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基层网络舆情治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089031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时代基层网络舆情治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媒体时代基层网络舆情治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媒体时代基层网络舆情治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媒体时代基层网络舆情治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媒体时代基层网络舆情治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媒体时代基层网络舆情治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媒体时代基层网络舆情治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新媒体时代基层网络舆情治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首发或传播的,网民在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空间内围绕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集合。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以社会镜像的形式对现实世界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对社会矛盾多发、网上舆论活跃的基层地区的网络舆情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一、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基层网络舆情的现状及特点(一)网络舆情发布更便捷,参与主体更多元。据2022年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

2、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让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发布文字、图片、视频信息,去表达自己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看法。这种信息被网民发布在网站或自媒体平台后,其中的一些相对敏感、有较强吸睛效应的信息会迅速被其他网民跟帖、转载,并在大数据算法的助力下,呈现“爆炸式”传播,以致对正常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造成重大影响。(二)网络舆情涉及领域更广,影响范围更大。作为反映社会各层面、各领域生活的动态镜像,较之于传统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舆情,网络舆情的涉及面更广、影响力更大。从信息来源上看,网络舆情主要有日常网上监测到的舆情以及上级部门交办的舆情;从涉及领域上看,网络舆情主要涉及自然灾害、

3、安全生产、校园安全、医疗卫生、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干部作风等领域的纠纷或突发事件;从诉求内容上看,一部分网络舆情反映的确实是真实情况,还有一部分内容真假掺杂,尤其是涉及拆迁安置、邻里纠纷之类事件的网络舆情,内容往往经过精心加工,使舆论矛头从事件本身转向党委政府,从而直接干扰了基层工作的有序开展。(三)网络舆情渗透力更强,推动了社会管理创新。因为便捷、迅速、高效的特点与优势,网络已经成为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并以其强大的渗透、影响力以及独特的开放性、交互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基层治理的难度,使得一些简单的、局部的、一般的问题出现向全局化、复杂化、热点化方向转化的趋势,给执政环境带来了新

4、的挑战,能否科学有效治理网络舆情已成为检验基层政府治理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尺。目前,各级基层政府在实施社会管理的过程中,也开始逐渐转变观念和做法,不再选择性地忽视或异化网络舆情带来的影响,而慢慢将其视为倾听民意、汇聚民智、服务民生的一个有效载体,并尝试着以正确的引导与回应,来科学化解舆论危机,从而推动着社会管理的不断创新。二、基层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情面临的主要问题(一)舆情意识不强,应对观念陈旧。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因身处基层,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过去的基层治理模式中,还是习惯于传统的走村串户式调研,习惯于和群众面对面进行交谈,缺乏互联网思维和创新变革的危机意识,对可能随时随地爆发的网络舆情,没有充分的思

5、想准备,对可能瞬间即呈“燎原之势的舆情影响,认识度和敏感性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忽视或轻视网络舆情的管控及应对处置的麻痹思想,在面对网络舆情时,要么不理不睬、听之任之,觉得个别群众发帖不会有什么影响,以致错失了应对的良机;要么不会说话或者乱说话,以致处置回应不当。(二)担当精神不足,工作陷于被动。大部分基层网络舆情事件都发生在线下的具体业务部门,甚至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有些基层部门或单位的领导干部甚至认为事件在网上出现舆情后,就是宣传、网信等部门的事了,对舆情应对的主体责任认识不清,不能及时、高效地去调查核实情况,并科学回应媒体和社会关切。在面对突发舆情事件,需要在快速及时处置引导时,把握不住

6、黄金时间窗口,不能在第一时间去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夺取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从而有序化解舆论危机,以致让舆情应对工作陷入被动。(三)专业人才匮乏,应对手段落后。当前网络信息的传播渠道、传播途径更为隐蔽,而基层网络舆情工作缺乏专业人才,队伍力量薄弱,技术手段滞后,在网络舆情信息发现上,往往依靠人工方式进行搜索、收集,容易出现信息线索发现滞后、找不到原始发帖人、错过最佳处置时间等现实问题,此外,现有技术手段也难以对抖音、微信等平台的视频、图片类舆情信息做到及时、有效监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基层舆情应对处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隐患。(四)处置方式简单,引导力度不够。在一些基层领导干部眼中,舆情出现

7、后,要么采用冷淡处理、拖延处理或者忽视略过的方式以避免事态进一步升温,要么通过隐瞒、封堵、查删等手段,眼睛只盯着网上,不考虑网下,只堵不疏、只删不回,以致错过了舆论回应引导的最佳时点,反而掩盖了问题真相,加剧了事态发展,为今后社会治理埋下隐患。这种简单、粗放的舆情处置方式,使得基层领导干部体会不到舆情治理对当代政府管理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影响,难以达到标本兼治、推动创新的效果。(五)线上线下脱节,缺乏预警联动。由于线上与线下信息不对称,加上相关基层涉事实体部门的故意隐瞒或者延迟沟通,导致出现了线上舆情处置与线下事实真相脱节的情况。此外,基层网络舆情治理中还存在着管理碎片化的现象,各基层部门间尚未

8、建立统一规范的舆情监测、预警、会商研判等长效工作机制,导致在横向分工过程中动作迟缓、责任推诿,造成了舆情管理的碎片化,使线下问题处置与线上舆论引导步调不一致,不能形成互为资源、相互配合、协调联动的舆情综合治理效果,为舆情问题的有效解决埋下了隐患。三、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网络舆情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一)不断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做好网络舆情治理工作的思想自觉,将网络舆情治理作为推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抓手,纳入工作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基层网络舆情治理工作机制,成立舆情治理专职机构,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工,强化监督考核,切实提高预判预警能力,确保在

9、具体基层治理实践中,有效应对防范各种网络舆情风险,稳妥处置化解各类网络舆情事件。(二)积极构建网络舆情治理工作体系。以体系建设为抓手,不断推动触角延伸、关口前移,建立健全县(区)、乡(镇)、村(社区)三级网络舆情工作网络,积极打造分级负责、全面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基层网络舆情预警、应对工作体系,努力实现对网络舆情的全方位、动态化管理。同时,建立健全舆情监测、预警、协调联动等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加强网络的上下联动以及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努力形成网上网下协同处置工作合力。()加快提升基层网络舆情应急能力。积极适应网络技术新发展、新趋势,依托第三方技术支撑机构,不断建立健全基层部门网络舆情

10、信息的监测、收集、分析等功能,有效强化网络舆情风险研判工作,推动出台基层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制度,进一步增强舆论引导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科学决策满足群众知情权,有效防范舆情事件发生及蔓延。通过舆情复盘、演练等方式,对各基层党员干部进行针对性教育培训,引导他们去积极适应新媒体时代下的舆论环境,努力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和网络舆情应急实战能力。(四)有效创新网络舆情应对引导方式。建立健全基层单位新闻发言人制度,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舆情信息密度高、扩散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征,积极打造基层权威发声平台,探索构建政务新媒体传播矩阵,确保在遇到突发网络舆情事件时,能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以理清舆情事件来龙去脉、廓清舆论谬误,并在与网民的沟通、互动中,引导理性围观,为网络舆情事件应对处置争取时间和话语权,积极营造有利于基层工作开展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良好舆论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