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气的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气的分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医学:气的分类人体的气,从整体而言,由先天之气、水谷之气和自然之清气,经过肺、脾胃、肾等脏腑的综合作用而生成,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和中介等作用。但由于其主要组成部分、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的不同,人体之气又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不同类型。(一)元气1 .基本含义元气,难经又称之为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包括元阴、元阳之气两部分。内经虽无“元气”或“原气”之称,但有“真气”之说。素问离合真邪论说:“真气者,经气也J素问上古天真论则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灵枢刺节真邪日:“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J从内
2、经所论来看,一是将真气与“虚邪贼风”相对而言,指人体的正气或正气的重要部分;二是说明了真气的来源是“所受于天,即来源于自然界的清气,与“谷气”共同充养人体。后世医家大多认为真气是对人体所有之气的概括,但也有医家将真气等同于元气,如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说:“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J这里的元气概念,也应与古代哲学中的“元气”相区别。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物质,这一观点被两汉时期的“元气论”所同化,形成了“元气一元论”,即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2 .生成与分布(1)生成:元气根源于肾,由肾中所藏的先天之精气所化生。元气生成之后,又依赖后天水谷精气的不断培育和充
3、养,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作用。因此,元气的生成可概括为“源于先天,而长于后天故元气充盛与否,不仅与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有关,而且还与脾胃运化的后天之精气是否充盛有关。由于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在人出生之后即已有定数,所以后天水谷之精气的充养,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此才能保证元气的不断化生和旺盛。即使是先天禀赋不足之人,若后天饮食调养合理,仍可有所弥补,使元气逐渐充足。正如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所说:“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J张介宾景岳全书杂证谟脾胃也指出:“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生者不少J(2)分布
4、:元气乃先天之气,根源于肾,以三焦为通路,循行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肌肤媵理,无处不到,作用于机体各部分,发挥其生理功能。3 .主要功能元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始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有推动和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以及推动和调控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作用。(1)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与元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当父母的生殖之精结合形成胚胎时,即产生了胚胎个体内部的元气。在胚胎自身元气的促进下,充分利用母体提供的精气的营养,逐渐发育成为成熟的胎儿。出生后从幼年开始,肾精以先天之精为基础,得到后天之精的补充而渐渐充盛,化生元气以
5、促进生长发育。到了青壮年期,肾精充盛到一定程度,化生充足的元气,使机体发育,形体壮实,筋骨强健;同时在元气的激发作用下,产生天癸,以促进第二性征的发育成熟,使机体具备生殖能力。待到老年,由于生理或病理性消耗,肾精渐衰,元气的化生逐渐减少,形体出现衰老之象,生殖机能也随之衰退,直至元气衰亡,生命终止。因此,元气不足则容易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生殖机能低下以及未老先衰的病理改变。(2)推动和调控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元气通过三焦,流布周身,可推动和激发人体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正常的生理活动。另一方面,命门为元气之根,内寓元阴、元阳。元阴、元阳是一身阴阳的根本,五脏阴阳皆以元阴、元阳为根本。
6、正如张介宾景岳全书命门余义所说:“命门为元气之根,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因此,元气阴阳之间的协调平衡,可对全身脏腑阴阳起到调节作用,是维持全身阴阳协调平衡、推动和调节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根本。故元气充足,则脏腑功能强健;若元气虚弱,则脏腑功能低下。(一)宗气1 .基本含义宗气,又名大气,是人体后天的根本之气。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说:“大气积于胸中,为后天全身之桢干,内经所谓宗气也由于宗气积聚于胸中,故称胸中为“气海”,又名“膻中”。如灵枢五味所说:“其大气之技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日气海J2 .生成与分布(1)生成:宗气是由水谷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聚合而成。饮食
7、物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化生为水谷精气,水谷精气赖脾之升清而转输于肺,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互结合而化生为宗气。因此,肺的呼吸功能和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宗气的盈虚盛衰。(2)分布:宗气积聚于胸中,灌注于心肺之脉。其向上者出于肺,循喉咙而走息道,经肺的作用而散布于胸中上气海;其向下者借助于肺的肃降作用而蓄于丹田(下气海),并注入足阳明之气街而下行于足。如灵枢刺节真邪说:“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3 .主要功能灵枢邪客说:“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说明宗气的主要功能为行呼吸和行气血。(1)走息道而行呼吸:宗气上走息道,推动着肺的呼吸运动。
