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练习(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练习(含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练习一、单选题1 .在澳大利亚,英国人到来之前原住民人口达75万人,1901年只剩下9万多人。在新西兰,18世纪原住民有25万,19世纪中叶只剩下5万多人。这一变化客观上导致大洋洲()A.难民救助问题尤为突出B.华工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C.混血人种成为最大族群D.主流文化出现替代性变化2 .墨西哥的斗牛起源于西班牙的斗牛。爱尔兰和英国的木鞋舞,传到美国衍化成踢踏舞。古巴黑人仍保留着非洲祖先的古老传说。巴西民间口头文学中经常可以寻觅到来自安哥拉、刚果和莫桑比克的黑人传统的遗痕。这些现象()A.消除了各洲之间的隔阂B.促进了世界人口的迁移C.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D
2、.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交融3 .下表为西班牙统治时期墨西哥的印第安人数变化情况。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时间概况1521年印第安人约700万一900万,大约有147种语言。16世纪末期由于奴隶、饥荒等原因,印第安人数减少了200万。17世纪末印第安人仍占墨西哥450万居民的83%。A.族群间融合发展缓慢B.混血人种成最大族群C.西班牙殖民进程停滞D.欧洲文化影响力衰退4 .19世纪末美国排华情绪加剧,被人贩卖到美国加州的丁龙辞职回国。他希望把终生积攒的血汗钱12000美元捐献给一所有名的美国大学,建立一个汉学系。在朋友的帮助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设置了“丁龙讲座和“东亚系”。丁龙的经历说明华工出国(
3、)A.促进中华文化的交流传播B.推动了美国停止人口贩卖C.提高了近代中国的国际地位D.助推美国对知识精英的需求5 .16世纪初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印加帝国统治末期的印第安人至少有900万人,到了17世纪人口已减少到60万人。这一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使拉丁美洲长期落后B.西班牙失去海上霸权C.在欧洲引发价格革命D.非洲损失大量劳动力6 .下表是清代后期福建、广东出国契约华工人数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时段总人数年均1801-1850年32万人6400人1851-1875年128万人5.12万人A.沿海城市化发展吸纳剩余劳动力B.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C.劳动力跨国流动成为就
4、业新主流D.政府开始大规模组织劳务输出7 .下图为1890年美国部分外来移民的写照。据此可知,当时美国()A.社会底层移民生存艰难B.种族歧视制度依然存在C.社会保障制度亟待完善D,城市化进程中问题显现8 .有学者认为,在殖民地时期形成的以欧洲基督教文化为主体、以美洲印第安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为次要成分的杂交文化结构一直保持至今。因此,当代拉美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种族和文化的混杂性。下列选项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伦巴舞和巴西烤肉B.爵士乐和芭蕾舞C.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和摇滚乐D.马卡龙和探戈9 .下列对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15世纪至19世纪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变化表(单位:百万)时间中国印咬欧洲非
5、洲撒哈拉以南拉丁美洲1400年70745260361600年11014589104101800年3301801469219A.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人口呈上升的趋势B.近代殖民活动影响了拉丁美洲的人口结构C.撒哈拉以南人口变化的根源是传染病入侵D.殖民侵略导致亚非拉人口下降与生产破坏10 .1890年,海外华民开始对国内进行侨汇。其时,旅美华人每年从美国旧金山银行汇入中国之银,”约合八百万两内外”,新加坡一地的华人商佣十四五万人,”前后携寄回华者,当亦不下一二千万(两)据此可知()A.世界殖民体系趋于崩溃B.华工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地区C.华侨投资推动社会转型D.侨汇资金推动城乡社会发展11 .19
6、世纪中叶,英国流放到澳洲的犯人达到16.8万人。这些犯人在澳洲开垦了810公顷的土地,使得他们在经济上能够自给自足,并且从小麦和羊毛的生产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由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向澳洲的移民()A.优化了澳洲的族群结构B.为工业化提供了劳动力C.加速了英国的圈地运动D.推动了澳洲的殖民开发12 .某学者认为大约自15世纪初开始,全球气候进入一个寒冷时期,称之为“小冰期随着气候变冷,鱼群向西南方向迁徙,15、16世纪的船长也追随着鱼的足迹一直向西航行,欧洲人的目光从陆地转向海洋,开辟了新大陆。该学者旨在说明,人类历史进程的改变()A.受到了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B.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C.得益于科学
7、技术进步的推动D.源自鱼群迁徙的状况13 .清初统治者将华侨视为“背弃祖宗庐墓、自外王化的“弃民对荷兰大肆屠杀华侨的暴行不闻不问。19世纪70年代初,秘鲁华侨受到大规模迫害,清政府立即与秘鲁政府交涉,并派官员前往该地调查取证,1874年与秘鲁订立“查办虐待华工专条和商约”。清政府对待华侨态度的变化主要是由于()A.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B.政府对海外华侨的认识发生改变C.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D.中国新的经济因素社会力量发展14 .下图为美国纽约市市徽。徽章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个站立的人,一个是印第安人,一个是荷兰人。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A.纪念印第安人和荷兰人对纽约的开发B.早期天主教的传
