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开发区党工委2024年工作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开发区党工委2024年工作要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千百年来,建设美丽富饶乡村一直是中国人民的夙愿。从诗经的“民亦劳止,沟可小康”到礼记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再到桃花源记描述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髯,怡然自乐”的田园生活,均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对生产力发达、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但是长期的封建专制制度加上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军阀混战,中国广大农民时常处于温饱不足的穷困状态。直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推翻“三座大山”后,广大农民才翻身做主人,日子越过越好,但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区域之间发展并不平衡,部分农村地区仍然处于欠发达状态。进入新时代,党
2、中央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日渐深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国农村发展史上一个全新的开篇。2018年至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连续聚焦乡村振兴,目的就是为了在精准脱贫后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从而彻底拔掉农村穷“根”,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2023年初,党的二十大后首个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键词仍然是农业强国、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因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而要办好农村的事情,党建引领是根本。一、重要意义在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实践中
3、,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建服务中心任务这个原则不动摇,才实现了中国社会从一穷二白、封闭落后到阔步迈向现代化的重大转变。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决定的。随着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迅速崛起,以及城镇化快速推进,共同富裕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而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党中央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反复强调要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多年的经验证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分散的社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通过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群众,有利于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一是有利于推动农村产业兴旺。我们知道,多数农村地区存在资源匮乏、分布不均、开
4、发利用不足等问题,而基层党组织可以有效整合土地、矿产、技术等要素,还可以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有利于推动农村生态宜居建设。当前,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人畜粪便是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这与农村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密切相关。通过发挥党组织的示范带动,强化生态环保教育,有助于帮助乡村居民建立环境保护意识。三是有利于推动农村乡风文明。基层党组织通过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好人好事等,有助于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精神品质,传播正能量。四是有利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当前,很多农民参政议政意识不足,自我管理和认知水平有限,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可以有效解决农
5、民“散”的问题,有利于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五是有利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收入问题,农村党组织通过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变革产业结构,有助于解决农村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公共服务相对匮乏的实际困难。二、现实困境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一直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特别强调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这为新时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在具体措施上,通过构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6、以及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提倡,为乡村振兴夯实了经济基础、提供了良好环境,但是一些深层次的短板还亟待补齐。(一)产业短板。一是产业培育缺乏持续资金支持。近年来,由于州级财政专项投入少,县级财政投入不足,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程度低,多数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二是新型业态有同质倾向。如近年来,晴隆县休闲观光农业、田园综合体、民俗体验等新业态发展较快,但存在模式雷同等问题,缺乏彰显地域特色、人文特点的核心吸引力。三是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层次还不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力不够、带动能力较弱,产业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潜力发挥还不够。此外,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内生动力不足、自信心不强,农业生产对工商资本和社会
7、资金的吸引力不够,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融资准入门槛过高等问题也极大限制了产业发展。(二)人才短板。有人才能发展,有人才能创造财富。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到城市工作和生活。许多人在见识过繁华且充满无限可能与机遇的大城市之后,选择留在城市打拼,很少有年轻人回乡创业。农村的发展力量被城市抽走,诸多乡村沦为只有老人和儿童留守的空心村。农村少了年轻人,不仅缺少激情和活力,更缺少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源泉。当前乡村普遍面临人力资源短缺、人才综合素质不高、农村在家劳动力不足、劳动力平均年龄偏大、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引进激励政策吸引力不够、后备干部和技术型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致使推动乡村发展的人
