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22~2035年).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073088 上传时间:2024-03-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22~2035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州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22~2035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州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22~2035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州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22~2035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州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22~2035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广州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22~2035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广州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22~2035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州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22~203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22~2035年).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广州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222035年)第一章基本情况一、规划范围广州市市域,包含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11区,规划面积7434.4km2.二、规划年限规划年限分三阶段:近期年限:2025年远期年限:2035年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第二章规划总则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全面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综合提升城市防洪排

2、涝能力,用统筹的方式、系统的方法解决城市洪涝问题,支持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助力广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二、规划目标至2035年,建立“绿、灰、蓝、管”立体高标准排水防涝体系,完善和提高城市雨水防灾能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立科学化、智慧化管理体系,力争达到发达国家先进城市的雨水管理水平。三、规划标准1.城市内涝防治标准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不低于100年(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即通过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应对不低于100年一遇的暴雨。2 .排水系统设计标准新建项目、新建区域和成片改造区域25年一遇;已建城区、改造特别困难区域223年一遇;下沉式立交隧道、地下

3、通道等重要地区250年一遇。3 .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削减率等指标按照各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要求执行。第三章排水防涝综合规划一、规划策略根据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要求,因地制宜构建蓝绿灰一体化城市内涝防治体系。其中北部从化、花都、增城和白云区在提升上游水库、下游河道蓄洪排涝能力基础上,完善雨水管渠和行泄通道建设,提升排水能力,实现陆域的雨水径流快速进入下游河道;中部越秀、天河、白云南部、黄埔等中心城区采取在河道卡口部位疏通拓宽,减小河道水位对雨水管渠的顶托,重点完善雨水主干管网、合流渠箱清污分流,结合城市更新增加行泄通道,提高排水防涝能力。西部荔湾、南部海珠、番禺和南沙区

4、等感潮河网区域,充分利用现有连片坑塘及河道涌容,进行雨洪调蓄,完善低洼区域雨水主干管道和雨水泵站。二、总体布局在105个排涝片基础上,广州市市域规划1016个雨水排水分区,其中976个自排分区,24个强排分区,16个蓄排分区。通过“绿、蓝、灰、管”雨水系统综合规划,构建布局合理、安全可靠、智慧高效的高标准排水防涝体系,基本达到3-5年一遇排水能力,有效应对100年一遇降雨的目标。即:1 .“绿色”一一源头海绵径流管控结合城市地块的更新改造,因地制宜规划源头径流削减管控要求。2 .“灰色”一一排水防涝设施在源头海绵设施基础上,规划新建雨水主干管3139.94km(随新建道路建设1614.OOkm

5、);规划新/扩行泄通道247条,总长346.38km(其中扩建35条,总长80.12km;新建212条,总长266.26km);新建调蓄池9座,总容积30.27万it?;新建雨水泵站10座,总规模7911)3/s。3 .“蓝色”一一防洪排涝设施河道、泵站、水闸等蓝色设施会影响下游河道水面线,雨水系统通过水位与其衔接,该部分工程量详见广州市防洪(潮)排涝规划(2022-2035年),不在本规划内统计。4 .“管控”一一综合管控措施规划管控河涌水位和地块竖向标高;规划排水防涝综合管控系统,“联排联调”,提升信息化管控水平;规划新建55处应急基地,提升雨水系统应急管理水平。三、规划雨水分区、排水模式

6、及综合径流系数雨水分区是规划的基础。根据市域主要河流和骨干河涌汇水范围,我市已划分9大流域和105个排涝片区,作为防洪排涝系统规划建设的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面竖向和雨水管渠拓扑关系,细化雨水系统二级分区,划定排水模式和排水体制,作为雨水系统建设管控的依据。本次规划共将市域划分为1016个雨水分区,其中976个自排分区,24个强排分区,16个蓄排分区,所划定的分区边界线将纳入市级规划管理平台,在后期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根据规划用地数据,计算规划各雨水分区的综合径流系数,区域开发建设需充分落实所对应的径流控制要求。四、完善雨水防涝设施建设建成区以问题为导向,在绿色设施、蓝色设施实施后,