8、播C.荷兰殖民者与殖民地人民能融洽相处D.对美洲的殖民扩张15 .下图为16501950年欧洲、美洲、非洲、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单位:%),其中属于美洲的是()16 .1865年,清政府诏令从人口密集的湖北、湖南、河南等省移民到江南地区,允许移民对无主田山、房屋“插标划田、立界为山、据室为家受其影响,安徽宁国县十余年后移民与土著人口比例达3:1。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秩序逐步恢复B.人地矛盾有效缓解C.土地制度发生变革D.边疆开发成效显著二、材料分析题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山东遭受黄河水害,连续数年歉收。武帝颁布诏书,允许饥民流徙
9、就食于江淮间并可以定居。两汉之际,中原兵争激烈,人民纷纷“避乱扬州”。从东汉至西晋初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内迁,居住在今甘肃、陕西、山西以至河北、辽宁等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唐天授二年,徙雍、同、泰等7州数十万户到洛阳,以实京都长安。自开元年间到五代宋初,全国各道、州置县计120个,其中北方20县,南方却达100县之多。南宋时,“北人过海外,是岁不还者,谓之住蕃”,有的“住蕃虽十年不归”。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材料二清初,各种摊派、私征、预征、加征迭兴,“数省皆困”“十室九空”。康熙年间,颁布招民填川诏,社会经济复苏,“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乾隆初年“大市大镇,商
10、旅辕集,行业专家,祖孙居处,大者千计,小者百十数。”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参赞大臣绰克托在描述乌鲁木齐的情景时说:“民人等移居以来,伐木采煤,养育鸡豚,竟成村落,与内地无异。”摘编自陈锋清代的移民与社会经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至两宋区域人口迁移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人口迁移的特点。18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国家、民族关系的观点(部分)。主张出处君子和而不同。论语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礼记材料二魏晋以来,入居中
11、原的少数民族上层已具有相当高的汉文化修养。内迁较早的匈奴贵族如刘渊、刘宣等莫不综览经史、著诗文、工书草。北魏孝文帝亲政后重用儒士进行政治改革,实施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政策,促使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同汉族大致趋同。这一时期,胡服在中原流行,推动中国传统服饰由“上衣下裳制”向“上衣下裤制”转变。另外,以肉食、奶酪、茶酥、胡饼为特征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也为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新内容。著名的敕勒歌和木兰诗作为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碰撞的产物,可谓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北方民族的乐器、百戏杂伎以及绘画、雕塑、书法等也都为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摘编自陈琳国、侯旭东中国大通史魏晋南北朝下材料三198
12、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城镇在对农民封闭20多年后终于使他们向城市迂移、就业成为可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广东省的流入人口规模在全国居首位。90年代以后,长三甭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对流入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增强,与珠三角等地区成为流入人口集中的都市圈。摘编自郑宾真、杨舸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国家、民族关系的主张。(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交融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态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13、(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口迁移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以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属于民间的家庭或家族文献。一枚砂珠的回於扰或澹外停也整决现廿中需黑产文金民 iMB *Xft 制於嬉&奇隼伶依签京蓬等3人办 黄D8币200元.支蟆里安胡日军政大学。这枇就逋过 “D批”的方R,存寄批人口会说更.将款交由没淹 电用村人4.泰国开迄的“Itja批司“直M面校最可 I信任的枇*.凭代号与密码列汕女我庄取款 后,退到澄澹怡宁乡黑光小学府欧茂之子,弃格文 田氏革命军第十八臬囱搴(八M军)武汉办事处
14、,这是华侨通过蟒枕建运.支援工国人民正义斗 争的典曳实例,也是涮帮停枇局忠公交08、耳这寸 僮的1.劫反* .摘编自汕头市档案馆材料二侪批大规模盛行始于19世纪中叶,止于20世纪70年代。广东是近代以来产生侨批最多、覆盖最广的省份,广东侨批占中国内地已发现侨批总数的80%以上。侨批档案作为中国国际移民的集体记忆文献,从民间的视角,翔实地记录了近代中国移民运动发展的历史,在同类国际移民文献中,具有不可比拟的唯一性,是弥足珍贵的世界记忆遗产,是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珍贵档案文献。摘编自广东省档案馆编研海邦剩级广东侨枇档案材料三19世纪30年代,第一家侨批专营机构侪批局,成立。19世纪中期,海外移民增加
15、,侨批业进入繁荣期,侨枇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897年,大清邮政局成立,开始与侨枇局争夺业务。1912年,中国银行成立,承办国际汇兑,侨枇局经营的侨汇业务也遭遇挑战。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后,奉行邮政垄断和金融垄断政策,一度强令取消侨批局。经抗争后,侨批局虽未被取消,却需向邮局领取执照,业务受限。抗日战争爆发后,华侨支援国内抗战,侨汇猛增,侨枇局业务再度兴旺。新中国成立前夕,社会秩序混乱,许多侨批局倒闭关门。新中国成立后,侨批业务归口由银行管理,但仍保留私营侨批局。1979年,全部侨汇业务由中国银行接办,私营侨枇局被撤销。摘编自庞卫东侨批业的兴衰与侨批的档案价值(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侨批的历史价值。(2)比较材料一、二中的两类史料的不同特点,并据此指出其对历史研究的启示。(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侨批业的发展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