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题库.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18497 上传时间:2024-03-3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5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题库.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应用信息化的过程,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应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互联网和软件等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并充分整合、广泛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12系统系统(SyStem)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由一些元素(Element),按照一定的法则或结构组织起来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14信息系统结构信息系统结构是指信息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的总和,是收集和加工信息的体系。18信息源通过对从组织内部环境和外界环境中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甄别、汇总、分

2、类、加工,形成“有用的数据”即信息。它是信息的源头。19信息处理器通过信息处理器的加工、存储、传输,为各类相关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19信息用户信息的使用者,包括组织中高、中、低层管理者、执行者及有关信息的需求者。19信息管理者他们主要负责整个的信息处理活动,比如1:数据的收集、组织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与传输,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运行、升级与维护,信息的处理分析与提炼等等。19战略信息资源是指那些与企业或组织战略及其管理具有高度相关性的,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全局性的、决定性的信息资源。25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它是将信息系统的战略计划、信息需求分析、资源分配等诸要素集成的信息系统方案进行认识、

3、选择和确定的过程。它可以帮助组织充分利用信息系统争取竞争优势,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企业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以实现组织的宗旨、目标和战略。26企业再造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特别是对企业业务过程进行根本性地重新思考和定位,通过彻底设计改造,达到大幅度提高企业关键性能目标地目的。45数据数据是客观事物的属性、数量、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等的抽象表示。它是可识别的、抽象的符号。52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所得到的另外种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52知识是以某种方式把一个或多个信息关联在一起的信息结构,是客观世界规律性的总结。知识是信息的积累,但它

4、不是各种信息的简单堆砌和叠加,而是各信息单元通过内在联系而建立起来的完整体系。53竞争情报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产品。过程包括了对竞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产品包括了由此形成的情报和谋略。55信息生命周期是指从信息产生并被收集开始到老化推出服务之间地过程。通常包括信息额收集、传输、加工、存储和使用。57管理管理是为了某种目标,应用某些思想、理论和方法去合理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人,调度各种资源,如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以求用最小地投入去获得最好或者最大地产出目标。63数据组织指的是把数据按照便于计算机处理的形式组织起来,目的是为了对

5、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84数据项数据项是组成数据库系统的有意义的最小单位,其作用是描述一个处理对象的某些属性。84记录记录是某个对象有关的一切数据项的集合。85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对客观事务及其联系的数据化的描述是数据库系统设计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是数据库系统实现的基础。86顺序组织文件文件中数据记录的物理顺序与逻辑顺序致,即文件的记录按关键字值的递增(或递减)次序排序,形成记录的逻辑顺序。86索引文件具有索引表的文件称为索引文件,它由索引与主文件两部分组成。86主码关系表中其值能够唯一标志一个元组的属性项。87数据库是一个长期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

6、。88属性属性指实体具有的某种特性。属性用来描述一个实体。89实体实体是观念世界中描述客观事物的概念。实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或抽象的概念;可以指事物本身,也可以指事物之间的联系。89电子商务是种商务活动的新形式,是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数字化通信网络和计算机设备等为工具,进行商务活动的过程。电子商务基于Internet/Intranet或局域网、广域网,包括了从销售、市场到商业信息管理的全过程。130企业系统规划法BSP企业系统规划法(BSP,BusinessSyStemPIanning)是一种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由IBM公司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BSP法采用自上而

7、下的方法识别系统目标,识别企业过程,识别数据,然后自上而下设计系统,以支持系统目标的实现。146U/C矩阵是一个普通的二维表,行表示数据,列表示功能,使用U(USe)和建立C(create)来表示功能对数据类的使用和产生。150企业过程企业过程为逻辑上相关的一组决策或活动的集合,这些决策或活动是管理企业所必需的,企业过程也称为企业业务过程或管理功能组,例如库存控制、财务计划等业务处理活动或决策活动。147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把整个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等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过程是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变为管理信息系统

8、战略目标的过程。152关键成功因素法(CSF)关键成功因素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CSF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关键成功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成功因素来确定系统的信息需求,并队新系统进行规划。153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也称可行性分析。在总体规划的前段工作中,通过初步调查,了解系统的概貌和当前系统存在的问题,确立新系统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开发新系统的条件是否具备,明确新系统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就是可行性研究。153生命周期法生命周期法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都遵循一个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新的系统在旧的系统基础上产生、发展、老化、淘汰,最后又被更新的系

9、统所取代,这样的系统开发方法叫做生命周期法。160对象(Object)对象是封装了数据及可以施加在这些数据上的操作的结合体,这个结合体有标识它的名字,而且向外界提供一组服务(即公有的操作)。可简单表示成:166组织结构图是一张反映组织内部之间隶属关系或管理与被管理的树状结构图。181业务流程图业务流程图就是利用系统调查的资料将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每一步步骤用一个完整的图形串起来,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的业务管理、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183数据流程图据流程图(DFD,DataFlowDiagram)是描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是用少

