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局2024年全国“两会”地震安全保障服务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局2024年全国“两会”地震安全保障服务实施方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地震局2024年全国两会地震安全保障服务实施方案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和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将分别于2024年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开幕。为全面做好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市地震安全保障服务工作,贯彻落实2024年全省地震局长会议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各县、区地震部门,市局各科室、震防中心、地震台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全国“两会”地震安全保障服务的重要性,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做好地震监测、风险防范、应急准备、新闻宣传、值班值守等地震安全保障服务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四个意识”和“两个维护工一、地震安保时段3月4日至全国“两会”闭幕后1
2、天。二、工作机制XX市地震局2024年全国两会地震安保工作由局党组统一领导,局党组书记、局长XX同志担任负总责,具体工作由分管局领导牵头,相关科室(部门)及县区地震部门按照分工,协同配合、共同实施,设监测预报、应急与风险评估、新闻宣传与舆情监控三个工作组。(一)监测预报组长:XX副组长:XX组员:XX、各县地震台业务负责人职责:负责实施地震安保期间监测预报工作,开展地震速报、震情会商、震情信息服务。包括应急值守、信息网络系统运维及网络安全保障等工作。(二)应急准备及风险防范组长:XX副组长:XX组员:XX、各县相关业务负责人职责:负责实施地震安保期间地震灾害风险防范工作,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运
3、维和物资装备库保障等工作。(三)新闻宣传与舆情监控组长:XX副组长:XX成员:XX职责:负责实施地震安保期间新闻宣传工作,开展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产出舆情分析、研判信息,及时处置舆情相关事件;负责局官网、官微等平台的管理和内容更新,发布舆论引导宣传产品。三、工作措施(一)地震监测1 .系统巡检。加强地震速报预警、地球物理观测、信息通讯、视频会商等重要业务系统巡检,每日至少开展2次巡查,认真填报巡检日志,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2 .震情监测。密切关注观测资料数据变化,加强对群测群防观测网点管理,每日电话抽查3个宏观观测点的运行情况。3 .地震速报。开展1次地震速报演练。市域内发生2.0级以上地震、
4、邻区发生3.0级以上地震后,3分钟内产出自动速报信息,10分钟内产出正式速报信息。4 .资料处理。对本地区3.0级以上地震目录进行实时编目。及时处理分析最新地球物理观测资料,每天上午查看一次地球物理台网观测资料变化,汇总分析各类宏观信息。5 .异常核实。严格遵循异常核实不过夜”原则,一般异常在2小时内组织开展核实,24小时内给出核实初步结论并报省局。重大异常报中心站协助核实,必要时邀请省局学科组专家予以指导。6 .震情会商。一般情况下按时组织召开周月会商,特殊情况下随便组织专题会商会,研判华东地区及本市震情趋势。7 .网络通信与安全。加强网络通信信道运维,确保稳定、畅通;做好核心业务系统、门户
5、网站等重要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保障,主动开展网络安全自查工作。(二)应急准备及风险防范1 .指挥系统。每日巡检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确保熟练掌握技术系统基本操作流程,提升协调配合能力。2 .队伍准备。局地震现场工作队在值守期间不离开XX,保持通讯畅通,地震发生后,确保按规定及时到岗。3,设备装备。清理、检查物资装备库装备和物资器材,查漏补缺,做好清洁和保养工作,保持应急装备处于正常状态。4 .评估地震灾害风险。根据震情滚动会商意见,动态评估地震灾害风险,提出治理或避险措施建议。(三)新闻宣传与舆情监控1.舆情监测分析。做好本地区舆情监测,分析评估网络舆情态势,及时向市委宣传部、网信办等部门报送舆情报告
6、等。妥善处置来信、来电、来函,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科学引导社会舆论。5 .突发舆情处置。第一时间核实舆情情况并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及时通过门户网站、新媒体发布权威信息。根据舆情发展态势做好后续发布工作,视情采用专家解读等方式,持续做好信息发布,提升回应实效。6 .协调媒体发布。加强与宣传、通信等部门及媒体的沟通协调。将相关信息新闻稿向市级新闻媒体和新媒体平台推送。(四)震情值守严格执行特殊时段强化值班带班制度,市局负责同志24小时在岗带班,地震应急值班员、地震监测值班员24小时在岗值班。各县区地震部门安排人员24小时震情值班,并确保地震监测和应急指挥统相关业务人员能及时到位。(五)信息沟通加强与省地震局值班室、市委市政府值班室、市应急管理局的沟通协调,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及时报送震情及重大突发事件等有关信息,杜绝迟报、漏报、瞒报现象。各岗位值班人员按照值班职责,做好信息报送等相关工作。(六)安全生产与信访维稳各相关工作组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彻底排除电力、消防等方面安全隐患,严密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健全落实社会矛盾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加大信访维稳工作力度,及时就地解决信访问题,有效防范群体性事件发生。