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区关于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做好2024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密云区关于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做好2024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密云区关于深入学习运用阡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做好2024年乡柳松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做好202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和中央、市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坚持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立足全域发展格局,以推进“百千工程”为抓手,围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和美乡村、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等重点任务,加快
2、“五兴乡村”建设,深化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高品质打造生态富民型乡村振兴“密云样板”,走好具有首都特点、密云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一、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不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一)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提早谋划、统筹推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5万亩以上、粮食产量5.5万吨以上、油料作物播种面积达到9000亩,高标准完成市级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指标。大力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以提高单产为重点,全区粮食平均单产达到378公斤以上,各镇粮食平均单产不低于2022年水平。进一步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在科技、种业和农田综合生产能力上深度挖掘。优化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
3、重点在新城子镇、不老屯镇等山区镇推广示范小型农机装备。强化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集成推广,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低产提升田,建成一批高产高效示范田。严格落实粮食地方储备规模,优化储备品种结构。持续深化粮食节约各项行动,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二)抓好“菜篮子”生产供给。全面落实北京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蔬菜年产量稳定在19万吨以上。立足优化结构、提质增效,鼓励引导种植主体扩大绿色优质蔬菜生产,打造河南寨镇、巨各庄镇、十里堡镇、西田各庄镇四个蔬菜规模提升群,辐射带动全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实设施农业以奖代补政策,按照“愿改尽改、能建则建”的原则,推进老旧设施改造升级,围绕宜机化耕作、智能化生产
4、、信息化控制,建设一批现代化设施农业园区。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推行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落实生猪产能调控责任。保质保量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任务。(三)加强耕她保护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严守15.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和17.7万亩耕地保有量红线。全面落实“田长制”,毫不松懈抓好耕地“非农化”长效监管,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严防“大棚房”问题反弹,强化“摞荒地”整治利用,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等违法行为。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完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健全新增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强化复耕复
5、垦耕地质量提升,确保复耕土地应种尽种。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内建成1.45万亩。坚持建管并重,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等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后期管护。深化河长、林长、田长“三长”联动、一巡三查机制,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合力。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四)强化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健全农业农村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加快预警体系、应急能力建设,强化高温干旱、暴雨洪涝、暴雪冰冻等极端天气预报预警和农情综合监测,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农村应急动员机制,强化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
6、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落实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制度,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健全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控体系,提高检测预警能力。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和重点人畜共患病源头防控。大力推广农业政策性保险,增强灾后恢复生产能力。二、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持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五)加快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推进“水库鱼、特色蜜、环湖粮、山区果、平原菜”特色农业发展,着力培育“密云八珍”、密云西红柿、密云特色果品等特色农产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强北京市西红柿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建设,打造品种展示基地、集约化育苗基地和综合展示基地3类基地,建设加工营销和社会化服务2个体系,西红柿种植规模达3500亩,形
7、成一批西红柿种植专业村、产销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举办乡村振兴密云论坛、西红柿高产擂台赛、西红柿品牌推介活动,持续提升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办好2024年国际蜂联首届亚洲养蜂大会和中国蜂业博览会,增强密云蜂产业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密云特色农业”区域品牌战略,持续做优“密云水库鱼”“密云八珍”等特色品牌,争创“北京优农”品牌。开展名特优新农产品认定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工作,促进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动林蜂、林药、林菌、林旅等融合发展,打造全市示范样板。着力培育提升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老北京水果示范基地。扎实推进密云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太师屯镇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六)强化农业科技赋能
8、。聚焦全市“农业中关村”“种业之都”建设,围绕西红柿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选育优质、高产、高效西红柿品种3个。深入落实种业振兴行动,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持续开展玉米、鳄鱼、蜜蜂等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好玉米籽种科技示范园等农业科技创新阵地,推进北京聚盛源养殖场国家级鲍鱼良种场申报工作,加快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项目建设。依托智慧农业平台,推进智慧水利、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建设,实现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探索鱼菜共作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密切与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合作,总结推广“科技小院”“金叵罗11队”等模式,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环节。深化国家农业现