8、因此,凡呼吸、语言、声音均与宗气有关。宗气充盛,则呼吸和缓而节律均匀,语言清晰,声音宏亮;反之,宗气不足,则呼吸短促微弱,语言不清,语声低微。(2)贯心脉而行气血:宗气贯注于心脉之中,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因此,凡气血的运行、心搏的力量及节律等皆与宗气有关。宗气充盛,则气血运行正常,脉搏和缓,节律一致而有力;反之,则脉来躁急,节律不规则,或微弱无力,或气血运行不畅,心血瘀滞而见胸闷疼痛、唇舌青紫等症。临床上可以通过诊察左乳下心尖搏动处(名曰“虚里”)的搏动情况来了解宗气的盛衰。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手),脉宗气也J即心尖搏动部位的搏动正常,是
9、宗气充盛之象;若其搏动躁急,引衣而动,是宗气大虚;若其搏动消失,是宗气亡绝。由于宗气对呼吸运动及血液运行都有推动作用,因而可以影响到人体的多种生理活动。凡气血运行、肢体寒温和活动、视听等感觉、言语声音及脉搏强弱节律等,都与宗气盛衰有关。故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说:“宗气者,动气也。凡呼吸、语言、声音,以及肢体运动、筋力强弱者,宗气之功用也。”另外,宗气作为人体后天的根本之气,自上而下分布,蓄积于脐下丹田,对先天元气也有重要的资助作用;元气自下而上运行,散布于胸中,以促进后天宗气的生成。先天与后天之气相合,则成一身之气。先天元气主要来源于肾所藏的先天之精气,而宗气的生成,取决于脾、肺两脏的功能是否正
10、常及饮食营养是否充足。因此,一身之气的不足,即所谓气虚,在先天主要责之于肾,在后天则主要责之于脾肺。(三)营气1 .基本含义营气,又名“荣气”,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作用的气。营,有营养、营运之意。由于营气行于脉中,与血液并行,是化生血液的重要物质基础,二者可分而不可离,故常“营血”并称。营气与卫气相对而言,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在外者属阳,在内者属阴,故又称为“营阴”。2 .生成与分布(1)生成:营气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中最富有营养的部分所化生。灵枢营卫生会说:“营出于中焦J素问痹论说:“荣者,水谷之精气也。”明确指出营气的化生部位是在中焦脾胃,水谷精气是营气生成的物质基础。(2)分布:营气循
11、行于经脉中,与血液并行,通过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运行全身各个部分,内而脏腑,外而皮肉筋脉,终而复始,营周不休,发挥其滋润和营养全身的作用。如素问痹论说:“荣者,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3 .主要功能营气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两个方面。(1)化生血液:营气富含营养成分,与津液相结合,可化生血液,所以营气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灵枢邪客指出:“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读医随笔气能生血血能藏气也说:“夫生血之气,荣气也。荣盛即血盛,荣衰即血衰,相依为命,不可离者也J(2)营养全身:营气随血液运行于全身,输布于各脏腑经络等组
12、织器官,发挥营养作用,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指出:“营气者,生于脾胃,以濡筋骨、肌肉、皮肤,充满推移于血脉之中。”营气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的功能又是相互关联的,因此,若营气亏少,则会引起血液亏虚,以及全身脏腑组织因得不到足够营养而造成生理功能减退的病理变化。(四)卫气1 .基本含义卫气,是指运行于脉外,具有保卫机体作用的气。卫,即保卫、护卫之义。卫气与营气相对而言,属性为阳,故又称为“卫阳二2 .生成与分布(1)生成:卫气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中慷悍滑利的部分。卫气和营气尽管都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但性质有一定的区别,营气比较轻柔,而卫气比较刚悍。正如素问痹论所说:“卫者,
13、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愫疾滑利J(2)分布:卫气具有慷悍滑利之性,不受脉道的约束,行于脉外,外而皮肤肌媵,内而胸腹脏腑,布散全身。故素问痹论说:“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卫气在全身的循行有三种方式:一是在脉外与营气同步运行,营卫和调;二是白昼布散于阳分、肌表,夜间入于内脏、阴分;三是根据机体生理需要而散行全身。3 .主要功能卫气主要有防御、温养和调节作用。灵枢本藏所谓“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媵理,司开阖者也“,即是对卫气功能的高度概括。(1)防御作用: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这是卫气最主要的功能,也是其命名的依据。皮肤媵理是机体抗御外邪的重要屏障,肺气宣发卫气于肌表,
14、使媵理致密,护卫肌表,抵抗外来的邪气,使之不能入侵人体。因此,卫气充盛,则机体抗御邪气的能力强盛,不易招致外邪的侵袭;若卫气不足,肌表不固,防御能力下降,则易感受外邪而发病。(2)温养作用:卫气是产生热量的主要来源,其流布于体表乃至周身,对肌肉、皮毛和脏腑发挥着温养作用,使肌肉充实,皮肤润泽,并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若卫气不足,温煦之力减弱,易致风寒湿等阴邪乘虚侵袭肌表,出现阴盛的寒性病变;反之,若卫气郁聚不散,不能畅达,则化而为热,可出现阳盛的热性病变。所以,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说:“卫气者,热气也。凡肌肉之所以能温,水谷之所以能化者,卫气之功用也。虚则病寒,实则病热。”(3)调节作用:卫气
15、能够调节媵理的开合,控制汗液的排泄。张介宾景岳全书汗证指出:“汗发于阴而出于阳,此其根本则由阴中之营气,而其启闭则由阳中之卫气。”说明营血和津液是汗之化源,而汗液的排出与否,则受卫气的控制和调节。同时,卫气通过对汗液排泄的调节,可以维持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从而保障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协调平衡。因此,如果卫气功能失常,可导致媵理开合失司,汗液排泄异常,或因邪气郁遏而媵理闭塞,出现无汗、身热等症;或因卫虚不固,媵理疏松,出现自汗、漏汗、恶风等症。此外,卫气的循行与睡眠活动密切相关。平旦卫气由阴出阳,循行于阳经,阳经的卫气充盛,阳跷脉盛满,主寤,主目开;入夜卫气由阳入阴,循行于内脏,阴分的卫气充盛,阴
16、跷脉盛满,主寐,主目合。可见卫气的昼夜正常运行,是人体寤寐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若卫气循行失常,可表现为人体寤寐的异常,卫气行于阳分的时间长则不寐,行于阴分的时间长则多寐。卫气的上述功能又是相互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防御外邪的入侵与调节媵理的开合之间密切相关。若媵理疏松,汗液自出,则易受外邪侵犯;而媵理致密,则邪气难以入侵。在调节体温方面,卫气的温养作用也与调节媵理的开合密切相关,只有温养的升温与出汗的降温之间不断地相互协调,人体的体温才得以保持正常。如若温养太过或不能出汗,则身热无汗;如若温养不及或汗出过多,则肤冷多汗。营气与卫气尽管都来源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但二者同源异流,在性质、分布及功能上均有一定的区别。在性质上,营气属阴而性质精纯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