10、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传递、存储和处理的总情况。187数据字典所谓数据字典就是对数据流图中的所有名字进行定义(或说明)的汇总。它详细地描述了数据的组成情况和加工规程。它主要用来描述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和外部实体。194代码所谓代码,是代表客观存在的实体及其各种属性的符号,如数字、字母或它们的组合。216HIPO图PO图由模块层次图和IPo图两部分构成,前者描述了整个系统的结构设计以及各类模块的外部属性,即上下级模块、同级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和调用关系;后者描述模块的内部属性,即模块内部的处理过程和输入、输出关系226第四代程序生成语言也称为第四代程序生成语

11、言,是一种基于常用数据处理功能和程序之间对应关箫的自动编程工具。238联调统联调是将整个系统联合起来调试,也就是对系统的各子系统进行联调,包括测试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合理、系统运行功能是否达到系统目标要求、系统遭到破坏后能否按要求恢复等。240统调系统的统调是在联合调试的基础上对整个系统的全部功能所进行的调试工作。包括对子系统之间的接口,数据通信,处理功能,资源共享以及某系统遭到破坏后能否按要求恢复等问题的调试。240分调子系统调试(分调)是在程序调试的基础上,对系统中某些程序之间的调用关系和数据传输关系进行的调试。这一步调试主要是考察各模块外部功能、接口以及各模块之间调用关系的正确性。

12、240黑箱法黑箱法是指测试人员不考虑程序模块的内部结构如何,而只用测试数据来验证程序是否符合功能的要求,是否会发生异常现象。240白箱法白箱法是指测试人员根据模块内部的结构来设计测试数据,使模块中的所有测试路径都被测试到。240程序调试也称为模块调试,它是对模对中的第一个逻辑程序单元进行测试,通常是设法让程序在一些不常见的数据输入或操作下进行工作,以保证一个程序单元确实完成了系统设计所设想的功能。240系统转换系统转换是指运用某一种方式由新的系统代替旧的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协调新旧系统之间的关系,认真处理新旧系统在交替衔接平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241系统效率与旧系统相比,减轻了多少

13、重复地繁琐地劳动和手工地计算量。抄写量,效率提高了多少。通常可以通过系统地处理速度,或者单位时间内的处理业务量来衡量。247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步骤1.确定规划的性质。2.收集相关信息。3.分析评价现状。4.定义约束条件。5.明确管理信息系统战略目标。6.明确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7.提出系统开发方案。8.制定项目实施计划。1.系统开发策略主要有:自上而下的开发,自下而上的开发,综合开发三种。2.自上而下的开发是从企业管理的高层入手,首先考虑系统的总体目标,再对总目标进行分解,划出业务子系统。是一种从整体到局部的开发方法。其有点是系统整体性好,逻辑性强。但是对于大型系统的开发因为工作量大,而

14、使开发周期长,投资较大。3.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是从企业或者组织的基层子系统开始,逐个实现最后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这样的系统容易实现,资金投入分期进行,见效快,比较容易被企业接受。但是这样的系统缺乏整体性,缺乏系统的观点,有可能造成145系统开发的策略主要有哪几种,他们各有什么优缺点?159论述生命周期法及其特点。L生命周期法将软件工程和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信息系统的开发,将信息系统开发的整个生存期视为一个生命周期,并严格的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有计划的完成系统的部分设计,分步骤的开发系统。他有如下特点:1.面向用户的原则,2.自顶向下整体性的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

15、。3.严格按照阶段执行。4.工作文档规范划和标准化。160用生命周期法开发一个系统时,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1)系统规划阶段(2)系统分析阶段(3)系统设计阶段(4)系统实施阶段(5)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1.系统规划阶段2.系统分析阶段.3.系统设计阶段.4.系统实施阶段.5.系统运行及维护阶段。1.用户介入系统开发的深度不够,系统需求难以确定。2.开发周期长,文档过多,容量大,用户难以真正理解这些文档。3.用户难以理解,造成各阶段文档的审批工作困难。原型法是指在系统开发的过程当中,先建立一个快速的原型系统,然后交给用户使用和评估,由用户提出修改的意见,再进行必要的改进,然后交给用户使用和评估。其开发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L确定用户需求。2.开发原型系统。3.试用和评价原型。4.修改和改进原型。161简述生命周期法的开发周期161论述生命周期法存在的问题162什么是原型法?原型法的开发过程分为那几个阶段?163原型法的修改控制方法主要有哪些?控制原型修改次数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