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我”去阅读--再谈如何进行有效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着“我”去阅读--再谈如何进行有效阅读.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带着“我”去阅读-再谈如何进行有效阅读阅读是读者与作者、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既然是对话,要实行有效阅读,拉近对话距离就显得很关键。笔者认为,在阅读中加入“我”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例: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6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总经理吴曼青说:“从创新角度来看,当前最大的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是现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迈过的一道坎,第二个就是在科技创新过程当中,存在的体制机制的问题需要改革J这是一道语文阅读试题。我们阅读这道试题,要与作者对话,也要与文本对话。补充:材料一摘自必须更加重视自主创新一文,先阐述了我们为何要将关键核心技术紧紧掌握在自己手里,然后谈及我国科
2、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以及存在的问题;材料二摘自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破解“卡脖子”难题。与作者对话,作者就是出题人,出题人的意图是什么,即出题人想要我们答什么呢?将“我”代入,假如“我”是出题人。“我”想要读者(考生)在掌握两则材料主要观点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去理解下面这段话,也就是去了解这段话的主要观点,然后利用材料中的“知识”对观点进行分析、评论。与文本对话,文本就是给出的这段采访文本。文本中被采访人物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总经理吴曼青。将“我”代入,我回答记者的话语观点是什么,基于什么用意呢?“我”要表达的观点是制度改革、围绕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
3、自主创新,是当前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和要务。“我”作为一个专家,我表达这个观点是想呼吁国家、社会重视制度改革,重视围绕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自主创新,并期望得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结合以上分析,我们达成了阅读目的一一读懂题意。我们需要组织的答案,思路是首先概括这段话的观点,然后针对观点中提出的两个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解决办法应来自于材料。至此,我们就完成了有效阅读,这是针对考试题目的阅读。阅读的边界是很宽泛的,阅读试题本质上也是阅读。接下来讲讲传统意义上的阅读,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阅读记念刘和珍君对于高中生来说,难度并不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一是时代背景差异。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
4、写于20世纪20年代的文章,当时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对于现代的高中生来说,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都比较陌生,导致学生在情感上难以产生共鸣。二是语言风格独特。记念刘和珍君采用了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融合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思想,这种表达方式可能会让高中生感到不太适应。三是思想深度较高。记念刘和珍君涉及到了对生命意义、人性和社会制度的深刻思考,这些主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哲学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而这些对于许多高中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四是篇幅较长。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较长的文章,包含了大量的细节和复杂的情感,阅读全文需要耐心和专注力。承接上文,重述观点:阅读时要带着“我:“我”可以是
