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联和迁移的单元整体设计--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关联和迁移的单元整体设计--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基于关联和迁移的单元整体设计-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一、教学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整合整合单元内部学习目标,构建连贯的数学知识结构:在这个单元中,我们重视将以往学习的数学概念(如线段、平面图形)与新的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紧密结合。例如,学生在一年级时了解了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二年级时学习了线段的认识,三年级时进一步了解了平面图形,并能计算周长和面积。这些知识点将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新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将这些概念逐一回顾并与新内容连接,我们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稳定、连贯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已知的平面图形特性推导出这些立体图形的性质,从而构建一个
2、完整的几何图形认知框架。拓展单元间学习目标,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强调将学习目标从一个单元拓展到多个单元,以及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举例来说,通过实际操作(如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测量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学生不仅学习到抽象的数学概念,还能将这些概念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生可以在探究牛奶盒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过程中,实际操作并应用所学的数学公式,这不仅增强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学习到数学知识,还能发展出一种实践和创新的思维方式,这将极大地促进他们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能力。2 .教学内容重组和调整依
3、据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重组课程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组织旨在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性和需求。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我们不仅介绍这些形状的基本属性和特征,还将重点放在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上。这可以通过将学生之前学习的平面图形知识(如矩形和正方形)与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进行关联来实现。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实际物体(如书本、盒子)来探索这些形状的属性,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和实际。重视从定性到定量的认知转变,发展学生的量感和空间观念:教学内容的调整也包括促进学生从定性描述(如形状的外观)到定量分析(如计算体积和表面积)的转变。例如,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4、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来理解这些概念。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构建纸质模型来探索不同形状的表面积,或使用水和量杯来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容积。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还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空间的三维特性,从而加深对空间和量的理解。3 .关键课时设计思路强调每个课时的重要性和特定目标: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时中,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几何体的基本属性和区别。通过使用具体的实物模型(如纸箱、木块),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和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此外,在“体积与容积”课时中,教学重点转向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使用水和量杯)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从而加强他
5、们对这些数学概念的实际应用理解。重视知识间的连贯性和学生的主动学习:为确保学生能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课程设计注重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连接。例如,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关于平面图形的知识,然后展示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此外,教学过程还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如在“柱体概念和体积计算”课时中,学生将被引导使用实际的长方体模型来探索和比较不同形状的体积,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空间感知。二、具体教学设计1 .单元开启课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构建与立体图形学习的联系:这一课的目标是通过激活学生对之前学过内容的回忆,为学习长方体和正方
6、体打下坚实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开始课程,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线段、平面图形(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接着,教师可以展示如何将这些二维图形的概念拓展到三维空间,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具体的模型或图像,帮助学生可视化从平面到立体的过渡,并让学生参与到将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的活动中。利用牛奶盒纸箱等日常物品,实践学习体积概念:为了增强学生对体积概念的实际理解,教师可以带来几个不同大小的牛奶盒和纸箱,引导学生探讨这些日常物品的形状特点,并讨论它们是如何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相似的。进一步的活动可以包括让学生尝试测量这些容器的尺寸,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这
7、些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还促进了他们的实践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2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通过实践活动理解表面积概念:在这个课时中,学生首先通过探索不规则物体的表面积来开始他们的学习旅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物体,如不规则形状的泡沫块或由小立方体组成的不规则形状模型。学生被鼓励观察、触摸、并讨论这些物体的表面特征。接着,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规则形状(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展示如何计算它们。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折叠纸模型来展示如何将长方体展开成一个二维平面图形,然后引导学生计算每个部分的面积并将它们加起来以得到总表面积。利用小正方体等模型加深学生对表面积的理解:为
8、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表面积的概念,教师可以利用小正方体或其他立体模型来创建各种形状,并让学生探索这些形状的表面积。例如,可以让学生使用小立方体来构建自己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模型,并计算这些自制模型的表面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看到不同形状的表面是如何组成的,还能通过实际操作加强他们对于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3 .体积与容积结合实际物品,让学生体验和理解体积与容积:在这个课时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实际物品来帮助学生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例如,教师可以使用不同大小的盒子、罐子和其他容器来展示体积的概念。学生可以通过测量这些容器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来计算它们的体积。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水、沙子
9、或其他物质来填充这些容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容积的概念。通过这些互动式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还能够学习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测量和计算它们。通过比较和操作活动,加深对体积和容积概念的理解: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体积和容积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比较和操作活动。例如,学生可以参与一个活动,其中他们需要比较两个不同形状但体积相同的容器(如长方形盒子和圆柱形罐子)的容积。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可以开始理解不同形状的容器如何能够容纳相同量的物质。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验,例如将水从一个容器转移到另一个容器中,来观察容积的变化。这些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体积和容积的物理意义,还能
10、够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4 .柱体概念和体积计算引入柱体概念,探索不同形状体积的计算方法:在这一课时中,教师首先介绍柱体的基本概念,解释什么是直柱体,并展示它们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与联系。例如,教师可以使用真实的长方体(如书本)来展示这些形状。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计算这些柱体的体积。这可以通过一个实际操作的活动来实现,比如使用水或沙子填充不同的容器,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容积。通过这样的操作,学生可以学习到体积计算的基本公式,如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是底面积乘以高。通过实际操作和比较,加强学生的空间感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比较和操作活动。例如,
11、教师可以提供几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容器,并让学生测量它们的尺寸并计算它们的体积。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解决问题的活动,如挑战学生找出在给定的体积条件下,哪种形状的容器可以容纳更多的物质。这种类型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还增强了他们对三维空间和形状的直观理解。5 .变化了的表面积探讨物体形状变化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在这个课时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探索活动来理解物体形状变化时体积和表面积的变化。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不同形状的纸板模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指导学生通过切割和重组这些模型来创建新的形状。学生被鼓励测量和记录每次操作前后的体积和表面积,比较它们的变化。通过这样的实验
12、,学生可以发现即使形状变化,体积可能保持不变,而表面积可能会有所增加或减少。通过切割、拼接等活动,深化学生对表面积的理解:为了加深学生对表面积变化的理解,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具体的操作活动。例如,学生可以使用剪刀和胶水将纸板切割成不同的部分,然后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三维形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被要求预测和计算新形状的表面积,并与原始形状进行比较。这种类型的活动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几何概念的理解,也锻炼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三、形成性评估通过课堂观察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在整个教学单元中,教师不断通过课堂观察来评估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课时中,教师可以
13、观察学生如何操作模型来计算表面积,以及他们是否能正确地执行计算。此外,教师可以定期布置一些简单的计算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练习题,以检测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这些测验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也是让学生自我检查和巩固知识的机会。收集学生作业和项目作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除了课堂观察,教师还可以通过收集学生的作业和项目作品来进行更深入的评估。例如,在“体积与容积”课时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个项目,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际的容器,如设计一个能够容纳一定量水的长方体水箱,并计算其所需材料的表面积和体积。通过这样的项目,学生不仅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还能够展示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评估这些作业和项目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他们在应用知识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