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及边塞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燕歌行及边塞诗.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燕歌行【学习目标】1、深入理解此诗的意象和结构。2、体会燕歌行抒发的沉痛之情;3、了解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学习重难点】深入理解此诗的意象、情感和结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知识链接】1、边塞诗指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后来,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然大观,边塞诗成为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朵奇葩。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2、高适(702765)唐代著名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蓝(今河北沧县)人。幼年家贫。二十岁后曾到长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蓟门,漫游燕赵,过着“求丐自给”的流浪、
2、渔樵、耕作生活。自称“一生徒羡鱼(希望作官),四十犹聚萤(刻苦攻读)天宝三年(744)秋,与李白、杜甫相会,共同饮酒赋诗,以抒襟抱。后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荐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安史之乱”爆发后,协助哥舒翰守潼关以抵抗叛军。后受唐玄宗赏识,连升侍御史、谏议大夫。肃宗至德二年(757),因围攻永王璘有功,得唐肃宗嘉许,官职累进。旧唐书称:“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代表。【课前预习】词语解释:重横行:看重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建功立业。赐颜色:给予好脸色,大力赏赐。摧金:撞击金属乐器。旌旅逶迤:旌旗曲折绵延,队伍庞大。瀚海:指沙漠。萧条:凋零,冷落。
3、凭陵:侵犯,欺压。穷秋:晚秋,深秋。塞草腓:边关野草枯死。玉箸: 飘摇: 绝域: 刁斗: 死节:玉制的筷子,喻思妇的眼泪。随风飘舞摆动,也比喻形势严峻,环境险恶。指边远偏僻的地方。古代军中用具,形状大小似斗,有柄。白天用来烧饭,晚上敲击巡逻。为保全名节而死。【学习过程】1、给燕歌行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着力烘托气氛: 揭示其原因;刻画相思之苦;突出壮志豪情。第一层八句写出师,第二层八句写战败,第三层八句写被围,第四层四句写死斗,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揭露唐军将帅荒淫骄敌的罪行,赞颂了戍边战士英勇杀敌,舍身报国的精神。对广大士兵久戍边疆、苦战沙场的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表达了期望出现李
4、广式英勇善战、爱惜士兵的将领的美好愿望。3、清人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评价此诗时说:“沉痛语不堪多读想一想,诗中哪些是“沉痛语”?为什么“不堪多读”?明确: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士兵的浴血奋战和将军的荒淫腐败形成对比。“推金伐鼓下榆关,旌旅透迤碣石间。”和“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出征时的狂妄和战败时的惨烈形成对比。还有“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等这些诗句都采用鲜明的对比手法,表现了边塞兵士多凄情惨状,让人沉痛,让人“不堪多读二【拓展延伸】穷边词(其二)姚合将军作镇古济州,水腻山春节气柔。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陇西行陈陶誓
5、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简析这两首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答案:姚诗借描写边镇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美景,委婉地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赞扬之情。陈诗以将士杀敌的英勇、战斗进程的激烈、伤亡程度的惨重、亲人盼望的无期,来寄寓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知识归纳】1 .边塞诗的产生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2 .边塞诗的特征(1)内容:多
6、写战争场面,边塞特有的风光,将士艰苦的边塞生活,征人的乡愁离恨等。(2)意象:从用品看,主要有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钱等;从景物看,主要有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从地名和民族名看,主要有硬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等。(3)感情: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怨情;对国力强盛,奇异的边塞风光,将士奋勇杀敌、视死如归精神的礼赞;对将士紧张艰苦的边塞生活,征人愁思的同情;对朝廷穷兵跋武,将领骄奢淫欲,不体恤士兵的讥讽,以及士兵反战、厌战等感情。3 .边塞诗的鉴赏方法(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2)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3)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