递相资生的次序,火生土是指心火温煦脾士,但与临床实际不完全相符,故命门学说兴起以后,多认为命门之火有温煦脾土的作用,临床上温肾阳以健运脾土的治法则被广为运用。4 .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藏象学说的构建,经历了从实体向功能态演化的过程。古代哲学的气一元论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在此演化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决定了藏象学说的理论形态,而且也决定了其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

6、和方法。气论作为一种自然观,着重探讨物质世界的本源,它以无形之气的聚、散等来阐释有形之物与无形“虚空”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事物的整体性、过程性和统一性。阴阳学说着重以一分为二的观点,运用阴阳的属性及对立互根、消长转化的理论来研究事物的性质及其对立统一的关系。五行学说则把自然界看作统一的整体系统,用木、火、土、金、水的属性及其生克乘侮规律来研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以此哲学思想为指导构建藏象理论,势必强调从整体、宏观、动态的角度去研究脏腑的功能及其结构关系,从而形成脏腑的功能之象、阴阳之象、五行之象等,同时亦导致了对脏腑形态位置认识的异化。如对肝的中、下焦位置归属的争议,即超乎解剖学研究范畴,其本质则在于更好地说明肝与脾胃、肝与肾的功能关系。总之,藏象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生活医疗实践中,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受中国古代哲学的精气、阴阳、五行理论及其思维方法的影响,运用整体观察、察外知内、取象比类等方法建构的理论体系,是古人将客观所见的形态与主观推理所得的认识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