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巧用猜想提高教学效率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课堂巧用猜想提高教学效率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科学课堂巧用猜想提高教学效率摘要:猜想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科学课堂教学中依据生活与课堂相结合、教学与需求、资料查找与网络应用、观察与判断等方面,巧用猜想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实施渠道。关键词:生活与课堂、教学与需求、资料查找与网络应用、观察与判断引言:科学课堂巧用猜想,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实施渠道,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著名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科学课程标准中提
2、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基本理念之一,提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科学领域里的从未知到已知的自行探究、自主探究,主要包括“提出问题一猜想与假设一制订计划一观察、实验、制作一搜集整理信息一思考与结论一表达与交流等。由此可见,猜想已成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经过思维的冲突与再加工后形成的一种假设结论;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巧用猜想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实施渠道,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一、生活与课堂相结合巧用猜想提高教学效率现实的生活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科学很多时候就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很
3、多科学问题也来源于生活。马铃薯是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学生对它并不能陌生。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七节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我拿出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让学生猜想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情况会怎样?大部分学生猜想到大的马铃薯重一些会沉下去,而小的轻会浮起来;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大的会浮在水面上(大排开水量大,浮力大),小的会沉下去。我先将大的马铃薯放入水杯中,大马铃薯沉入水底,猜对了的同学很高兴;然后又将小的马铃薯放入水杯中,也沉入水底,猜对同样也很高兴。这时我拿出课前准备好装了浓盐水的水杯,告诉学生,老师这里还有一杯水,如果将这两个马铃薯放进去会怎么样呢?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肯定都是
4、一样的沉到水底。我先放入小的马铃薯结果马铃薯浮在水面上,学生惊讶地睁大眼睛看着“水杯”心想:这怎么回事?我又将大马铃薯放入水杯中,同样也是浮在水面上。班所有学生好奇地问老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通过两次的操作,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眼前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认识矛盾,他们的思维又一次活跃起来了,他们认识到马铃薯的浮沉与它的大小没有关系,大胆的猜想马铃薯的浮沉可能与“水有关。在这个时候,我和学生共同进行实验:取一杯清水,将小的马铃薯放入清水中,沉到了水底,放一勺盐,用玻璃棒搅拌帮助溶解。问学生,这时的水还是清水吗?“不是清水,而是淡淡的盐水了“。说明马铃薯在淡淡的盐水中也是沉的。于是又放了一勺盐进
5、行搅拌,马铃薯似乎有点想离开杯底的样子。接着我又加进了一勺盐,依然再进行搅拌,还没等盐全部溶解,马铃薯就浮到水面了,全班学生一片哗然,齐声说:奇怪,真奇怪再问学生,这时的盐水还是淡盐水吗?“不是了,是浓盐水。“对,马铃薯在浓盐水能上浮,也就是说,液体的浓度不一样也能改变物体沉浮的“。“是不是马铃薯小轻而上浮呢?于是又将那个大的马铃薯放入浓盐水的杯中,结果也是浮在水面。生活中的事例很多很多,比如,马铃薯放在糖水中、鸡蛋放在盐水中糖水中会怎样呢?课后可以动手去做一做。许多学生都表示回家一定要试试。依据生活与课堂相结合,科学课堂巧用猜想激起学生认识矛盾、活跃思维,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物体的沉浮不是与
6、物体的大小有关,而是与液体的性质有关,大大的提高教学效率。二、教学与需求巧用猜想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需求上让学生对科学问题巧用猜想,创设适合学生的猜想,充分将学生所需的知识展示在学生面前,这也是必要的。教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三节电磁铁的磁力,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电池的节数和线圈的圈数有关吗?电池的节数对磁力大小的有影响,(电池节数越多,磁力越大,反之越小)这点不难理解。至于线圈的圈数多少对磁力会有什么影响呢?学生七张八嘴,多数学生说:电池节数都相同了,线圈圈数应该没有什么影响的。也有的说:线圈圈数多少可能有点影响。还有的学生瞪大了疑惑的眼睛看着我,希望从我这里得到答案,这时让学生来动手
