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育教育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渗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德育教育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渗透.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浅析德育教育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渗透摘要:在新时代新的形势下,党的十九大决定强调指出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势必以德育为先,这也推动了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深入发展。在学科德育的背景下,音乐学科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常被忽视,若不加以重视和利用,这将成为学科德育发展的一大缺失。本文通过观察音乐课堂实例,对当前音乐学科德育渗透现状进行分析,依附教学课例,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试图对在音乐学科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提出建议与策略。关键词:学科德育;初中音乐;音乐课堂教学;在传统观念中,德育内容大致与文史思品类学科关系密切,由此,德育总是习惯性的被投放在诸类学科中,重说教,轻实践,难以让学生欣然
2、地接受,所以德育常被人嘲讽唱高调。要顺利推行德育,推动德育的发展,就要革新对德育的观念。随着德育一体化的推进,笔者真切地感受到德育不能单单局限在文史思品学科中,应把德育工作放在全民教育的前沿和重要位置,拓宽范畴,针对各学科的教学特点,有的放矢的制定德育目标。如音乐学科,因其感染性、贯彻性强的特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把口头化的德育理论转变为学生主动内化的德育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一、音乐教育的作用中国具有悠久的乐教传统,纵观源远流长的中国音乐教育史,音乐更多的承载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音乐思想发展的源泉,各学派的代表人物传播着
3、不同的见解,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日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强调音乐的社会政治功能,认为音乐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道德风尚的重要手段。孟子继承了孔子对音乐的看法,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高度评价了音乐的作用。音乐经过长时间的历史积淀,终于在大唐盛世喷薄而出,诗人白居易就曾说道音声之道,与政通矣。到了近代的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曾在大同书中指出歌诗说教,以辅翼其德,涵养其性,不难发现音乐所起的教化作用越发明显。当中华民族面临危难存亡之际,踊跃了一大批如黄自、聂耳、贺绿汀等爱家报国的音乐家,他们抓住每一个勘励的音符去激励人心,用每一条铿锵有力的旋律去击垮敌人的防线。黄自的抗敌歌、
4、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贺绿汀的游击队歌等都激励着中华人民奋勇抗敌,强大抗战的信念。通过音乐的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灵,培养自身涵养,发挥道德教化的功效。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音乐教育,并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带进音乐课堂,这使得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助推着德育教育在音乐课堂中的渗透。音乐作为一门感染性强、灵动且具弹性的学科,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涵养,学生能够在音乐熏陶下得到情感的共鸣,老师则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晓之于理,动之于情,感之于心,导之于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励志态度、改善学生的人品与情感、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
5、形态。二、初中音乐学科德育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当下的音乐教材内容,在选曲上大多偏重于体现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合作精神、劳动精神、不屈不挠奋斗精神等高尚精神品质的音乐,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就很容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但是,就目前音乐教育而言,仍存在诸多问题。(一)缺乏音乐教育的认知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以其本身所具有的美育价值,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追求人格全面平衡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绝大部分学校、教师、家长乃至学生对学习的思想观念仍抱残守缺,以“分定人,把学习与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出于功利意识的作祟,部分
6、学生家长认为音乐教育与考试分数无关,与考入高中的关系不大,时间应该是用来各科文化知识的学习,音乐课用E是欣赏与歌唱,情愿在教室里自习。如此,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小三门的副课地位安如磐石,随意改动要课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学生及家长对音乐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也是导致音乐教育难以发展,德育教育难以渗透的一个重要因素。(二)缺乏思想的深度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情况,部分教师未能从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上去看待教育,未能将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紧密配合,将德育教育看成是与己无关的”政治任务,只是将音乐教育作为单纯的审美教育,而德育教育目标因此被忽略,使审美教育失去了其应有
7、的思想深入与感化力度。受这种错误理念的影响,会弱化音乐的净化作用,使得初中音乐课堂具有明显的娱乐化特征与去德育化特征。再者因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大部分教师无法突破传统的音乐教学形式,更多关注的是理论知识的讲授、识谱唱谱能力的训练以及练声歌唱的技巧,教学内容过于枯燥不够延展性或过于注重课堂氛围华丽而无实质性,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只存在于教案中,束之高阁,忽略了通过教材去拓宽德育功效。(三)缺乏德育渗透的方式大部分教师未受过学科德育的相关培训I,未能准确掌握将德育教育渗透进音乐教育的方式方法,对贯彻德育教育也无从下手,再者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会让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轻体验、重形式,造成德育
8、教育模式单一化、固定化,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脱节,在这样的音乐课堂中,学生从主体转为被动,原本一节共情的音乐课,在渗入不成熟的德育教育方法后,学生不仅得不到真正有效的学科德育教育,还让音乐课变得不伦不类,由此产生了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断层。(四)学生基础能力受限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也是制约德育教育在初中音乐课堂渗透的重要因素。因学生的综合能力参差不齐,对于音乐情感与审美的能力十分有限,在课堂中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进展。在习惯了简单的音乐教学模式后,若要使其深入学习基础乐理知识、赏析音乐作品,必定会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的音乐素养无法满足实际发展的需求,制约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影响
