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教材变动总结详细版(第三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教材变动总结详细版(第三部分).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教材变动总结详细版(第三部分)粉色,是有增加内容蓝色,是有修改内容绿色,是删除内容第十八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二、货币供给(三)数字货币【增加前11.数字货币产生的背景。货币起源于人类商品交换过程,先后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和电子货币等形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一种尝试脱离中央银行货币发行机制的新货币一一数字货币开始出现。2009年,世界上第一个加密数字货币比特币正式诞生。【P160】【增加后】1.数字货币产生的背景。货币起源于人类商品交换过程,先后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等形态。近年来,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快速迭代,金融科技
2、深度融合,数字金融蓬勃兴起,金融信息化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催生了数字货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一种尝试脱离中央银行货币发行机制的新货币一一数字货币开始出现。2009年,世界上第一个加密数字货币比特币诞生。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的发展催生了数字货币,同时,在数字金融资产的交易场景中,数字货币成为高效率的工具,又促进了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的发展。【P162】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一、中央银行【增加】(五)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中央银行制度是最重要的现代经济制度之一,在国家金融制度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这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经济金融治理现代化、走中
3、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指明了重要方向和着力点。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现代货币政策框架、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和国际金融协调合作治理机制的总和。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目标是建立有助于实现币值稳定、充分就业、金融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四大任务的中央银行体制机制,管好货币总闸门,提供高质量金融基础设施服务,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管控外部溢出效应,促进形成公平合理的金融治理格局。结合我国实际,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坚持党中央对中央银行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取向;坚持全球化国际化方向;坚持完善中央银行内部治理体系。【P170】二、货币政策
4、(三)货币政策工具【修改前】(3)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国债、发行票据的活动即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的证券交易活动,其对象主要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目的在于调控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公开市场业务是比较灵活的金融调控工具。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相比较,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更具有弹性和优越性:一是中央银行能够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二是公开市场业务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三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四是由于公开市场业务的规模和方向可以灵活安排,中央
5、银行有可能用其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但是它的局限性也比较明显:一是金融市场不仅必须具有全国性,而且要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可用于操作的证券种类必须齐全并达到必需的规模。二是必须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配合。例如,如果没有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配合,这一工具就无法发挥作用。【P169】【修改后】(3)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国债、发行票据的活动即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的证券交易活动,其对象主要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目的在于调控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公开市场操作是比较灵活的金融调控工具。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相比较,公开市场操作政策更具有弹性和优越性:一
6、是中央银行能够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二是公开市场操作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三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四是由于公开市场操作的规模和方向可以灵活安排,中央银行有可能用其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但是它的局限性也比较明显:一是金融市场不仅必须具有全国性,而且要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可用于操作的证券种类必须齐全并达到必需的规模;二是必须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配合。例如,如果没有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配合,这一工具就无法发挥作用。P172【修改前】在我国,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仍有空间,但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比较明显。2013
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总量性货币政策工具中附带结构调整要求工具2以定向藻动牲投族为基的带款便利,包括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等U上述政策工具发挥孑精推滴灌件用,取得了较好效果UP170【修改后】在我国,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仍有空间,但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比较明显。201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总量性货币政策工具中附带结构调整要求。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向,发挥精准滴灌、杠杆撬动作用的工具,通过提供再贷款或资金激励的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特定领域和行业的信贷投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截至2022年6月末,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共
8、有10种,其中长期性工具有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3种,阶段性工具有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抵押补充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和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等7种。【P173(六)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增加】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P175】【修改前】(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经济发展进入新
9、常态以来,我国金融业脱实向虚现象一度有所加剧,突出表现为:货用增艮与经济增长背离,金融增长与投资柒率存离L资/价格特别是屏俳,与商品价格背离,影子银行急剧膨胀U金融机构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航力U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三项任务,其中账务实体经济列三项任务之首U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概念的提Sb就是要主动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广白稳健货-币政策更高效L货币信贷总量更精准,绿色金融T金融、科创金融快速发展T两项喜达实体经上升势头得到遇制1-制闺把
10、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金融基础设施监管、金融业综合统计等告唤制度艘落地实施k【P172修改后(七)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管理部门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调节和结构调节的双重功能,广义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速与名义GDP年均增速基本匹配,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稳健发展。宏观杠杆率总体保持平稳。国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积极贡献。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强化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逐步完善激励
11、约束机制,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积极拓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空间,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余额位居世界前列。坚持创新驱动,人民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支持范围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企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增强金融普惠共享,普惠小微贷款增量扩面。创新金融服务全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并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基本建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P175】第二十一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三、金融监管体制(二)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增加】为了进
12、一步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2023年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方案中与金融监管有关的内容主要包括: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压实地方金融监管主体责任;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加强金融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统一规范管理。现代金融监管的基本内涵包括宏观审慎管理、微观
13、审慎监管、保护消费权益、打击金融犯罪,维护市场稳定和处置问题机构。现阶段金融监管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世界经济复苏分化加剧,增长动力不足;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阶段,金融与实体经济适配性不足、资金循环不畅和供求脱节等现象相互影响;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使金融业态、风险形态、传导路径和安全边界发生重大变化;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差距;专业化处置机构和常态化风险处置机制不健全;金融生态、法制环境和信用体系建设任重道远。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重点从以下方面着手:强化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风险为本”的审慎监管框架;加强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
14、内部控制;营造严厉打击金融犯罪的法治环境;切实维护好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完善金融安全网和风险处置长效机制;加快金融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P1901【增加】(四)建立维护金融稳定长效机制1.完善维护金融稳定的机构设置。为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强化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职责,确保金融安全与稳定发展,同时,在地方层面设立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和成立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2023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进一步对机构设置进行了优化。一是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
15、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负责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研究审议金融领域重大政策、重大问题等,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不再保留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划入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二是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金融系统党的工作,作为党中央派出机关,同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2.推进金融稳定立法。我国金融法治建设不断加强,但也存在不足,缺乏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处置的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为建立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的专门制度安排,人民行会同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反复论证,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稳定法(草案)(以下简称草
16、案)。草案旨在建立健全高效权威、协调有力的金融稳定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金融机构及其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的属地责任和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和早期纠正,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干预;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处置机制,明确处置资金来源和使用安排,完善处置措施工具,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以进一步筑牢金融安全网,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草案明确了国家金融稳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的职责,规定国家金融稳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负责统筹金融稳定和改革发展,研究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以及维护金融稳定重大政策,部署开展相关金融风险处置工作。涉及金融稳定和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事项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P192五、国际金融监管协调(四)巴赛尔协议In【增加前】2009年中期以来,基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