7、进行实验验证,学生都认真、细致地做实验并记录数据,迫切地来寻找答案:利用控制变量法,用1节电池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只改变线圈圈数。将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负责将线圈在铁芯上缠绕30圈,第二组负责缠绕50圈,第三组负责缠绕80圈,经过3次实验结果,平均分别吸了2根、3根、5根大头针。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猜对了的学生高兴地举起了双手庆贺,猜错了学生一脸茫然,但了解到电磁铁在同样条件下,增加线圈圈数也能增大磁力的知识,也很兴奋。依据教学需求,利用猜想,使学生掌握了线圈圈数多少对磁力大小也有影响的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三、资料查找与网络应用巧用猜想提高教学效率在探究学习中,要让学生学会对他人或
8、自己的猜想提出质疑,分析猜想的合理性。如教学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物多样性资料库时,关于恐龙的灭绝,我和学生通过课前搜集、查找资料与网络应用相结合,总结出四种不同的观点,启发学生对这些猜想进行质疑,培养学生以事实为依据科学地巧用猜想,同时也要以事实为依据证实或证伪猜想的科学态度。利用网络平台出示参考文献关于恐龙灭绝的四种观点,同学们认为这些猜想是否科学,为什么?第一种观点:“气候变化说”。中生代末期,地球上发生了激烈的造山运动,形成了许多新的山脉。海陆配置发生了变化,气候也发生了变化。这对中生代的爬虫一一恐龙来说,是一场灾难。第二种观点:物种斗争说。7000万年前,出现了大量比恐龙更聪明
9、的哺乳动物,这种哺乳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能力都比较强,尤其厉害的是,它们常常偷吃恐龙的蛋,恐龙”后继无龙,只有呜呼哀哉了。第三种观点:“毒性植物说”。在1.2亿年以前,地球上出现了有花植物。这些有花植物中含有生物碱,毒性很大,恐龙吃了这种植物被灭绝了。第四种观点:“碰撞说”。在6500万年前,有一棵小行星撞上了地球,引起了可怕的大爆炸,爆炸产生的尘埃遮天蔽日很久很久也散不开。地球上失去了阳光,植物都枯死,吃草的恐龙和吃肉的恐龙相继饿死了。有学生认为第一种观点不很正确。问题是如果中生代末期气候真的发生了那么剧烈的变化,为什么只是恐龙灭绝,而没有威胁到其他的爬行动物呢?有学生认为第二种观点不
10、很正确,有的科学家经过考察,发现一些小型恐龙的大脑重量和体重的比值超过早期的哺乳动物,这说明恐龙应该比这些哺乳动物更聪明,怎么抵挡不住来自它们的竞争呢?所以物种斗争说也是站不住脚的。有学生说第三种观点,提到有毒植物,为什么其他动物没有灭绝,而恐龙灭绝了呢?还有学生说如果真的发生了碰撞,为什么只是恐龙倒了霉?其实恐龙灭绝真正原因恐怕是令科学家们冥思苦想的事情。对于教学来说,本意不是让学生探索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而是让学生经历利用猜想的过程,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对涉及到的四种论点提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见,对其他人的猜想提出质疑,有利于学生形成应用证据,勇于质疑各种猜想的科学态度。依据查找资料与网
11、络应用相结合,巧用猜想提出质疑,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各种猜想的科学态度,提高教学效率。四、观察与判断巧用猜想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巧用猜想和观察与判断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科学态度教育,培养学生从猜想到观察、再进行判断的这种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哪杯水多时,我就注重让学生有事实根据地去猜想、观察、再判断。出示3杯子水,让学生猜想哪杯水多:老师这里有3杯水,1号、2号、3号同学们猜一猜哪个瓶子里水最多?有些学生猜测1号水杯水面最高,1号最多。有学生认为,2号水面虽然不是最高,但是它比1号大,2号可能最多。有学生猜3号最多,因为3号水面虽然低但3号最大,也有学
12、生说可能一样多同学们,各种说法不一,我们怎样判断呢?你有什么好方法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果,事实上是标准不统一,最后将这三杯水分别放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并结合指导量筒读法:1、量筒必须放平稳,2、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就能比出谁多谁少了。依据观察与判断,巧用猜想和事实与观察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总之,科学课堂巧用猜想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是不断提高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科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巧用猜想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参考文献:关于恐龙灭绝的四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