9、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三、音乐课堂中贯彻学科德育教育的策略(一)加强教师的自身素养,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习惯性将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上,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培养学生唱歌能力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根据已有的知识向外进行拓展,制约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再者,由于初中生缺乏自我学习的意识和综合学习的能力,无论是专业美育,还是兼而有之的德育,都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地去设计教学内容,突破传统音乐教学存在的不足,以过硬的业务素质开展音乐教学,以创造性的
10、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提高音乐教学成效。只有不断提高初中音乐教师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敬业精神,才能实现音乐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还要以自己对音乐的热忱、对音乐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去感染和启发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感悟音乐作品背后的社会功能和塑造三观的价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初中生正处于心智发展并不成熟的阶段,极易受网络媒体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当今自媒体的高速发展,内容错乱复杂,甚至未经过筛选便进入学生的视野,极易带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这需要教师转变传统音乐教育的理念,在轻松有趣的音乐课上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进行青年友谊圆舞曲的教学时,因初中生
11、正处于对友谊等情感充满疑惑的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这首歌曲之后,让学生进行歌曲的情感感受,理解青少年的友谊间充满的欢乐情绪。之后,笔者教导学生进行曲目的演唱,同时分析歌曲,彳等德育教育融入到教材的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友谊等情感的美好,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丰富情感世界。(二)贴近生活,营造日常生活氛围学科德育教育必须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遵循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的原则。作为音乐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带去音乐知识,同时也要启发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现实生活场景与学习环境为主要素材,营造符合初中生年龄段特点的日常生活氛围,让学生自主
12、地在音乐课堂中展示自己的情感体验。可从学生在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生活问题或者社会问题入手,如发生在香港,备受关注的“反中动乱,游行暴动者大多是香港的年轻T弋,他们肆意妄为纠解法治,试图破坏一国两制,这样的举止行为反衬出这些青年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大海啊,故乡我的中国心七子之歌东方之珠等)中,可以此事件为素材,通过学科德育教育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如在欣赏东方之珠时,通过歌词、创作背景、视频片段,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年沧海桑田,引导学生感受一腔血脉共流的情怀,内心翻涌的是对祖国的敬畏与尊重,是一种家国情怀与国家归属感。继而引导学生感受如今祖国的和平与美好,强盛与繁
13、荣,感念今昔,珍惜今日幸福生活的不易,激发学生对这一单元歌曲的进一步理解与探究,将德育教育融入进音乐课堂中。(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内化在音乐课堂中,为了实现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之间的有效结合,老师要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注重学生的实践作用,将课堂的主动权归还于学生,根据歌曲抒发的意境,利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实践活动氛围,在学生亲身实践体验后,由教师引导层层渗入德育教育。教师还须帮辅学生将自身的认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在自我、合作探究后总结出属于学生自身内化的认知理论,最终形成自我对已知事物的道德行为准则判断。如在教学黄河大合唱时,教IJip可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现黄河
14、那奔腾叫嚣、波澜壮阔、浊浪排空的盛况,配合黄河大哥唱中的歌曲保卫黄河,带领学生进入作曲家创作的抗日战争时期。鼓励学生投入到情境中去,在欣赏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邀请学生演绎在乌云满天、暴风雨强袭下,黄河中划船前行的船夫,体会当时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与吃苦耐劳一定要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最后一首怒吼吧,黄河是全曲的高潮,邀请学生与教师一同将抽象的情绪表现在肢体动作上,有捶胸吼叫,有坚定有力的步伐,有奋力划船的船夫、有一双双坚定又有气势的眼神等等,将学生的情感渲染到极致,感受中华民族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再如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鼓励学生主动进行音乐创作,根据作品的意境,向学生展现当时的一
15、副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通过视频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当时的沙皇统治时期,伏尔加船夫曲作为背景音乐穿插在视频内,劳动号子声徐缓、深沉,乐曲的力度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引发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这正如同纤夫们由远处艰难走来经过跟前,复又远去,消失在夕阳中的悲壮景象。利用情境教学法,学生同教师一起创设情境,演绎一群被沙皇迫害压制,要拉动货轮、艰难前行的纤夫们,帮助学生重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痛苦呻吟又不屈不挠、顽强斗志、奋勇向光明前行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懂得珍爱现有的美好生活。由此可知,将德育教育融入音乐课堂,不仅有利于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更能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培养德
16、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青年。四、小结音乐是根植在人内心的感悟,能巧妙地在人群中传递情感,渲染氛围。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音乐学科独特的艺术魅力,结合学科自身特点,有的放矢的在音乐课堂中渗入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盛行的今天,音乐课堂越来越受重视,又因德育教育的特殊性,其与音乐课堂的融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而,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音乐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三观树立上的渲染作用,接受美育教育的同时,也要得到思想品质上的提升。音乐学科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深入学生心灵,真正通过教育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参考文献马银杏.试析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华少年,20172毛静初中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