5、作者,即鲁迅。鲁迅是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两个星期写作的这篇纪念性散文的,纪念的是惨案的受害者刘和珍君、杨德群君等,这些都是他的学生,都是他爱着的并且内心敬重的学生,然而被活活打死了!带着“我”来读文本,你对下面这些难懂的话可能就不会那么有距离感了。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我”的学生出于爱国的热忱向执政党请愿,要求反抗帝国主义对我国主权的侵略,却被活活打死。一些学者文人却发文污蔑、诽谤他们,“我”感到“悲哀”,一是对反动
6、学者文人的悲哀,他们出于自身利益,言论毫无底线和良心,更重要的是为牺牲的学生们悲哀,他们死了,却还要被污蔑。同时,我对这些学者文人的言论感到极度的愤怒!这悲愤之深,可感而知。世风的悲凉,像深沉的乌云遮蔽了光明,让本朗朗的乾坤,陷入黑暗和死寂,让人不犹产生活在“非人间”的真切感受。一般来说,在敌人面前我们绝不会展现我们的柔软,但在此时索性哀伤痛哭给他们看,让他们去肆意嘲笑吧!“我”实在也不知道能为我深爱而敬重的学生们做点什么,来告慰他们的英灵,对于他们我感到深深的歉意和内疚。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他们是真正的勇士,直面国家遭受的侵略,直面反动
7、政府的无能和对革命者无情血腥地镇压。他们是哀痛者,哀痛国家民族的命运;他们是幸福者,他们为能奋斗献身于伟大的革命事业而感到幸福。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屠杀的惨象和无耻的留言让我彻底对反动政府绝望,以至于沉默无语,这是无声的控诉、鞭挞和唾弃!民族的衰亡就源于此,源于武力和思想的专制统治。但是我们会就此沉默吗?不会!我们要警告反动者,我们不会沉默着灭亡,我们会在沉默中积蓄力量来一场彻底的“爆发”。这句话不只是说给反动者听的,也是说给革命者听的,是给革命者地呼唤和激励!阅
8、读时有了“我”的参与,在理解文意时就简单了许多。再以海明威的小说伏击为例,以下为节选:罗伯特乔丹这时觉得自己呼吸紧迫,仿佛有一圈铁丝捆住了他的胸脯,他稳住了胳膊肘,觉得有糟纹的前枪把紧顶着他的手指,就把这时已落入表尺缺口内的长方形准星对准那哨兵的胸腔中央,轻轻一扣扳机。他感到枪托迅速、滑溜、痉挛地撞在自己的肩上,公路上那哨兵显得吃惊而痛苦,双膝一软身子向前溜,前额弯向路面。他的目光从这弯着头躺在公路上的哨兵身上转向桥和另一端的岗亭。他看不到另外的那个哨兵,就顺着右下方的山坡望去,知道安塞尔莫就埋伏在那里。接着他听到安塞尔莫开枪了,枪声砰的一响,在河谷里激起回声。接着他听到安塞尔莫又开了一枪。随
9、着第二声枪响,桥下另一端公路拐角处传来了砰砰的手榴弹爆炸声。接着这边公路左方远处传来手榴弹爆炸声。接着他听到这边公路上的步枪声,而下边公路上传来巴勃罗那支骑兵用的自动步枪的枪声,哒哒哒哒,穿插在手榴弹的爆炸声中。他看到安塞尔莫正沿着陡峭的通道爬下,朝桥的那一端冲来,就把手提机枪挎上肩,顺着陡峭的山坡奔上公路。他一边奔跑,一边听到安塞尔莫在叫喊:“干得好,英国人。干得好啊!”他越过躺在地上的哨兵晃着背包奔上桥面。老头儿一手提着卡宾枪,向他跑来。“平安无事,”他喊着,“没出差错。我不得不补了一枪必须结果他啊。”罗伯特乔丹看到泪水从安塞尔莫这位普通老人脸颊上的花白胡子茬上淌下来。海明威的小说伏击讲的
10、是一个伏击敌人(法西斯)的故事。罗伯特乔丹听到信号后,开枪射击了对面的哨兵,但没有击毙,老兵安塞尔莫补了一枪,后来罗伯特乔丹看到安塞尔莫流泪了。语文考试对此这样设题:“安塞尔莫的泪水有怎样的意蕴?请简要分析这道题的答题思路是很清晰的,就是要说明安塞尔莫流泪的原因和体现了怎样的主题思想,参考答案为:安塞尔莫流淌的泪水,有不负重托完成任务的激动和喜悦;也有为年轻生命逝去的内疚与无奈;彰显了安塞尔莫身上人性的光辉,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通过阅卷发现,很多同学要么丢掉了第一点,要么丢掉了第二点。这里面就存在没有“我”的阅读的问题,导致失分。如果阅读时有“我”,我是安塞尔莫,一名老兵,执行伏击任务,看见敌
11、方哨兵中枪而未死补射一枪,战斗结束时,喊着“没出差错。我不得不补了一枪必须结果他啊”并流下了泪水。作为一名士兵,我完成作战任务一定有激动和喜悦;作为一个人,目睹敌方哨兵中枪未死的挣扎而补枪,让一个生命逝去,产生了恻隐之心而内疚。“不得不”显示出无奈之情。这个过程展示了人性的光辉一一没有谁想无缘无故地夺走他人的生命,但战争让双方不得不进行厮杀,说明了战争的残酷。阅读时有“我”是有效阅读的基础,如何有“我”,可参照以上文字。要真正养成阅读时有“我”的习惯,需要长期的练习,每次阅读时都尝试将“我”带入,根据阅读需要,“我”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文中人,其中妙处需要亲自去体会。可以肯定的是,坚持有“我”的阅读,我们的阅读能力会取得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