7、仍有内涝风险的区域,进行排水管渠改造和提质增效,新城区以目标为导向,随着路网建设和区域开发,排水管渠达标建设。五、加强系统管控,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根据排涝片综合排水要求,科学规划各条河涌管控水位,为地块排水创造条件;根据周边竖向和河涌控制水位,提出各城市更新旧村地块控制标高;规划排水防涝综合管控信息化系统,“联排联调”,提升信息化管控水平;规划应急基地,提升雨水系统应急管理水平,辐射周边30min车程范围内的易涝风险区,全市共规划新建55处防汛应急基地,总面积63.24万m2o第四章径流污染控制与雨水资源化利用一、加强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本规划遵循“源头消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原则,因地制宜的选

8、用“渗、滞、蓄、净、用、排”的措施,形成全过程低影响开发雨水管理模式逐级削减面源污染。源头消减,是降低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即在地块内通过海绵设施,减少雨水径流量,同时对雨水进行初步净化。过程控制,初期雨水流经过程中进行截流和处理,其重点在于海绵调蓄和滞留设施,雨水在滞留或蓄存过程中完成污染物的再次削减;末端处理,雨水流入受纳水体前,通过沿岸植被缓冲带或人工湿地,均能有效消纳面源污染,净化进入水体的雨水。径流污染全过程管控,可以有效削减面源污染进入,对河涌水质长效保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二、加强雨水资源化利用1.落实新建项目雨水利用设施建设。新建建设工程硬化面积达1万m2以上的项目,除城镇公共道

9、路外,每万m2硬化面积应当配建不小于5001113的雨水调蓄设施,雨水调蓄设施可以和生态景观池塘、循环水池等合并设置;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m2以及其他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新建公共建筑,在主体建筑设计时,落实雨水净化、渗透、收集设施设计,并在主体建筑验收前安装雨水利用系统。2 .推广雨水收集与回用系统。重点推进公园绿地雨水综合利用项目。实现生态廊道雨水回用。鼓励工业企业、工业园区雨水综合利用。探索雨水集流灌溉。建立雨水利用统计台账。探索雨水利用价格补偿机制,提高雨水利用积极性。第五章排水管控规划一、排水管控策略建立与“绿、蓝、灰、管”高标准排水防涝体系相适应的雨水管控策略,包括规划管控、建设管控、

10、运维管控和体制机制,严格落实排水管控,实现规划目标的可达。二、排水提质增效1.加强设施检测维修,提高防涝能力3 .释放行泄通道,提高防涝能力4 .优化调度管控,提高防涝能力三、内涝应急管控为了提高排水防涝应急处置能力,根据各排涝片特点和要求,结合污水养护基地,合理布局防汛基地建设,规划车辆、人员和防汛物资,辐射周边30min车程范围内的易涝风险区。全市共规划55处防汛应急基地,总面积63.24万m2o四、超标降雨应对当广州发生超过城市防涝标准的降雨时,洪涝防御工作应在广州市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广州市防御极端洪水暴雨台风应急预案(暂行)的框架下开展,以“以人为本,减少损失;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11、;预防为主,多措并举;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专业应对”为原则,开展洪涝防御工作。要把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在深入分析超标降雨洪涝风险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措施有效管理洪涝风险,做到措施可操作、风险可管控、结果可承受,防止演变成系统性、全局性风险。涉及的重要部署包括气象先行、主动防御、重点保障、抢险抢救和灾后快速恢复,做好灾前、灾中和灾后的全过程有效应对和处置。第六章智慧排水规划依托“单元划分、数据融合、物联建设、业务应用、基础配套”五大建设任务,实现排水业务全流程、设施全覆盖、资源全方位管理和管控体系的目标,打造全市统一的一体化、规范化、精细化、智慧化的“智慧排水”管理体系。到

