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淮低洼地麦茬玉米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沿淮低洼地麦茬玉米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标准名称沿淮低洼地麦茬玉米栽培技术规程任务来源(项目计划号)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3年第一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皖市监函(2023)414号)文件,计划编号为2023-1-24项。负责起草单位单位地址参与起草单位表1标准起草人(全部起草人,应与标准文本前言中起草人排序一致)序号姓名单位职务职称电话编制情况1、编制过程简介(1)标准申请、批准和起草过程:2023年3月,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向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了安徽省地方标准沿淮低洼地麦茬玉米栽培技术规程的修订申请,2023年8月9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3年第一批安徽
2、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皖市监函(2023)414号)文件,计划编号:2023-1-24o2023年9月,为推进沿淮低洼地麦茬玉米栽培技术规程的修订工作,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安徽省五河县农业农村局、安徽金田种业有限公司等单位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成员有张林、王世济、武文明、陈翔、潘广元、徐丽娜、李廷春、彭晨、郭传贵、丁广礼等。2023年10月2023年12月,在通过总结前期多年大田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多次召开修订工作讨论会,以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为指导原则,起草了本文件草稿,并在此基础上征求了参与起草
3、单位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经修改形成了本文件征求意见稿。(2)征求意见情况:2024年2月,由工作组牵头负责网站宣传、文稿邮寄、会议等方式公开征求意见,向有关行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有代表性的标准利益方发函征求意见。(3)审查情况:计划于2024年3月-4月,召开沿淮低洼地麦茬玉米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审查会。(4)报批情况:工作组将根据征求意见情况及审查会议建议,修改和完善规程,计划于2024年4月形成标准报批稿、编制说明及其他相关文件,并报送至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1)必要性:沿淮低洼地是指沿淮河干流的湖泊、洼地、行洪区、蓄洪区、滞洪区及各坪堤保护的用区及其
4、连带的附近耕作区,地理位置为跨淮河两岸幅宽为50.8Okm的地域范围;耕地总面积约1亿亩,占全流域耕地面积的近40%,是淮河流域粮食主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频繁的洪涝灾害,使得该区耕地产出低而不稳、农业综合效益不高、持续发展能力弱。尤其是秋季作物如玉米等,受洪涝灾害的影响更大,因此,修订沿淮低洼地麦茬玉米栽培技术规程,对小麦玉米轮作中的生产技术进行规范,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尤为必要。(2)意义:虽然沿淮低洼地洪涝灾害频繁,但该区域土地肥沃,历史上有“收了淮河湾,富了半边天”、“种湾田,收了一年顶三年”等民谣的流传,充分说明了沿淮低洼地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和影响。沿淮低洼地区通过技术提升,趋利避害
5、,充分挖掘农业生产潜力,稳定和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提高玉米产量与效益,对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3、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本标准主要参考GBZ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基本规则,以GB4404.I(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禾谷类)、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第34号公告等有关标准、书籍、论文为基础。针对沿淮低洼地玉米生产洪涝灾害频发易发,导致玉米产量低而不稳、持续发展能力弱等问题。分析研究、总结前期多年大田试验结果,制定技术标准,所制定的标准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科学
