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在古典名著教学中求异思维的培养策略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在古典名著教学中求异思维的培养策略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探讨在古典名著教学中求异思维的培养策略摘要:古典名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利用求异思维能够提升学生对古典名著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同时也能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古典名著的内涵与精髓。求异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对于古典名著的理解是尤为重要的。本文主要对在古典名著教学中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古典名著;语文教学;求异思维;培养策略一、古典名著教学概况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体现形式便是古典名著,教育部门也规定教师在中小学生语文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必须穿插古典名著内
2、容的教学,以达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而在现行的古典名著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在进行古典名著阅读时出现了学生完全不理解或者仅仅是字面理解的状况。这不仅导致了教学的失败,而且对学生的心智发展也有着极大影响。笔者曾经对四大名著进行了阅读,其中对西游记的印象极为深刻。由己及人,小学生的思想正处于一个萌芽期,对于外界的事物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依旧缺乏较为深入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古典名著时,对于利用求异思维进行解读古典名著的内涵与精髓是极为必要的。在此笔者以西游记为例展开在古典名著教学中对于学生求异思维培养策略的探讨。二、古典名著教学中求异思维的培养策略
3、1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而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更是将想象力的无限性诠释得淋漓尽致。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通览全书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想象力是何等的天马行空,又是何等的不拘一格!作为教师要善于从古典名著的教学中捕捉能激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与契机,让他们也有机会“异想天
4、开”,心驰神往。而在寻求“唯一正确答案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受教育越多,思维越单一,想象力也越有限。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古典名著的潜在因素,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对古典名著的内涵有一个自我的理解和感悟。2 .淡化标准答案,鼓励多向思维学习知识要不惟书、不惟上、不迷信老师和家长、不轻信他人。应倡导让学生提出与教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敢于和同学、和老师争辩。以西游记第五回为例,我们都知道孙悟空扰乱蟠桃大会,被玉帝责罚,孙悟空不服开始对抗天庭,而后被天兵天将打败。但是有一个细节经常被我们所忽略,那就是原文所写的“此言也是,难怪汝等。你且立下,待老孙先去打听个消息。可请老孙不请
5、。玉帝王母自然没有邀请小小的弼马温参加蟠桃大会,而后也就有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节。在此笔者不禁要问,如果当时玉帝王母邀请了孙悟空参加了蟠桃大会,那么还会不会有后续的大闹天宫呢?标准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因为结合当时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前文的内容,孙悟空和玉帝王母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阶级差距,这种阶级差距就导致了两者矛盾产生的必然性。而作为弱势一方的孙悟空也必然会受到压迫直至最终站在天庭的对立面。当然抛开标准答案不论,有没有可能就没有后续的大闹天宫了呢?自然也是有可能的。在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发散思维,从各个角度去思考探究了。结合上例,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建立自信,承认自我,同时鼓励学
6、生求新。训练学生沿着新方向、新途径去思考新问题,弃旧图新、超越已知。只有在思考时尽可能多地给自己提一些假如、假定”、“否则”之类的问题,才能引导自己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想自己或别人未想过的问题。3 .打破常规,弱化思维定势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过:妨碍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己知的东西。思维定势能使学生在处理熟悉的问题时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并使问题圆满解决。所以用来应付现在的考试相当有效。但在古典名著的学习过程中,思维定势就会变成“思维枷锁”。在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中,白骨精变成二九年华的少女,花言巧语蒙骗了肉眼凡胎的唐僧,期间被孙悟空识破,一棍打死,后又陆续变化为找女儿的老妇人,以及找
7、女儿和老妇人的老翁。直到最后唐僧不识妖怪真面目,赶走孙悟空,而后被妖怪抓走才幡然醒悟。笔者每每看到这一章回,都不禁愤慨,为何唐僧不肯相信孙悟空的判断?为何猪八戒一直替妖精辩护?细细一品,这不正是因为思维定势。肉眼凡胎的唐僧,见色起意的猪八戒,在白骨精变化的少女面前,在自我的思维定势之中,逐渐相信了妖怪的变化,放弃了理智的判断。正如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于乞讨者,因其衣衫褴褛、身兼残疾而不假思索地给予帮助和同情,殊不知在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阴暗面。在此我们的不假思索不就是思维定势造成的吗?所以教师在古典名著的教学中,要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弱化学生的思维定势,要让学生不仅会建立在作者的写作背景上去思考问
8、题,还要有自己的理解和创新性的感悟。4 .大胆质疑,突破既定的思维明代哲学家陈献章说过:“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培养质疑能力对于学生理解古典名著的内涵与精髓具有重要作用。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全对的。真理有其绝对性,又有其相对性,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可推敲之处,鼓励学生大胆怀疑书本,引导学生发表独特见解,这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重要一环。在质疑过程中,学生创造性地学,教师创造性地教。质疑能将机械性记忆变为理解性记忆,让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在西游记第五十四回女儿国一难中,唐僧师徒四人将计就计,在倒换完关文之后,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女儿国女王不惜允以唐僧一
9、国之富,甚至甘愿让唐僧继位称君,她为君之后。如此深情,却只换来猪八戒那等撒泼弄丑,被唬得魂飞魄散,跌入辇驾之中。至此女儿国一难结束,作者笔下的红尘凡世也不曾诱惑到唐僧师徒,我们不得不感慨唐僧对于取经的执着,也不得不赞叹唐僧西行信念的坚定。而笔者却在思考,女儿国真的是一难吗?没有妖魔鬼怪作祟,没有凡夫俗子刁难,只见一位女子勇敢追逐自己的爱情,一方倾其所有去挽留,一方坚定决绝拂身去。是那深情之人错付了深情?还是那西行之人太过绝情?亦或是那西行之人也曾动心过,只是为了那芸芸众生无奈错过?我们不禁要问一句,遗憾吗?遗憾吗!谁知道呢。5 .学会反向思维反向思维也叫逆向思维。它是朝着与认识事物相反的方向去
10、思考问题,从而提出不同凡响的超常见解的思维方式。反向思维不满足于人云亦云,不迷恋于传统看法。但是反向思维并不违背生活实际。西游记全书主要描写了唐僧师徒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暂且不论作者的写作背景,笔者认为西游记正着看就是理想,反着看就是现实。理想中我们怀揣梦想,不畏艰难险阻,勇敢向前;现实却是各路妖魔鬼怪”让我们在梦想之路上步履阑珊,停滞不前。这就要求在古典名著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反向思维帮助学生挣脱旧观念束缚,积极突破常规思维的壁垒,提高学生学习古典名著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古典名著内涵的理解。三、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古典名著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不断加深学生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和理解,并且在古典名著的教学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果加强小学语文古典名著的教学,不仅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