9、代化示范区建设,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七)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农业。积极创建“无废乡村”,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和质量监测,推动土壤环境持续改善。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加强农药包装、农膜等废弃物回收处置,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达到45%以上,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2%以上。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绿色有机农产品年产量达到2.6万吨,打造优级农业标准化基地。强化有机绿色生产基地监管,加大生产主体有机绿色培训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应用。新增国家级生态农场1家、市级生态农场10家。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污染治理。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10、持续开展密云水库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科学增加净水鱼类数量,有效维护水生态平衡。提升农业综合执法能力,持续开展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和“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整治,推进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维护农业生产经营秩序。(八)促进“农文体旅”融合发展。积极推进特色文化旅游休闲示范区建设,高标准编制四条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发展带专项规划。依托东部京承高速文化旅游休闲发展带,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依托北部长城文化旅游发展带,推出“空中看长城”观览线,推动长城保护利用与文旅产业联动发展;依托西部休闲美食和旅游度假发展带,举办鱼王美食文化活动,提升密云休闲农业产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依托南部时尚运动和体育旅游发展带,办好密
11、云国际生态马拉松、冰雪季等特色活动,促进农旅、体旅融合发展。聚力特色乡镇建设,因地制宜推进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长城古镇、古树名镇、北京长寿之乡、百年梨乡以及中华蜜蜂、冰雪、通航、摄影等特色乡镇建设,发展研学游、露营经济、星空经济等新业态。持续打造“云水之家”特色精品民宿品牌,推进“百宿兴村”。(九)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商业布局,改造升级农村便民商业网点,提升乡村消费便利度。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保鲜设施布局,促进城乡冷链网络双向融合。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完善产销对接机制,深入支持发展农业电商、直播带货,加快推进直播电商基地建设,推广订单农业。围
12、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市级资金政策,推进农产品加工设施改造提升,强化预冷烘干、储藏保鲜、鲜切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建设,支持净菜、鲜切菜发展。重点打造“密云水库鱼”、蔬菜初加工、休闲农业伴手礼开发等特色产业项目。三、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十)扎实推进“百千工程”建设。瞄准绿化美化清洁化、宜居宜业宜游创建目标,集中力量打造密云区溪翁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着力提升乡村风貌水平、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片区联通水平。发挥尖岩村、金叵罗村全市首批“百千工程”示范村带动作用,加强东智北村、北白岩村、黑山寺村、东营子村4个提升村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13、全力推进“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项目,深化石城镇捧河岩村等7个镇10个试点村建设。加快推进密云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强化古北口镇古北口村、河西村、潮关村,新城子镇吉家营村,太师屯镇令公村,大城子镇墙子路村6个中国传统村落“连点、串线、成片”整体建设。持续推进“五兴乡村”建设,在总结2023年度示范村建设经验基础上,突出特色再打造示范村30个。(十一)高标准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进一步压实责任,完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高标准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加大对各镇、村生态环境管护队(保洁员队伍)履职情况的检查力度,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十百千”创建,推
14、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年内改造提升农村户厕200座。严格落实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持续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有序推动农村地区15个示范村、99个达标村(居)创建工作,推进厨余垃圾与农林废弃物就地就近协同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提高农村垃圾处理能力。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新增村头片林4处,积极创建首都森林村庄。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落实好“周末大扫除”相关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十二)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好地下、地上、空中工程项目,推动30处山区村庄供水站标准化改造,完成25个
15、村庄污水治理,建设30.29公里“美丽乡村路”,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进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和抗震节能农宅建设。结合我区实际,不断完善“煤改电”区、镇、村三级运维体系,建立健全二次换机、新增需求、售后运维等政策,努力巩固“无煤化”成果。推进农村地区电动自行车、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巩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手拉手”结对帮扶成果。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加强幸福晚年驿站建设,新建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30个。推进镇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提升农村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十三)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抓,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巩固发展
16、生态优势。加快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湿地保护规划,扎实推进天鹅湖湿地、美丽岸线等生态工程。高标准实施12万亩山区森林健康经营项目,加强雾灵山、云蒙山、云峰山等自然保护区建设,提高古树名木科学管护水平。抓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高标准筹办2024生态文明密云论坛。做好“中国天然氧吧”复审工作。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统筹推进生态产品经营开发、生态产品监测认证、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等重点任务,谋划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配套项目,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四、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全面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十四)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聚焦农业生产经营“新主体”培育,支持有条件的小农户成长为家庭农场,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支持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生产经营管理规范的合作社组建联合社,支持合作社、合作社联合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充分发挥西红柿联社、蜂产业联社、农业电商联社的作用,强化农业资源整合,提升农产品规范化生产管理水平,形成规模发展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持续推广“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