6、性和可操作性。在编制过程中,遵循了标准编写的统一性(标准结构的统一、文本的统一、术语的统一)、标准间的协调性、适用性(标准内容便于实施、标准的内容易于被其他文件引用)的基本原则。4、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详细说明)4.1 主要条款本文件严格按照GB/TL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笫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本文件规定了沿淮低洼地麦茬玉米产地环境要求、产量指标、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技术要求。4.2 主要技术指标、参数本文件技术指标和参数是根据多年的试验结果总结以及调研结果,并参考相关已发布标准总结得出。(1)产量指标玉米产量:每6
7、67n?生产玉米籽粒550kg以上或青贮玉米3t以上。鲜食玉米产量:每667m2生产玉米3500穗以上。(2)品种选择选择经国家或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耐渍、抗锈病、抗青枯病、抗穗粒腐病、稳产、生育期适宜的优质粮饲通用品种。符合GB4404.1的有关规定。(3)栽培技术a种子准备种子纯度98%,发芽率95%,净度98%,含水量W13%。选用精选饱满均匀一致的种子,选用包衣精加工的良种以提高出苗率和群体整齐度。b播种播种期正常情况下,粮饲通用型玉米宜在6月5日至6月15日播种。如遇发生洪涝灾害,在8月1日以前适宜播种的田块补种鲜食玉米。种植密度粮饲通用型玉米种植密度4500株667m
8、25000株66711鲜食玉米种植密度3500株667i1124000株667m20播种方式与行距配置采用种肥同播播种机播种,播后镇压严实。播种后采用机械开沟,沟宽25Cm30cm,做到畦沟、围沟、腰沟三沟配套。行距60cm,株距随密度而定。C田间管理施肥量中等肥力的田块,每667m2施纯N16kg18kg、P2O56kg-9kgK2O6kg-12kg,农用ZnSO41kg。施肥方法基肥重施或肥料一次性施入。P2O5和K2O全部作基肥;N肥的50%70%作基肥,30%50%大喇叭口期追施。若缓控释肥,基肥一次性施入。鲜食玉米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施入。d水分管理灌溉用水质量应符合GB5084的要求。
9、玉米各生育期适宜的相对土壤含水量指标(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百分比)分别为:播种期75%左右,苗期60%75%,拔节期65%75%,抽穗期75%85%,灌浆期65%75%.当各生育时期田间持水量低于以上标准时,及时酌情灌溉;高于标准时,及时酌情排水。播种期应酌情造墙,或播后浇水,创造好的墙情。灌溉方式以沟灌为主,有条件的可采用喷灌或滴管,杜绝大水漫灌。(4)病虫草害防治a主要病虫害主要病害有粗缩病、小斑病、弯抱菌叶斑病、纹枯病、褐斑病、锈病等。主要虫害有玉米螟、甜菜夜蛾、草地贪夜蛾、蜥虫、地老虎、蟋蛀、金针虫等。b防治原则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
10、C农业防治选用抗(耐)病品种,培育壮苗,增施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田边种植显花植物吸引天敌。d物理防治采用黄板诱蛎,性诱捕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e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使用印楝素、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BT等生物源农药,防治虫害。f化学防治严格按照GB4285和GB/T8321的规定执行。使用低毒低残留、广谱、高效农药,注意交替使用农药。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时期、防治指标及推荐使用药剂见附录Aog草害防治在玉米幼苗可见叶2叶5叶期(杂草2叶5叶期)喷施48%烟喀莠去津进行茎叶除草。(5)收获、脱粒、贮藏a收获适期粮饲通用型玉米作青贮收获应在籽粒灌浆线达到1
11、/2时进行全株收获。作籽粒玉米收获要尽量延长灌浆时间,待果穗苞叶干枯,籽粒乳线消失,籽粒尖冠处出现黑色层时为最佳收获期。鲜食玉米在吐丝后22d25d采收,可以把花丝发枯转成深褐色作为适期采收的标志。采收时连苞叶采收上市可延长保鲜期,鲜穗收获后就地按大小分级,使用无污染的编制袋包装运输,要求当天采收分级,当天上市。b晾、晒、脱粒粮饲通用型玉米作籽粒玉米收获选择晴天进行,晾干进行机械脱粒,减少破损率。当籽粒含水率28%后,可采用加装秸秆粉碎抛撒装置的大型联合收割机进行籽粒直收,收后及时晾晒。C贮藏籽粒玉米含水量在13%以下,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贮藏,防止霉变、鼠害等。上述栽培技术是通过多年大田试验及生产实践,综合总结与分析对比而得出。5、标准中如果涉及专利,应有明确的知识产权说明无6、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无7、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8、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实施日期等)无9、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无10、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无注:没有的请填写“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