8、力资源难以保障,人才支撑不足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三)文化短板。一是乡村文化建设整体滞后,缺乏长远规划,投入相对较少,忽略了文化元素的保护利用,很多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化元素荡然无存。二是乡村农业人口流失严重,造成农村大量“三留”(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人员。这种人口的流动,使得农村人口结构改变,“三留”人员文化素质整体不高,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强,难以承担乡村文化建设的重任。三是专业文化人才匮乏,基层难以招引人才,甚至原有的文化人才流失,经常发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文艺创作、文化管理等专业人才断档的情况。同时,乡村还普遍面临公共文化设施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9、、民族特色文化挖掘难、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四)生态短板。一是法规政策体系仍不健全。我国生态环境法规政策立法理念多以城市管理为背景,在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中“水土不服”,缺少“乡土味”。二是生态环境治理监管不到位。由于农村污染源存在点多、面广、污染小的特点,治理成本高、监管力量不足,导致一些环境问题被长期搁置,突出表现在镇村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方面,设施投入仍显不足,正常运转难以保障,日常管理办法不多。三是乡村治理失序。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村规民约对村民的约束力越来越小,村民生态环境意识相对薄弱,还未形成规范的乡村环境治理秩序。(五)组织短板。农村基层党组织是领导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但当前农村
10、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党员老龄化严重、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组织活动弱化淡化、组织经费投入不足、活动场所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例如:部分农村组织活动场所年久失修、桌椅凳子配套不足等情况突出;外出务工党员较多,流动党员管理难,村组党支部组织活动难,党员参加组织活动的参与率低等现象非常普遍。另外,一些基层党组织职能定位上泛行政化,活动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基层居民、基层组织的实际需要,造成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加之在社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基层党组织老旧的领导方式也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六)制度短板。一是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不够的问题比较突出,“要做的”与“想要的”不能完全统
11、一,导致资源整合难、机制不顺畅,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选人用人导向不清,容易造成村干部动力不足。部分地方对干部的选拔任用和对单位的评先评优并不是以党建的考核结果为依据,最终造成党组织书记对抓党建工作动力不足,这样易导致党建与乡村振兴长期“分头拉车”,难以形成合力。三是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一套制度体系没有及时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由于制度建设的空档期,过去一些好的经验做法也没能继续得到贯彻执行。三、思考建议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关乎农民切身利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既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此项工程要求高、任务重,在
12、实际工作中难题多、压力大,必须实事求是、务求实效、稳扎稳打,绝不能避实就虚。要精准聚焦目标要求、准确把握形势特点、全面落实重点任务,全力推进党的建设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融共促。(一)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首要考量。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对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坚持产业延伸到哪里、人员聚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积极构建符合乡村定位、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体系,有效整合激活各类资源要素,让党员聚在产业里,群众富在产业中。二要立足本地实际,瞄准发展定位,激发内生动力,发展多功能农业,以品牌引领产业优化、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提质、以城乡融合激发产业活力,构建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三要创新利益联结形式
13、,发展分工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模式,让农民成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共享主体,增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后劲。可以由村党组织牵头,依托村级自然资源,通过土地流转、短期租赁、有偿转让等形式,探索多元发展模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四要建立激励惩戒制度,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纳入村级班子和个人年度考核,与村干部报酬待遇挂钩,以此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同时,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严防村干部腐败造成村集体资产的浪费和流失,把村干部的权力紧紧地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使村级事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阳光化。(二)坚持把人才培育作为基础工程。一要把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
14、首要任务。当下,农村党组织书记普遍存在“难选、难任、难管、难留”问题,必须着眼于现实,努力打通内培、外引两条通道,并出台具体措施调动和激发他们的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强化优秀人才走向基层的用人导向。二要坚持人才回弓I,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培养锻炼、技艺传承等,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确保乡村人才振兴。三要搭建乡村振兴人才供需监测平台,让各类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及其他有活力的年轻人持续投身到乡村振兴一线,解决乡村振兴人才断代问题。四要拓宽柔性引才渠道,健全包村帮扶机制,通过驻村帮扶、实践锻炼等形式,实施好“墩苗育苗”计划,下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选调生
15、到村任职,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愿意扎根乡土的“三农”干部队伍。(三)坚持把文化铸魂作为有力支撑。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为文化振兴谋篇布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科学制定规划,注重互融互通,保护开发并重,把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农业科技、乡村旅游等结合起来,推进多元融合发展,不断激发乡村文化活力。二是坚持各方联动,为文化振兴赋能铸魂。要激发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依托民间传统节日等群众文化活动平台,以文化广场、乡村舞台等为场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比如当前贵州台江爆火的“村BA”,其背后就隐藏着乡村文
16、化振兴密码,当地苗族节日风俗和文化传承的力量为“村BA”的精彩绽放提供了天然的人文环境和丰厚土壤。202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发展乡村文化体育等生活服务,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像晴隆这样的民族地区,更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结合自身优势举办“村BA”“村超”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以文化振兴带动产业振兴,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三是坚持人才培育,为文化振兴提供人才支撑。通过优化服务“留才”、教育培训“育才”、精准施策“引才”,大力培育一批政治素质高、文化素养好、带动能力强的文化人才队伍,坚决防止乡镇公共文化人才队伍断层。(四)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底线任务。一是健全乡村生态环境法规政策体系。破除以城市治理为中心的惯性立法思维,关注城乡差异。考虑农村实际情况,严格控制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鼓励资金、人才要素进入农村,探索以市场化手段解决乡村生态环境问题的长效机制。二是推动乡村经济与乡村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农村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