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表格式).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38233 上传时间:2024-04-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3《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3《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3《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表格式).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八年级(上)教材版本人教版(部编版)课题名称第六单元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难点名称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仁政”思想.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仁,这个字的意思容易理解,但“仁政”作为一种学说,作为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让学生当堂理解是有难度的。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作为中学生,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各方面的影响,很难理解在当时战乱纷争的时代,孟子为什么提出的这种以“和”为本的治国理念,更多的人认为通过武力征服才是合理的。这也是学生心中的疑惑之处。难点教学方法1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得出“作战和治国都需要人和”的道理。2 .通

2、过说文解字的方法理解“仁”,然后再过渡到对“仁政”思想的理解。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大家对孟子这个人了解吗?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故事孟母三迁,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孟子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孟母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母亲,培养出了一位伟大的人物,现在我们尊称他为“亚圣”,后世以“孔孟”并称。战国中期,诸侯混战,生灵涂炭,面对这种情况孟子反对不义之战,反对霸权主义,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今天我们学习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体现了他的这一主张。知识讲解(难点突破)1 .作者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个观点,列举了两个事例,请同学们找出来。攻城失败和守城失败这两个事例。2 .同学们对这两个事例进行分

3、析:思路如下攻城的一方占据哪个有利条件?天时守城的一方占据哪个有利条件?地利结果如何?守城失败得出什么结论?天时不如地利继续分析第二个事例:攻城的一方占据哪个有利条件?人和守城的一方占据哪个有利条件?地利结果如何?攻城失败得出什么结论?地利不如人和所以说,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作战条件中,人和是最重要的。接着作者话题一转,他认为作战需要靠“人和”,治国更需要“人和二3 .请同学们思考:君主如何才能得到“人和”呢?需要君主实行“仁政”4 .什么是“仁政”?先理解“仁”的含义:仁,亲也一一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孔子:核心是爱人,对人有爱心孟子:恻隐之心,即同情心5 .实施仁政就是要把“仁”的思想落实到

4、具体的国家治理之中这就是仁政。所以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课堂练习(难点巩固)在括号内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句子填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台独分子”妄图利用台湾海峡这一()来阻挡祖国的统一是不会得逞的。“一个中国”是人心所向,正所谓(不如)。我们看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支持“一个中国”的主张,反对“台独”分裂势力,正所谓“,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我们绝不承诺放弃武力,这正是“以,。”所以,“君子有,wo小结文章开篇点题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用战争的两个事例证明论点,指出“人和”的重要性,最后推及到治国。君主要实施仁政,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