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声现象(讲义)(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1 声现象(讲义)(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专题Ol声现象目录考情分析2知识建构3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4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4提升必考题型归纳7考向01:声音的产生7考向02:声音的传播8考向03:声速及其计算10考点二声音的特性11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11io;xS14I句01,三r乐午FHl14考向02: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15考向03: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17考点三声音的利用18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18提升必考题型归纳20考向01:声音传递信息与传递能量的辨析20考向02:超声波、次声波及其应用21考点四噪声及其控制22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22提升必考题型归纳24考向01:噪声与乐音24考向02:噪声控制25一、课标考点分析考
2、点内容课标要求命题预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条件;属于常考热点,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有时也会出现在综合题中。主要命题点有: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及其相关计算等。声音的特性了解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大特性是声现象考题中命题点较为集中的内容,主要考查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常见考题类型是选择题、填空题,有时也会出现以探究形式出现的填空题。命题点有:声音的音调以及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声音的响度及影响因素、音色和声源的辨识、超声波与次声波等。噪声及其防治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人类活动越来越重视环保,对噪声的认识以及控制噪声的考题出
3、现的频率逐渐增多。对噪声相关问题的考查题型基本上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两种。命题点有:对噪声的认识、噪声的防治方法等。声的应用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如超声波、次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简单应用等声音的利用在人类社会活动中逐步得到推广和重视,相关考题也逐渐多了起来,其考题题型多是选择题,有时也会出现在填空题中。命题点有: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等。二、考情分析声现象是最简单也是中考必考的内容,尤其是专题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征、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等,每年中考必考。考题往往以选择题(单选较多)、填空题、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一般为2分。虽然分值不高,但,是最容易得
4、分的考题。考查情景主要是学生生活中已有的感性认识和课堂上观察或总结出的规律,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这里注意声与电磁波的区别。噪声的来源噪声的等级及危害声源处控制噪声传播过程中的途拄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人耳处超声波的利用:回声定可听声e、B超、超声波碎石等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利用:接收次声波地震、火山等消息声音SOi产生:物体振动形式:以波的形式传播停拉/条件:客要介质7电15苒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vvvk定义:声音的低嫁率越高,音调越高定义:声音的总弱响度厂一摄幡越大,响度越大定义: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夯期必备基础知识梳理一、声音
5、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声源: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3.探究声音的产生(1)轻压喉部:轻提喉部,然后说话或者唱歌,发声时,手指感到喉咙在振动;停止发声,振动停止,声带(固体)振动发声。(2)拨动橡皮筋: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然后再捏住橡皮筋:拨动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嗡嗡”声,能看到橡皮筋在不停地振动;捏住橡皮筋时,橡皮筋不再振动,不再发声,
6、橡皮筋(固体)振动发声。(3)吹响笛子:笛子发声时,把手放在笛孔处,能感觉到气流的振动;停止吹气,没有振动的气流,笛声消失。空气柱(气体)振动发声。(4)用筷子搅动水(不要碰触水盆):水发出“哗哗”的声音;当水面平静下来,水不再振动,不再发出声音,水(液体)振动发声。(5)敲鼓:(1)敲鼓时,鼓面上纸屑的跳动;(2)敲鼓时,鼓面附近的蜡烛火焰晃动;说明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6)敲击音叉:敲击音叉时,音叉附近的乒乓球跳开,说明音叉在振动。(7)正在发声的音箱:用手按住音箱的纸盆,感觉到纸盆在振动。i展培优:(1)转换法:物理学中常将些无法直接感知或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成人们可以感知或容易观察到
7、的现象,这种方法就是转换法。例如,观察鼓面振动时,鼓面的振动不易观察到,我们可以在鼓面上撒些碎纸屑或泡沫颗粒,鼓面振动时会引起纸屑或泡沫颗粒的跳动,由此可由纸屑或泡沫颗粒是否跳动来反映鼓面是否在振动。(2)比较法:通过对不同物理现象的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得出某种结论。例如,通过比较物体发声和未发声时的区别,发现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归纳法:通过大量事实概括得出结论的方法。例如,根据“物体振动发声”的大量事实,总结得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的结论。4.确定声源:弦乐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管乐是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打击乐是由被打击乐器的振动产生的等。对声源