12、2035年,广州市排水业务管理和信息化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全面提升治水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实现对治水管理的智慧运用,逐渐成为排水体系发展乃至城市稳定发展的保障。1.排水单元管控通过引入排水单元理念,构建到边到底、清晰明确的排水单元,以落实管线、设施责任到人,实现精细化管理创造先决条件和基础。5 .排水基础数据收集、融合和数据库建库全面融合、整理、清查现有管网数据、排水户数据、修补测数据,并根据排水监管和治水工作需求,进行排水基础和业务数据建库,为业务开展奠定数据基础。接入气象雷达降雨数据、交通数据、排水数据构建城市内涝预警预报系统,提前预报内涝风险险情,提前主动布控抢险,减小内涝损失。6 .排水动

13、态物联网建设在排水管渠关键节点、河道关键位置、地势低洼点等设置物联网感知设备,构建广泛覆盖、动态精准的排水设施感知网,加强排水管网运行状态监控,为排水业务管理提供实时、精准的数据支撑。考虑到广州暴雨多发、城市极端降雨增多、城市积水频发,拟定对于广州市内涝积水点台账记录的积水点全覆盖,并依据实际情况,管理部门可适当加密布设固定监测点和临时积水水深监测点。7 .排水综合业务应用体系建设基于管网数据、感知数据,结合现有业务信息化基础,从排水源头管理、管线管理、排水监测、设备设施监控等一系列业务之间为创建新型排水工作形态提供信息化手段,构建扁平高效、协调联动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同时,以数据驱动为中心,以

14、业务数据、运行监测数据相结合,构建一体化决策辅助体系,信息共享,满足管控的要求。在智慧水务基本框架下,构建开放统一的模型服务云平台,提升防洪排涝模拟预报效率,实现洪涝灾害动态风险评估,统一标准接口,提升数据交互管理能力,加强模型模拟计算能力,支撑防洪排涝上层业务应用,加强模型算法管理功能,建立模型服务统一管理机制。8 .排水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广州市电子政务云平台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智慧排水”相关应用提供基础运行环境,并为排水统一调度提供指挥中心,便于业务开展。通过信息采集、平台综合分析,制定相关调度预案,联排联调各类防涝设施,保障水安全。9 .多源数据共享、加强设施联排联调接入气象雷达降雨

15、数据、交通数据、排水数据构建城市内涝预警预报系统,提前预报内涝风险险情,提前主动布控抢险,减小内涝损失。库、闸、泵等设施联排联调。通过信息采集、平台综合分析,制定相关调度预窠,联排联调各类防涝设施,保障水安全。10 内涝风险预案制定加快推进防洪排涝工作机制建设,加快完善新时代下防洪排涝建章立制工作,及时按最新情况调整防洪排涝工作机制。加强防洪排涝各责任单位联动,健全完善排水设施和市政设施同步规划、建设的制度体系,构建市、区、镇街三级防洪排涝抢险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共享工作机制,推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洪涝灾害防御合作机制,加快建立大湾区防洪排涝应急处置协同联动机制,完善城市群应急抢险物资、队伍的合作

16、互助机制,推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应急指挥平台。完善预案方案体系,包括城市防洪排涝应急预案体系、流域区域洪水调度方案、重点区域的极端暴雨洪水应对方案第七章规划设施空间管控雨水总规经市政府审批通过后,1.分级纳入市、区两级国土空间规划;2 .纳入在线业务平台并部门联动:作为水务部门实施具体项目的选址依据;3 .作为规划部门片区控规编制或进行控规调整的雨水设施布局依据;4 .作为市属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规划、建设项目部门联审的审查依据。第八章保障措施1 .制度保隙树立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市级规划总体思想和框架指导下,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根据人口、资源情况和环境承载能力,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给排水/暖通与智能化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