8、的理解: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和气体。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其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由气体(空气)、液体(水)、固体(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此时,空气、水、声带就是声源。只有正在发生的物体才能叫声源。一个能够发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声源。Q囱口发声停止声音停止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停止,注意发声停止不是“声音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物体不再发声,但物体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然在传播。例如,发令枪响后随即停止振动不再发声,过一会终点计时员能听到枪声,说明虽然声源的振动停止了,但是声音仍然在空气中传播,并没有消失。二、声音的传播1 .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
9、隹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是以遗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 .探究声音的传播(1)固体能够传声:一个同学轻敲桌子的一端,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的桌面上,能听到清晰的敲桌子的声音,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2)液体能够传声:轻敲水族馆里的鱼缸体,鱼听到敲击声后迅速跑开。鱼能听到敲击声才迅速跑开,液体能够传声。(3)气体能够传声:上课时,我们都能听见老师的讲课声。我们通过空气听到了老师讲课声,空气能传播声音。(4)真空不能传声: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革中
10、,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向玻璃罩中逐渐充入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随着空气被抽出,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听不到声音;再充入空气,随着空气越来越多,声音又越来越大,推理:真空不能传声。我空不能传播声司3 .回声: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回声,就是声波反射形成的。(1)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O.I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2)回声的防止:室内讲话的回声有时候会使人听到多重声音,产生重音,严重时会对人的听觉系统造成伤害,所以要规避回声带来的不利影响。4 .声波(1)声波: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我们把这种波
11、叫做声波。例如,音叉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了声波,从而将音叉(声源)的振动传播到远方,如图所示。(2)声音的传播速度:在1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约为1500ms;在钢铁中更快,速度可达520Om/s。(3)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网viftvp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5 .人耳如何听到声音(1)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发声体发出声音一介质传声一耳朵听声。(2)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物理学中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3)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这就造成了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强度及其它特征也
12、就不同,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的方位。(4)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如隔墙能听到相邻房间里的声音。6 .回声的应用(1)改善音质:在封闭的空间产生声音后,声波就在四壁上不断反射,即使声源停止振动发声,声音也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做混响。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的厅堂时,可采取必要的措施,例如设计内部结构、形状等,以获得适量的混响,使声音更为丰满动听,提高室内的音质,如图甲所示。甲I墙壁上14段了反射校的W乐厅乙,茗修船利用河呐测0海底地形.(2)回声测距:
13、当声源静止时,声音从发出到碰到障碍物反射回声源处所走过的距离,是声源到障碍物距离的两倍,即S=;Uy,其中t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声为声音的传播速度。人们根据这一原理进行距离的测量,如图乙所示。4提升必考题型归纳考向Ol声音的产生方法技巧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声现象的基本内容,也是声现象重要知识点。中考题中,考查声音的产生的考题出现频率也很高,但一般不会只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单一知识点,把对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或噪声控制等内容结合起来的考题较多。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声源)发声体是什么,声音来源于什么物体的振动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有的时候为了迷惑学生,会考查一
14、些诸如“富科技产品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之类的问题,但无论怎么出题、如何表达,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是考生需要牢记的。当然,学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多了解一些有关发声体的知识。【例1】为了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图是学生用古筝表演的情景,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琴声是由手指振动产生的B.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C.琴声在真空中也能传播D.琴弦的振幅不同音调也不同【答案】Bo【解析】AB.古筝声是由琴弦的振动而产生的,故A错误,B正确:C.声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琴弦的振幅不同,响度也不同。故D错误。故选B。【变式1-1】贵州省盘州市水塘镇丹霞山上的护国寺,始建于万历年间,是贵州省佛教界重要的佛事活动中心。周末,同学们结伴前去游玩。在敲响寺内一口大铁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铁钟撞击后,大铁钟“余音未止”,其根本原因是(),A.钟声的回声仍在回荡B.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了“延长”【答案】Bo【解析】A.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隙碍物反射的现象,停止对大铁钟的撞击后大铁钟“余音未止”,不是由于回声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虽然停止对大铁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